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密玉“翠玉洞”“才子佳人”照雕

2013/4/18 16:10:05 點擊數: 【字體:

密玉“翠玉洞”“才子佳人”照雕

  

原密縣玉雕廠職工工作照

  

密玉“翠玉洞”“才子佳人”照雕

  

記者由里向外拍攝的密玉“翠玉洞”。該洞口為目前所見最為優質的密玉礦洞,也是出產國寶《勇攀高峰》密玉原石的“翠玉洞”洞口。

  

 

  □首席記者 于茂世 實習生 姚晨雨 文圖 

  引子

  新密,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什么高樓,都不再高傲;什么汽車,都不再稀奇。

  新密,也曾艷羨過高樓,也曾稀罕過汽車——

  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尚未改革開放之際,密縣(今新密市)玉雕廠就相繼建起了一幢3層辦公樓、數幢4層家屬樓;同時,密縣玉雕廠還組建有自家的車隊,共有十幾輛汽車……

  “那時候,廠里的雙職工、老職工,都住上了50多平方米的樓房。”密縣玉雕廠前總設計師陳玉芳先生說。“那時候,‘大黃河(載重車)’威風得很。除了玉雕廠,好像只有密縣糧食局有那么一兩輛運糧車。”新密玉雕廠前技術廠長王冠軍先生說。在新密,第一家蓋家屬樓的單位,是密縣玉雕廠。在新密,第一家擁有車隊的單位,是密縣玉雕廠。

  那時候,密縣玉雕廠有360多名職工。那時候,密縣玉雕廠年創300多萬元收入。

  那時候,密縣玉雕廠撐起的是密縣財政的半邊天。

  那時候,密縣玉雕廠玉雕作品幾乎不在國內銷售,都是通過天津口岸銷往東南亞、歐美,掙的都是國家急需的外匯。

  那時候,密縣縣領導還住著平房,密縣玉雕廠的職工卻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家屬樓。

  …… ……

  當時,密縣玉雕廠與北京玉雕廠、揚州玉雕廠、南陽玉雕廠,同為馳名全國的四大國營玉雕廠。不同的是,密縣玉雕廠廠礦合一,與密縣玉礦系同一個單位。而今,輝煌成過眼云煙。新密市北密新路39號——國營新密玉雕廠,也就幾個人守著五六十畝的地盤,搞點兒承包經營而已。在新密,很少有人再提及玉雕廠。密縣玉雕廠,早已淹沒在“烏金”鑄造的燈紅酒綠中。

  密玉:在新中國“再出發”

  1

  300萬元,是密縣玉雕廠一年的收入。

  放到現在的話,300萬元,也就是個“小業主”一年吃喝拉撒睡的花銷。

  但那時,300萬元不但能夠養活300多個家庭,還能撐起密縣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新密,不應忘記密縣玉雕廠。

  300萬元,還只是從天津口岸獲得的人民幣收入。

  天津口岸以此為國家換取了多少急需的外匯,不得而知。

  那時候,新中國最缺的,也許就是外匯。

  1978年,也就是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外匯儲備為-11億美元。

  沒有外匯儲備,只能受制于人。如何賺取外匯,好讓新中國在經濟上站住腳跟?

  除了茶葉等,只能是工藝美術。

  大型密玉玉雕《勇攀高峰》在上海玉石雕刻廠雕成后,曾與上海出產的萬噸水壓機、上海牌轎車分別代表上海手工業、重工業、輕工業的最高成就,在上海工業展覽館參加展出。

  就今天而言,將一件玉雕作品與萬噸水壓機、轎車放在一塊兒展出,有點兒匪夷所思。

  但是,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看上的,恰恰是密玉玉雕《勇攀高峰》,并提出想以300萬美元收藏。而他,絕不會提出購買萬噸水壓機、轎車什么的。

  那個時候,在國際上比較有優勢的中國產品,是手工業產品,而不是萬噸水壓機、轎車等。

  工業發展,也有個階梯。手工業、輕工業、重工業是漸次發展起來的。

  新中國成立之初,將手工業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也不全是為了賺取外匯。更重要的,恐怕還是為發展輕工業、重工業積累人才、技術、管理、資金等。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工藝美術在建設新中國中的作用,無論怎么贊譽,都不會過分的。

  《勇攀高峰》為什么由上海玉石雕刻廠雕刻,而不是密縣玉雕廠呢?

  “那時候,咱密縣,哪有那種技術呀!”新密市牛店鎮助泉寺村黨支部書記劉建新說,“密玉太硬,弄不動。弄個岫玉,還差不多,能弄動。”

  玉器自唐宋以降走下神壇、走向生活后,皇家與上層社會不惜人工、不惜成本,緊盯和田玉;下層社會乃至中層社會,轉向易于雕刻、成本較低的岫玉,自然而然。獨玉、密玉因為品質不如和田玉,硬度大大高于岫玉,甚至和田玉,而走向了式微,也是自然而然的。

  當今,玉雕工具與技術的發展,使得硬度不再是什么問題。

  五彩繽紛的密玉、獨山玉遠比和田玉、岫玉更適合俏色雕刻,《勇攀高峰》也就是《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就是一個鮮明的案例。

  也因此,近年來,密玉、獨玉的“突圍”,受到喜歡改變的收藏界人士的青睞,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兒。

  “密玉不會永遠失落,這個,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一個叫王喜法的人也許就看到了。”中國玉雕藝術大師王冠軍說,“他花了‘五串文’,從‘正用不及’的李喜那兒,購買了一畝半‘荒地’。這份‘官契’,保存基本完好。”

  這片“荒地”,就在出產密玉“麥苗綠”、出產《勇攀高峰》密玉原石的“翠玉洞”洞口。

  “翠玉洞”,是目前所見最為優質的密玉礦洞。

  《勇攀高峰》震驚中外,密縣玉雕廠因為沒有技術,只能做手鐲之類的小東西。    

  怎么辦?

  “選了十幾位中學生,分別派往北京玉雕廠、上海玉石雕刻廠、南京玉雕廠等地,跟老玉雕師學習技藝。”中國玉雕藝術大師陳玉芳說,“一般半年,有的也學了一年多。學習,都是國家調配、安排的。能夠記著的,有王國卿、陳國亮、樊桂蘭(女士)、王玉滿、李三來、張景辰、黃松煥、王國敏、陳留玉、馬春生諸先生。他們從全國各地的老玉雕師學來了爐瓶、人物、動物、花卉等玉雕雕刻技法,為密玉雕刻的再出發,立下了不朽功勛。”

  密玉:在新時期“再再出發”

  2

  “再出發”后,密玉玉雕作品的落腳地,幾乎全在海外。

  “天津口岸收購,都賣到了海外,賺了外匯。”密縣玉雕廠前總設計師陳玉芳說,“那時候,一個約30厘米高的爐瓶,動輒三四萬元;就是小擺件,動輒也得幾千元。這價格,咱誰都玩不起。那時候,咱連肚子的問題還沒怎么解決好呢。”

  因為外銷,在新密乃至全省、全國(大陸),幾乎沒有王國卿、陳國亮等密縣玉雕廠第一代“玉人”的作品。

  因為不署名,就是在海外找到某件那個時期的作品,也很難斷定是誰的作品。

  密玉玉雕第一代“玉人”,僅僅30多年,就默默無聞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

  也許沒誰再能想起他們,但是他們對密玉產區的不朽貢獻,將歷久彌新;他們在建設新中國中的默默付出,共和國不會忘記。

  “當時出口,沒問題,產品不會滯銷,外銷形勢特別好。”陳玉芳說,“那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搞‘停產鬧革命’,只有玉雕廠是‘業余鬧革命’,必須維持生產。當時新中國建立,提出個‘出口什么’?外國人急需什么?說來說去,不還是新中國急需外匯嘛!”

  工藝美術,特別是玉雕,自是最能賺取外匯。

  “‘文化大革命’高峰時期,有人高喊‘破四舊’,玉雕廠搞的都是才子佳人、帝王將相,要打倒打碎。恰在此時,廠里接到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對玉雕等工藝美術行業,要進行保護,它們是為國家創造外匯的重要企業。”

  1974年,鄧小平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聯合國大會,都難以籌到寬余的外匯。

  外邊鬧,廠里繼續搞“才子佳人”等。

  當然,也搞了些《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等。

  “只是說我們也搞‘樣板戲’了,擺一下而已。人家外國人也不要。”陳玉芳說,“1972年到1974年。密縣玉雕廠還是國家唯一一個進行成本核算的玉雕企業。本想把成本降下來,結果一算,成本更高了。都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一‘計劃’,用料、用工等都比先前多報了一倍。反正工資不漲,剩下的錢,都歸縣里了。國家一看不行,又回歸到原來的軌道上。”

  從1980年開始,河南省外貿接手經營密玉玉雕。

  經營著經營著,就不行了。到了1985年,賣不動了。

  有的外商,直接找到廠家;有的中國人,直接帶著東西到國外推銷。

  壟斷經營轟然倒下,密縣玉雕廠開始分崩離析。

  “黃帝密山探玉”之后,密玉產區不興,凡幾千年;新中國發現密玉之后,為了賺取外匯悉數將其出口,興盛一時,凡20余年。

  讀文獻,賣給海外人——凡此種種,中國人與自家的“四大名玉”之密玉,似乎總在“隔靴搔癢”。

  怎么才能讓中國人接受自家的密玉,密玉產區未來之路在哪兒?

  1985年,陳玉芳 “停薪留職”,另尋出路,開始謀求密玉產區的“再再出發”……(大河報)【原標題:密玉“翠玉洞”“才子佳人”照雕】

  

責任編輯:admin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 2012-07-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