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化吹歌,是利用我國上古時代發明的樂器——管子為主奏樂器,結合笙、笛、簫等吹奏樂,配合韻鼓、云鑼、釵、鈸、編鐘等打擊樂器,進行演奏的中國古代民族交響樂隊。9月6日,“歡樂中原”集中報道團一行來帶新密市,觀看了“超化吹歌”的演出。
超化吹歌自明初成立吹歌社至今,以有600多年歷史。早在5000年前的皇帝時期,超化吹歌的主奏樂器管子就已經發明,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超化吹歌的前身“鼓吹曲”就已經是高貴的皇家音樂,到了1500年前的超化寺鼎盛時代,超化寺已經進入超化寺,成為寺廟音樂。到現在,它還保留著“不為紅白喜事演出”的傳統。這些,都構成了超化吹歌的獨有特征和傳統歷史的研究價值和文化特色。
據了解,至今,超化吹歌所用的黃銅管子還是600年前保存下來的文物,一把由個人保留,另外兩把還在參加演出,我們現在所聽到的宮廷樂韻就是由這兩把管子演奏出來的。超化吹歌,經過老一代藝人們的口傳心授,新人們的認真學習,在歷年來的活動中屢屢得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與好評,2007年被國務院公布為我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歡樂中原”集中報道團一行還去了“河南特色文化村”——城關鎮楚溝村。目前,全村熱愛書法蔚然成風,設有120平方米畫展廳還創作室,堅持每月組織一次書法愛好者進行書法交流、切磋書法技巧活動。2006年被新密市文聯定為“農民書法創作基地”,被鄭州市書協命名為“農民書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