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晉佩章:國寶級的大師 文物般的珍品

2012/7/25 11:04:45 點擊數: 【字體:

 
晉佩章:國寶級的大師 文物般的珍品
              1月7日,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首屆鈞瓷藝術大師晉佩章及其兒子、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晉曉童的柴燒鈞瓷作品收藏儀式 攝影:毛新勇
    
    元月7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了中國首屆鈞瓷藝術大師晉佩章及其兒子、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晉曉童的柴燒鈞瓷作品收藏儀式,許多媒體都刊登了這一陶瓷界的盛事 、喜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為此題詞:“晉家鈞瓷、光彩照人”,并與晉佩章及其家人合影留念。望著我國歷史文化藝術的最高殿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頒發的收藏證書,82歲高齡的晉老開心地笑了 。

    一 、情有獨鐘

    鈞瓷始于唐 、盛于宋,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它以古樸典雅、意趣天成的藝術風格而雄踞瓷林;以其渾厚凝重、釉色艷麗多變而獨樹一幟,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色釉瓷的先河,名冠鈞 、汝 、哥 、官 、定五大名窯之首 。北宋時期專供宮廷御用,每年只選36件珍品,其余全部砸碎深埋,民間不得私藏,故現今留下的唐宋鈞瓷微乎其微 。河南省禹州神垕鎮是生產鈞瓷的寶地,現今“ 鈞瓷泰斗 ”晉佩章一家就居住在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小鎮上 。

    走進晉老的家,地上 、桌上擺滿了各種鈞瓷作品,大的 、小的 、紅的 、紫的 、青的 、藍的,光彩奪目,精妙絕倫 。

    晉老坐在沙發椅上,那是他常年寫作的地方 。

    晉老忠厚 、質樸,走在鎮的大街上和一般老漢沒什么兩樣 。可是他已經從事鈞瓷生產 、研制工作45年了,成績斐然,名聲卓著,滿腹經綸 。問起他是怎樣和鈞瓷結下不解之緣的,他講起了許多往事的回憶 。

    1962年他從部隊轉業到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鈞瓷一廠工作,歷任供銷科長 、實驗室主任 、教育科長、技術科長等職務,從一個不懂什么是鈞瓷的門外漢,漸漸地愛上了鈞瓷,他研究配料,研究溫度,研究燒制鈞瓷的一道道程序,終于變成了一個行家里手,而且默默地完成了對鈞瓷歷史與其基本工藝的一系列探究 。改革開放后的1988年,他與愛子晉曉童創辦了 “ 劉山窯藝實驗室 ” ,專門從事鈞瓷的研究和仿制工作,先后對煤燒鈞瓷、柴燒鈞瓷及爐鈞等藝術特點作了透徹深入的研究 。為此,他踏遍了神垕鎮及周邊的古鈞窯遺址,查閱了可以查到的關于鈞瓷的歷史文獻,參觀了故宮以及民間收藏家的珍貴鈞瓷,遍訪了鈞瓷的專家、學者和老藝人,并與兒子一道進行了千百次的研究和試驗 。為了把研究成果展示給社會,他晝夜伏案,筆耕不輟,以至于背都有些駝了。

    二 、碩果累累

    辛勤的耕耘終于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一是在理論上,他在國內外發表關于鈞瓷的極有價值的論文20余篇,參加了《 鈞瓷志 》主要篇章的編寫,著有《 鈞瓷史話 》 、 《 中國鈞瓷藝術 》 、 《 話說鈞窯 》 、 《 中國鈞窯探源 》等力作,特別是對鈞瓷的發展史有獨創的研究,尤其是對唐代花釉的研究,使鈞瓷歷史向前推進了200多年,為弘揚鈞瓷文化,發展鈞瓷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二是在實踐上,晉佩章和兒子晉曉童從古窯遺址發掘與專家考古報告中發現,北宋以前的鈞窯普遍采用柴燒,元代后由柴、煤混燒逐漸演變為以煤代柴,從此柴燒鈞瓷工藝失傳。他們得此啟示后,著手試驗柴燒鈞瓷。晉佩章指導兒子晉曉童準備了13噸木柴,收購、改造了一座窯爐,制成了216件器坯,經過素燒后,再進行 “ 一窯二制三釉燒 ”。 “ 一窯 ”就是把素坯統統放進一窯內;“二制”就是分兩撥將102件素坯明焰燒制,將114件素坯放入匣體內燒制;“ 三釉燒 ”就是用同一窯爐燒制施釉的鈞瓷 、汝瓷 、官瓷,先后耗資5萬多元 。當經過22個小時精心柴燒,13噸木柴全部燃盡后,終于有11件散發著北宋官鈞神韻和瑰麗窯變的鈞瓷珍品重現人間 。他們的試驗成功了!

    晉佩章先生的鈞瓷作品風格古樸典雅,窯變藝術美妙,每每求新優于常趣,使追慕者難肖其狀,難進其神 。他為香港回歸燒制的鳳尾瓶莊重大方釉色玄妙,為業內人士廣泛稱道。他的名作《 藍雪 》,藍色的魚石紋與白色的菟絲縷交錯流動,形成的畫面好像一片片藍色的雪花飄飄灑灑,飛瀉直下,猶如到了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令人稱奇叫絕 。又如他燒制的天青釉雞心盤,下面象一座山,山的右上方有一點雞血紅,象一輪太陽冉冉升起,此盤名叫“富士霞光”,在香港曾拍出天價300萬元人民幣,現收藏在日本皇宮 。

    40多年來,晉老設計、燒制出的珍品千余件,走進他和兒子燒制的作品展室里,猶如進入了一座寶庫,件件流光溢彩,放眼望去林林總總,千姿百態,令人美不勝收,嘆為觀止 。
晉老說,鈞瓷乃歷代皇室的傳世國寶,唐玄宗立令“ 鈞不隨葬 ”,所以墓葬中出土的鈞瓷甚為稀少,世界著名的博物館中雖有收藏也是寥寥無幾,故傳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 。

    三 、學無止境

    門外漢看鈞瓷哪件都覺得很美,但是怎樣鑒賞鈞瓷呢?我們讓晉老給介紹一下。他說,鈞瓷以釉厚為本。與精巧玲瓏的現代瓷相比,鈞瓷釉厚渾活,釉層乳光瑩潤。其色或沉釉底,或懸釉中,或浮釉面,層次繁多,透活欲滴。具有其它彩瓷難現的立體感 。

    鈞瓷以窯變為神 。在燒制中不涂釉色,一經燒成就呈現五光十色 。所以說“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 。千變萬化的窯變效果,形成了“ 色彩變換無窮 ”的神奇:或紅里透紫,或紫中藏青,或青中寓白,或白中泛紅,或五彩滲化,相映生輝 。鈞瓷以迸瓷為奇 。迸瓷又叫“ 開片 ”,看起來像碎裂了,而一摸,光滑無比,就在這種釉裂迸瓷中出現了人力所不可為的藝術奇觀:有冰片紋、珍珠點紋 、魚鱗紋、蟹爪痕紋,有有兔絲縷紋 、蛛絲張網紋 、蚯蚓走泥紋等自然天成的瑰寶珍品 。

    鈞瓷以聚色成形出現景觀為絕,這是鈞瓷的最高境界 。制品在窯變中出現如:暮沉霞飛 、紫翠生煙 、層巒疊嶂 、星辰綴天 、仙山瓊閣,杏雨江南等等各種景觀的鈞瓷,就是空前絕后的極品,而這種作品是萬里挑一,百年難遇的 。

    如果制品出現了炸裂 、變形 、脫釉 、釉淚 、砂眼 、斑點等明顯缺陷,就成了副品 。

    我在晉家鈞窯曾看到一個大玻璃罩里面,罩著一個大圓形尊 。尊體呈玫瑰紅,中間有一個小白兔,形似向天作揖,我端詳良久,簡直不可思議,怎么會窯變出這么奇妙的景觀呢?真是鬼斧神工!我也曾見到晉家鈞窯墻邊上堆了不少砸毀的廢品,晉老說,柴燒工藝成品率很低,有時達不到30% 。由此可見柴燒鈞瓷的珍貴 。

    鈞瓷歷經宋鈞 、元鈞,明清之后、特別是當代作品:取“ 宋鈞 ”的釉厚均勻,取“ 元鈞 ”的聚色成形,納千年的傳統技藝,匯百家之精粹秘方,重建起當代鈞瓷新的里程碑 。

    這次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晉家鈞窯柴燒的六件作品,即《 和諧寶鼎 》 、《  葵花尊 》 、《 觀音瓶 》 、 《 太平尊 》 、 《 象頭尊 》  、《 方尊 》都是晉家鈞窯柴燒鈞瓷的代表作 。國博館長呂章申要求晉家父子要進一步提高藝術素養,提高工藝水平,讓柴燒鈞瓷在晉家再創輝煌 。晉老點頭稱是他說:“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 “ 我一定要讓山溝里飛出金鳳凰 ” 。

    幾次訪問晉老后,我也愛上了鈞瓷,經常翻閱鈞瓷書籍,琢磨怎樣讓古老的柴燒鈞瓷工藝發揚光大。我還班門弄斧地寫了首詩,以表達我對晉老及其事業的敬佩:

    移來老君三昧火 ,
    借得土地一塊泥 。
    鈞瓷涅槃垂青史 ,
    神垕御封名*** 。
    仙瓶寶鼎青藍紫 ,
    唐宋貢品古鈞臺 。
    晉家父子續奇工,
    中華瑰寶放異彩 。【原標題:晉佩章:國寶級的大師 文物般的珍品】

 

 
 
晉佩章:國寶級的大師 文物般的珍品 1月7日,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首屆鈞瓷藝術大師晉佩章及其兒子、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晉曉童的柴燒鈞瓷作品收藏儀式 攝影:毛新勇  晉佩章:國寶級的大師 文物般的珍品
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為此題詞:“晉家鈞瓷、光彩照人”,并與晉佩章合影留念。攝影:毛新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 2008-2-20 作者:趙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