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是滎陽市賈峪鎮馬溝村人,她的爺爺名叫馬忠選,父親名叫馬孝成,他們三代人都是地方上的名人。
馬琳,又名馬慧琳,1936年出生,1997年去世。她先后畢業于甘肅平涼初中和鄭州短師班,1950年參加鄭州市文工團,1952年調入河南省文工團,1953年調入河南省歌劇團,1956年轉入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是豫劇與現代影視著名表演藝術家。
馬琳近半個世紀在舞臺、銀幕、熒屏上辛勤耕耘,具有較為廣泛深邃的藝術素養和嫻熟精湛的表演技巧。其唱腔醇厚、豐潤、含蓄、深沉、委婉俊俏。既有豫劇傳統唱法的扎實功底,又吸收了現代聲樂的豐富營養。她曾受豫劇大家崔蘭田的指導,既不失崔派唱腔風潤,更具有獨到之處而自成一家。馬琳在豫劇舞臺上成功塑造了《朝陽溝》中的銀環和二大娘、《李雙雙》中的雙雙、《劉胡蘭》中的祖母、《五姑娘》中的 和《三哭殿》中的詹貴妃等。1963年在戲曲藝術片《朝陽溝》中飾二大娘,并先后在電影《甜蜜的事業》、《冤家路窄》、《良家婦女》和《兩對半》等10多部電影及電視劇中扮演重要角色。任電影《耍猴的人》導演,均獲得觀眾好評。
馬琳曾在中央和省級報刊上發表藝術理論性文章。1959年國慶節,她作為特邀藝術代表,參加了國慶十周年國慶典禮,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60年到北京參加文藝戰線群英會。1963年在北京演出《朝陽溝》時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接見。
馬琳曾任中國戲曲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六屆人大代表、省民委委員。其藝術生涯及有關事跡,已編入《中國現代戲劇電影表演藝術家傳略》和《中國藝術家辭典》。
馬琳的爺爺馬忠選,是清末民初的武進士、著名武將,清朝慈禧太后的御前侍衛。他甚得重用,多次被慈禧、光緒作為特使派到全國各地處理事務,而且大都是疑難之事。馬忠選為官正直,足智多謀,任務完成的圓滿。
馬孝成也是武將,他從軍寧夏,是馬鴻逵部下,因作戰英勇,屢立戰功,升為大校軍銜。
馬琳在豫劇《朝陽溝》中飾演的二大娘
(左起高頌喜、馬琳、楊華瑞、魏云、常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