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0日。
中國,北京。
一封感謝信從外交部亞洲司寄出。
信件的內容是——
河南省汝州市玉涓汝窯:
值此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謹向貴單位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雙方將共同舉辦“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活動”。承蒙貴單位向我司提供的多件高水平的“疏影缽”汝瓷藝術品。該作品造型典雅,工藝精湛,廣受各界人士好評,已被我司選為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外交活動國禮。謹向貴單位對外交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希望今后繼續關心外交事業,支持我司的工作。
祝貴單位事業蒸蒸日上,取得更大的發展。
外交部亞洲司
歷史竟是驚人的相似。
40年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在與周恩來總理的交談中,對汝瓷大加贊賞。為了恢復汝瓷,汝瓷的故鄉臨汝縣(現汝州市)籌建了一個汝瓷廠。廠里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7人攻關小組中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當時的廠長李聚萬,一個是后來被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孟玉松。
40年后,以“疏影缽”打動外交部亞洲司的設計者,恰好是李聚萬的千金,孟玉松的兒媳,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李曉涓。
短短7年時間,李曉涓以其魔幻般的雙手,先是參與在西環路建起了玉松汝瓷有限公司,接著在朝陽東路籌建了我市首家汝瓷品牌旗艦店——玉涓汝瓷,它們均以超乎人們想象的速度,閃亮登場,名噪古城。
“我覺得一件好瓷和一個好人具備了一樣的本質。你看啊,制作的環境要好,做工要好,還要有懂得欣賞的人”。李曉涓在說這番話的時候,似在思索和尋找著什么。我順著她的講述,開始了對主題的聆聽。
五大名窯是汝、官、哥、定、鈞。而汝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的魁首,非常稀少,很不容易碰到。
1986年春,北京故宮博物館的珍寶館,在數名館藏人員和幾位專家的陪同下,孟玉松真正見到了夢寐已久的宋代汝瓷絕世珍品 ——弦紋尊。在孟玉松為成員之一的汝瓷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汝官瓷天青釉經過上千次的燒制,配方調到222號時,終于試制成功了。
這之后,汝瓷的發展進入了良性的軌道。1996年,孟玉松籌建玉松汝瓷有限公司,2006年由李曉涓暫時管理公司的事務。
面對重托,李曉涓沒有退讓。
從1994年進汝瓷廠當工人開始,李曉涓跟隨孟玉松學習汝瓷制作技藝,一干就是十幾年。
李曉涓說:“你努力了,別人肯定會看到的”,李曉涓捋了一下頭發說:“2006年是拼命的一年,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為了挑戰別人異樣的眼光,我一個人做了幾個人的活兒,從產品的研發、包裝、銷售等事事參與,經常是深夜才回家,不到一年頭發就白了一大片......”
“雖然累了點,但是我用一年的時間獲得了別人三四年的歷煉,這就是‘財富’啊。我從婆婆身上學到了很多,在積累了這些‘財富’后,我覺得,我有這樣的愛好和決心,完全有能力做好這件事。”
汝瓷發色自然而水潤如玉,造型簡潔而不多紋飾,深合儒家審美之道——清新淡雅的青瓷已越來越被更多的人們所喜愛,要設計和制作出更多精美造型來豐富汝瓷,讓汝瓷更具時代氣息和張揚個性的想法已經在她的心里悄悄地生根萌發了。
“月出驚山鳥,鳥鳴春澗中”,滿眼迷蒙的山霧,啁啾的鳥音,斑斕蒼老的古樹皮……用泥板把它印下來,通過1300多度的高溫把它凝固成永恒,把歲月的滄桑、藝術的靈魂、夢想的張力統統化為美的韻律展現出來……經過近百道工序,由柔軟的泥變成溫潤的瓷。
李曉涓說,每當她手拿一塊泥巴,靜靜地、隨心所欲地任由泥土在指間揉捏、流動、幻化,思緒也跟著放飛,心情在與樸實自然的泥土接觸中變得寧靜、安詳。眼看著自己手中的一件件泥水交融的作品在千年不息的窯火洗禮中獲得升華,再造,涅磐……而一個做陶瓷的女人,在這個喧鬧的世界,能給自己找到一塊這樣的凈土,足矣!
汝瓷作為單色瓷,瓷的質地顯露出仿佛女人身體一般的優美與光滑柔潤,也承載著如瓷女人的生命之重……由于簡練而形成的藝術空框,使形象豐富,這也正是青瓷的魅力。
接手家族企業后,那段時間,是李曉涓最難熬的日子,一方面,婆婆因病在鄭州住院,另一方面,新老公司交接,百廢待興,資金短缺。無奈中,李曉涓和丈夫商議,決定貸款40萬元做周轉資金。
這是夫妻兩人平生的第一筆貸款,拿到貸款申請的時候,丈夫說,錢是用來辦廠的,你貸了款由我來還,咱們就是賠光了,我也不讓你為這些錢受絲毫的委屈。
我們常說,一生中,親情、愛情、友情構架了不盡的情感交織,承載了無數的美好情緣。夫妻是帶著讓對方找到的印記出生的,一輩子都會和這個人在一起,相系成結,越拉越緊。所謂結發夫妻,正是生命之結,是真愛之結。正是由于丈夫的支持,李曉涓的汝瓷事業呈現空前的繁榮,2006年11月,玉松汝瓷獲得行業領軍企業稱號。李曉涓從2006年起擔任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總經理。期間作品多次榮獲國際大獎、全國金獎、一等獎等;數十件作品還遠走***,被澳大利亞------中華博物館、英國珍寶博物館、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收藏。為了汝瓷的傳承、發展、創新,李曉涓2011年又創建了汝州市玉涓汝窯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手工拉坯,高端汝瓷的研發制作。
作為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外交活動國禮的“疏影缽”,不僅僅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作品,更多的則是作品充分體現出來的那種張揚的個性、夸張的形態,還有精準到位的精神表現。在創作過程中李曉涓七易其稿,梅花的枝干由五枝到定稿后的三枝,更把疏梅的韻味表現的淋漓盡致。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周杰倫的《青花瓷》風靡一時。據傳,詞作者方文山作詞時本想選定宋朝時的“汝窯”為歌名。可由于汝窯造型單素雅,雖有一種樸素的內涵,卻總覺得不足簡以形容多變的愛情。此外,除了特性,汝窯的名字也不夠凄美。幾經轉折,最終歌名才確定用《青花瓷》。不管這個傳說是否屬實,汝窯的漂亮卻是世人共識的,作為新時代的汝瓷藝術大師,李曉涓常常在思考:我該如何才能夠做出具有這個時代特征的作品呢?我又該如何把這個時代的特征很好地濃縮進我的作品中呢?如何讓人看到我的作品后就能讀懂那段歷史呢?……
李曉涓說,“疏影缽”的成功,雖然圓了幾代汝瓷人夢,她的夢還將繼續……【原標題;探訪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李曉涓的尋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