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網上看河南”采風團記者提問(商都網 張怡雪攝)
二、探索文旅結合發展之路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于讀古書。”歷史學家郭沫若1956年在安陽寫下的詩篇,現在成了安陽人介紹安陽時經常引用的詩句。有感于安陽文化資源的富集,郭老發出了由衷的贊嘆。
近年來,安陽市在實踐“三陽開泰”旅游戰略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以集中展示‘游賞山水、感悟歷史、品味文化’為內容的文化旅游特色思路。這一思路突出了安陽獨特的旅游資源,強調了文化在旅游中的靈魂作用。這一思路借助文化的力量激活旅游資源,同時使旅游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實現文旅結合、共同繁榮。
“安陽思路”瞄準文化軟實力
以旅游業大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時代賦予旅游業的重要使命。《國家旅游局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旅游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充分認識旅游的文化效益,深入挖掘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從旅游目的地建設和旅游產業吃、住、行、游、購、娛各個環節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價值追求。文化部日前印發的《“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也提出,“要使文化旅游成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支撐。”
安陽是七朝古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里有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有哲學巨著《周易》,有時代精神典范紅旗渠精神,還有世界上唯一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2009年底,曹操高陵在安陽考古發現,進一步豐富了安陽“建安文化”和“鄴文化”內容,成為安陽又一張的世界級文化名片。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文化軟實力為安陽發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為此,安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市發展文化旅游的基調,即用文化軟實力,作為發展安陽旅游的重要支撐;用文化推動力,實現中原經濟區綜合實力領先城市;用文化資源,把安陽打造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文化旅游名城的作用。
“安陽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賦予了旅游發展特殊潛力,是古都安陽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安陽的橋梁。因此發揮好文化資源的優勢,找準旅游發展的切入點,打造一批寓文化于旅游、寓感悟于休閑、寓領悟于體驗的文化旅游品牌,有助于我們把資源優勢快速轉變為品牌優勢和經濟優勢,全面促進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發揮出更好的三產帶動作用。”用安陽市旅游局局長張建國的話來說,“安陽思路”的重要內容支撐就是安陽獨特的文化資源,而“文旅結合”則是安陽思路的特點。
安陽市分管旅游工作的市領導張善飛告訴記者,近幾年,安陽市旅游局以文化資源為依托,以弘揚文化為抓手,以文化旅游為帶動,以文化實力為支撐,通過各種文化旅游活動,展示安陽特有的地域文化與時代精神,使來到安陽的游客對我們優秀的文化產生共鳴,調動了他們的旅游積極性。
用文化的力量激活旅游資源
安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笑東認為,安陽文旅結合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把安陽特有的地域文化與時代精神進行展示,使文化潛在的優勢變為現實的旅游活力,使旅游疏散的單體行業變為強勁的產業鏈條,使文化旅游資源變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動力。
安陽殷墟、中國文字博物館、紅旗渠景區的旅游發展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殷墟是中國商代都城遺址和甲骨文的發現地。近年來,安陽市把殷墟作為“追逐中國高端,對接世界旅游”的一張王牌精心打造,殷墟先后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5A級景區行列。
劉瀟是安陽殷墟宗廟遺址的一名講解員。他說:“過去,殷墟的游客主要以團隊為主,而最近幾年,散客明顯增多。散客中既有專業研究人員,也有慕名而來的大學生,甚至還有在家長陪伴下的中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