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學徒追尋著師傅去學習,伴隨自己水平的漸次提高,也開始成為年輕學徒的師傅,具備著師傅和徒弟的雙重身份,在玉雕廠里學習,每一個師傅都是用傳統的方法傳授技藝,各個師傅的傳授方法都有所不同。其中會有相似的地方,也會有相沖突的方面,于是陳玉芳就想研究一套理論完備的具有規范化、專業化操作程序的傳授雕塑技藝的方法,在這個方法之下,使每一個師傅都會教,每個學徒都能更好的學習,這樣的想法伴隨著他實踐的每一步。
思而悟,悟而行,行必高遠。經過三年時間的實踐和理論總結,陳玉芳最終在1972年完成了一套能適應各種傳授者和初學者的雕塑教學方法。通過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例如 ,原來初學者拿起一塊料石雕刻牛成品完工要耗時兩個月,有了這條捷徑,只需要一周時間。
2009年6月陳玉芳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工藝美術高層論壇,與會的專家提出了一個切實的問題:在我國工藝美術行業中,理論和實踐為何不能系統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理論和實踐、教學和生產之間存在有隔閡,針對這個問題,他在發言中闡述了自己辦雕塑藝術學校時,如何讓理論和實踐,教學和生產的統一、融合。眾所周知,要學一技之長,有效的教學步驟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兩個要素,其中有效的教學步驟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步驟如果是盲目的、無效的,那么就算付出再多的汗水,也難以領悟其實質和真諦,因為無效的教學步驟只會讓學習者誤入歧途。
自他開始學玉雕就注重探索系統有效的學習方法,在一邊學習一邊帶徒弟的雙重身份之中,經過三年時間他總結出一套循序漸進,系統科學的玉雕學習法,也就是六步教學法的雛形。當時為適應不同層次學徒的學習,牢固掌握雕塑制作技能,他進行理論授課時分步繪圖、分步泥塑、分步雕刻木、玉、石的實習制作。
在雕塑教學中,泥塑是作為基礎訓練的教學課程,如何讓泥塑教學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進行學習是首要問題,即教法和學法的問題,六步教學法也就是在這個階段發展成熟起來的。六步教學法的意義和實際作用就在這里顯現無疑,例如一件人物五官,沒有六步教學法的實施刻出來可能千差萬別,而在六步教學法的操作下刻出來卻能規范統一。一個人物五官從泥塊到成品的誕生共分六步,繪畫也一樣,每一步在操作中都有刀法、形狀和規范的尺寸嚴格要求,第一步學好后學第二步,依次進行,每一步最終都要達到預期的目標,時間與質量相互結合,做到讓每一個學習者心中都明白:沒有速度的質量等于沒有質量,沒有質量的速度等于沒有速度。在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基本功,其能力的提升顯而易見,適應了不同層次學生訓練泥塑基礎的需求。多年的教學經驗、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六步教學法是科學的,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可行性,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實際意義表現在:
1、六步教學法的推廣適合所有學習雕塑的人群,特別是沒有美術基礎的人學習。例如一個初學者要學習一個人物,剛開始看到這個內容時,會感覺學習難度很大,無從下手,但是若按照六步教學法進行學習,我們可以從大型起伏到細致雕琢到衣紋處理到五官刻畫把它分步解決,也就是把難點給分到了各個步驟當中,那就容易的多了。
2、突破了雕塑行業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模式,實現了班級授課制。雕塑這個行業,自古至今采取的都是師傅帶徒弟的學習模式。師傅帶徒弟的弊端就是不能形成規模化,不同的師傅擅長的不一樣,強調的技巧不一樣,而且很多的技能可能僅僅適合他自己,放到別人的身上就不行了。班級授課制它可以大規模地向全體學生進行授藝,一位教師能同時教多個學生,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而且有利于評比,使全體學生共同前進。
3、教師易教、學生易學,易進步。例如初學者學習一個動物,把這一件作品分成六步,老師和學生按部就班的去教去學,有固定的尺寸和刀法,學完一個步驟同學在一塊進行評比,取長補短,相互激勵。初學者學習起來就事半功倍了。
“六步教學法”的實施,就是讓初學者通過該法的學習,由原來對雕塑一無所知變成技藝修養不凡。該法的目的就在于讓初學者在掌握了扎實規范的基本功后,再搞創作、創新最終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并使他們的情感志趣、審美修養在作品中得以體現,最終使這些初學者在六步教學法幫助下達到堅實的造型能力和日臻成熟的藝術風格,從而提高他們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原標題:開創玉雕教學新紀元——玉雕大師陳玉芳的六步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