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滑縣馮永麗:小小繡花針 繡出大世界

2013/7/11 14:20:34 點擊數: 【字體:


    很顯然,許多人對這個“小作坊”生產的刺繡很懷疑,認為與名繡比價值不高。馮永麗沒有灰心,而是尋找突破口,做出特色。鑒于安陽秀麗的山水資源,她選擇了以山水為表現內容,將繪畫和針法相結合,融合傳統國畫、書法及油畫、素描、水彩畫的神韻,借助亮麗多彩的絲線,大膽創新,拿出自己的繡品讓人們與“四大名繡”比較。她和姐妹們花費三個多月繡出的《清明上河園》,在天津以8000多元價格成交,這讓她們看到了希望,樹立了信心。馮永麗的繡品可謂千姿百態,雅俗共賞,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愛。

    為了讓繡品闖出更大的名堂,馮永麗只身前往鄭州、上海、杭州、蘇州等大城市,讓同行對她的繡品評頭論足。讓她感到欣慰的是,有別于蘇繡、湘繡等名繡的特色作品,得到了業內人士的青睞。

    “她從小就很喜歡繪畫,是個不折不扣的繪畫迷。沒想到長大后竟然派上了用場。”3月1日下午,在滑縣老廟鄉大章村,鄉親們一提起馮永麗這個人,就不禁講起她小時候的事情,如今她已成為村子里的“大人物”。

    在孩童時候,馮永麗就喜歡臨摹、繪畫,閑暇時就會拿起筆在本子上涂涂畫畫。當時,村里小學教學條件并不好,連一個像樣的美術老師都見不著。她的愛好多少受到了限制,所幸的是家人都支持她。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1989年,高中畢業的她僅以幾分之差,與夢寐以求的美術院校失之交臂,在家人幫助下,在滑縣水利局找了份工作。業余時間,在別的同事聊天時,她拿起畫筆,投入到酷愛的繪畫藝術之中,不能自拔。

    “二哥結婚時,嫂子家陪送了一床錦緞被面,上面繡的龍鳳呈祥圖案很漂亮,我一下子迷戀上了刺繡。”馮永麗介紹,那時她才11歲。之后有一次去縣城逛街,她驚奇地發現不少人開始對手工藝品感興趣,尤其是刺繡。于是,工作閑暇就開始自學,還跑到附近的安陽、濮陽求師學藝。

    在縣水利局干了一段,但是實在不愿放棄愛好,覺得這種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動了辭職的念頭。在當時對一個事業剛剛穩定下來的女人,做到這些十分不易,但馮永麗還是選擇了挑戰自我。

    2001年初,馮永麗不顧親朋好友反對,毅然辭去在別來看來“求之不得”的穩定工作。在父母和哥哥幫助下,20多歲的她先后到蘇州、上海、湖南等地學習刺繡。她虛心求教,不厭其煩,雙手被繡針扎破了也不回頭。由于良好的繪畫底子,再加上對刺繡的悟性,幾個月的勤學苦練下來,她很快掌握了刺繡的全套針法與技巧。

    俗話說,頭三腳難踢。和許多創業者一樣,馮永麗也遇到了不少難事。2001年9月,她拼湊了6萬元,作為刺繡項目資金,在滑縣縣城道口鎮創辦了豫北第一家刺繡手工作坊——麗圓繡莊,這個莊名可謂別出心裁,“永麗”的麗和“圓夢”的圓,寓意自己持之以恒圓夢,并雄心勃勃地招收36名學員,試圖大展身手。

    然而,讓她沮喪的是,倆月后,一下子走了24個人。“這是我創業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這時,馮永麗才明白過來,刺繡這活兒看上去簡單干好不容易,有的繡工沒耐性,兩個月沒賺錢,就撂挑子了。這件事讓她倍受打擊。

    此時,親戚朋友們中不理解的有之,不看好的有之,不支持的有之。有的還當面數落起她來,“瞧瞧,好好工作丟了,現在可好,連個家也養不住了,你這是在窮折騰,圖個啥呀?”“我和愛人本來都有工作,收入穩定,可是為了做好刺繡,錢都投出去了,經常揭不開鍋,還發愁給工人開工資,能借的朋友借遍了。”說這話時,馮永麗的語氣里發出一絲嘆息,然而更多的卻是一絲倔犟。

    與此同時,繡工們不懂繪畫,繡出的東西粗糙不堪,更別提出售了。為了使學員們盡快入門,她常常手把手地指導、面對面地示范,和剩下的12名繡工一起,用心琢磨,繡出了不少新作品。可還是高興不起來,連續幾個月一幅作品也沒賣出去。

    困難重重她對自己不服輸

    扶弱濟困她帶動一個產業

    癡迷繪畫她走上了創業路

    平針繡、滾針繡、瓦針繡、套針繡、盤金繡……這些變化多端的刺繡手法,經過眾多心靈手巧的繡工們之手,就變成了一件件美輪美奐的刺繡作品,比如以《紅旗渠頌》為代表的山水型,以《清明上河圖》為代表的收藏型,以《榮華富貴》為代表的家裝型……

    如今,在安陽滑縣,相比我國“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以北方山水為主要表現內容的安繡時間不長,但勢頭強勁,領路人是馮永麗,不僅實現了自己的“中國安繡”夢,也帶動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產業,她免費培訓繡工,幫助全縣3000余名婦女及殘疾人就業,如今許多人足不出戶就可賺錢養家。

    安繡作為國內刺繡大軍中騰空出現的一匹黑馬,活躍于各類展銷會,并多次在國家、省、市文化產品展銷評比中獲獎奪冠,成為古都安陽的一張靚麗名片,讓人們所熟悉。2005年9月,繡品《清明上河圖》在安陽市首屆旅游產品設計大賽中榮獲一等獎;2006年10月,繡品《五馬圖》在首屆中國(中部)文博會上榮獲銀獎;2007年8月,安繡作品被評為河南省工藝美術精品,2007年11月,在中原文化天津行活動中,繡品《古都殷墟》榮獲金獎等。

    “滑縣人口眾多,婦女外出打工難,在家就業也難。現在安繡下鄉,不用出門就能學到一技之長,坐在家里就能賺錢。”此時,馮永麗沒有小富即安,而是投身慈善事業,將目光瞄向了特別需要一技之長的弱勢群體,農村婦女、下崗職工、聾啞人……2006年她投資800萬元在老家老廟鄉建造了全國第一所刺繡學校“安繡職業技術培訓學校”。

    馮永麗知道,她培訓的不僅是刺繡的技術,也是生活的希望。她說,傳統手工刺繡,基本針法好學易懂,經過培訓就可在家里制作。聾啞兒童楊小亮就是一例。在她的精心指導下,他不到一年就學會了刺繡。他繡的《毛澤東在抗大》在2008年省殘疾人才藝比賽中獲一等獎。

    如今,馮永麗先后培訓出了3400余名農村婦女及殘疾人,以“公司+培訓基地+農戶”的形式幫助她們就業,現已開發出1900余種作品。近年來先后獲得了全國巾幗文明崗、巾幗創業實踐基地、創業示范基地、優秀文化企業、創業之星、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榮譽稱號。還在八個一線城市設立了30個獨立銷售網點、聯合銷售點40個,同時在滑縣新區規劃建設新址,建成全國同行業一流的集科研、生產工藝、精品展示為一體的“中國安繡藝術館”,使“中國安繡”實現真正產業化發展,并逐步邁進國際化。

    安繡火了,產業壯大了,馮永麗出名了,她擔任河南安繡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同時還兼任眾多頭銜,比如中國民協會員、奧運會火炬手、河南巾幗致富帶頭人、十大女杰、工藝美術大師、政協委員、“巾幗建功”標兵等。

    “這幾年產值很是喜人,2009年是一千萬,2010年是一千八百萬,2011年是三千萬。未來五年的目標是繡工由現在的3000多人增加到1萬人,產值由3000多萬增加到1個億。”問起今后,馮永麗信心滿懷。的確,這個眉清目秀、個性突出的女企業家,帶動了一個朝氣蓬勃的產業,也引領數千個家庭走上了幸福路。【原標題:滑縣馮永麗:小小繡花針 繡出大世界】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 2012-3-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