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三國文化之鄉(2)
2013/8/16 11:12:0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張潘娘娘冢的傳說
張潘西邊有個大冢子,傳說是三國時漢獻帝的張娘娘和潘娘娘的墓。
張娘娘和潘娘娘是一個村的姑娘,她們心底善良,喜歡幫助有困難的人。有一年鬧災荒,人們沒糧食吃,只好采桑葚兒充饑。一天,兩位女子一同去采桑葚兒,避難的獻帝剛好走到這里,見她們在采桑葚兒,就問她們有啥用,兩個女子說可以充饑。獻帝正餓得慌,就向她們要幾顆嘗嘗。二女子見這個過路的餓得面黃肌瘦,很同情他,就把籃子里的桑葚兒盡著他吃,臨走還讓他捎許多路上吃。后來獻帝大難過去,又回到朝中,經常想起那兩個在自己落難時幫過他的女子,就叫地方官尋找,然后把她倆召進宮,讓她倆教宮女們在御花園里栽桑養蠶。一天,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在御花園的河邊玩時,不幸掉入河中,恰好被這兩個女子看見,急忙跳進河里救孩子,最后她倆都淹死了。獻帝把她倆葬到張潘西邊,壘了兩個大冢子,并封她倆為娘娘。
棗祗說媒
曹操有個小姑,都三十出頭了還沒找著婆家,因為她長得黑麻溜丑,人家背后都叫她麻妮。這天,一個叫棗祗的人,要求見曹丞相。棗祗見了丞相,說明了來意,原來他是給曹姑說媒的。棗祗告訴曹操,許都城北有個叫迷瞪的青年,長得很漂亮,也很會說話,就是家里有些窮,只有三十畝地,東地涼快(兩塊),西地涼快(兩塊),蓮花河灘涼快(兩塊)……不知丞相愿意不愿意。曹操這時心里正為討伐呂布的事犯愁呢,就含含糊糊地答應了。
曹姑出嫁,曹操少不了陪送很多貴重嫁妝,不必細說。曹姑三天回門,哭哭啼啼地向曹操訴苦,說媒人全是騙他的,迷瞪家徒四壁,連一分地也沒有!棗祗立刻被傳進丞相府,曹操厲聲喝道:“大膽刁民,你可知罪?”棗祗說:“我無罪。我當時說迷瞪家有三十畝地,東地涼快,西地涼快,蓮花河灘涼快,不是兩塊,你聽錯了。”“你犯了欺君之罪,還強詞奪理,快把他推出去斬首!”刀斧手一擁而上,這時曹操卻放聲大笑說:“眼下我留你一條活路,并非你無罪,而是看你是個人才,你用啥來報效社稷?”棗祗不禁淚如泉涌,哭著說:“眼下戰亂四起,民不聊生,饑死者不計其數。迷瞪本也是個世宦之家,父親死于戰亂之中,從此便家道中落。如果再這樣下去,軍隊無糧,國將難保,丞相思賢若渴,何不組織災民墾荒屯田,獎勵百姓多多耕織,這樣方可國泰民安。”曹操聽后可高興了,說此事非小,我再和大臣們議議。最后考慮再三,認為這個辦法確實可行,很快便頒布了屯田令。
呼佗村
三國時,曹操的家鄉安微亳州出了神醫,名叫華佗。后來,華佗來到許昌一帶行醫。他醫術高明,史書稱其“治病手脈之候,其驗如神”,就是說手到病除。曹操想了好多辦法要把他長期留在身邊,可華佗就是不答應。一天,他以妻子患病為由返回亳州,一去不回頭。
曹操派人去亳州華佗家察看,發現華佗妻子根本就沒病,這下惹怒了曹操,當即派人把他抓回來,監禁在許都獄中(今許昌東北隅,后人稱為“華佗角”)。華佗被曹操抓走后,他妻子云卿為丈夫的安危擔憂,在家坐臥不安,就與女兒結伴,千里迢迢、風塵仆仆趕往許都尋找丈夫。一天,母女倆走到許都城北四十里的白馬坡,向村民打聽華佗的下落。當村民得知眼前這母女就是華佗的妻子時,無不失聲痛哭。村民告訴她,華佗被曹操囚禁,在獄中被砍掉一只右腳和一只左臂。獄卒梁亭見狀,決心救他逃走,備了一只小船,讓他沿汝南江逆水而上,避開追兵逃命。不料,當船行到白馬坡時,華佗因流血過多而死。成千群眾聞訊趕來,悲痛萬分,把他埋在村頭。好心的村民把華佗的妻女帶到華佗墓前,華佗妻子伏在華佗墓上痛哭不已,最后竟哭死在墓旁。從此白馬坡改名為“哭佗村”。后來,因為哭字不吉利,人們又改稱“呼佗村”。
華佗槐
許昌縣張潘鄉營王村頭,長著一棵已有一千多年的古槐樹,俗稱華佗槐。建安五年,營王村流行瘟疫,凡是傳染上的人,就發高燒不止,頭痛、惡心、嘔吐、咳嗽。當時少醫缺藥,疫情越來越嚴重,有的人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在這生死關頭,神醫華佗由許都步行來到營王村,給大家防疫治病。由于村上患病的人多,無法逐一登門,只好在這棵大槐樹下,設醫攤與大家診病。一時間,村上的病人云集在槐樹下,求華佗看病。華佗對來的病人逐人診脈、觀察五官、看氣色查病因,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流行性傷寒病。他說要想治好病,必須除寒消炎,并告訴大家“槐樹是個寶,槐葉槐皮槐豆離不了,煎湯喝了病就好。”華佗一走,大家紛紛爬到這棵槐樹上采槐葉、摘槐豆。數月后,凡是喝了槐葉湯和槐豆茶,吃了槐油炸餅的病人,病都好了。槐樹能治病的消息很快傳遍十里八村,附近的人們都到這棵槐樹下燒香祈禱,取藥治病。說來也奇,這棵老槐樹身上漸漸長出一個大包,像人頭一樣,五官分明,有鼻子有眼有嘴,頗似華佗。后來,在頭像下邊又長出一枝,這一枝又分出五個小杈,活像一只巨手。遠遠望去,就像華佗坐在那里給人診病。“華佗槐”由此而得名,在群眾中叫開了。
三請荀彧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成為千古美談。其實早在劉備之前,曹操已有“三顧”之舉,不過他請的不是諸葛亮,而是許昌的荀彧。東漢末年,曹操的兵馬在山東壯大起來后,他瞧著兵多將廣的陣勢,滿心歡喜。可是他漸漸覺察到,只有能沖鋒陷陣的將士不行,還須有才智超群的智能之士出謀劃策?墒堑侥睦镎疫@樣的人呢?他一拍額頭,上了泰山,請教老和尚去了。
泰山有一高僧叫明鏡,聽了曹操的意思,啥也沒說,給了他一個錦囊,上寫“遇怒則拆”四字。曹操也沒多問,揣好錦囊下了山。不久,曹操率大軍進入中原。經過許昌時,他覺得這里是藏龍臥虎之地,就命大軍安營扎寨。他把中軍帳設在許昌城北門外的一個廟里,號令士兵不得騷擾地方?伤麤]想到不少新招來的士兵野性未改,連他的堂弟曹仁也在背地里帶兵搶掠商家和百姓。一時間,許昌城被鬧得雞飛狗跳,百姓惶惶不安。而曹操卻蒙在鼓里,全不知曉。這天,曹仁急火火地進了中軍帳,手握一張帖子呈給曹操。曹操展開一看,見上面寫著:“許下來了曹孟德,千家萬戶齊遭災。喪失民意如鼠輩,總有一日難過街!”下邊的落款是“荀彧”。曹操不禁一股怒火沖頂:“這荀彧是何等人?不嚴懲便不能警告他人,我在許昌就難以立足!”剛要命曹仁去查尋捉拿,猛然想起泰山老僧“遇怒則拆”的錦囊,趕緊找出來拆看?串叄“嗨”的一聲,慶幸沒有魯莽行事。原來囊中裝有一帖,上書“寫帖斥罵你者,即是欲求之賢人奇士也”。曹操轉怒為喜,激動得連聲說道:“賢人有了,賢人有了!”那么,這個大膽責罵曹操的荀彧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其實,荀彧在中原可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學問家,他早有出山干一番事業的心意,苦于沒有機會,未遇明主。這次曹操統率大軍來到許昌,他想投奔,可對曹操不了解,對自己能不能得到重用不摸底。恰好得知曹仁領兵搶掠商家和百姓,他便靈機一動,借此事責罵曹操,以試探曹操的態度。曹仁先見曹操怒不可遏,又見曹操喜上眉梢,情緒驟變,感到無法理解。接著,曹操吩咐他快去備份豐厚禮品,要他陪同立即去請那個寫帖子的人,曹仁更是莫名其妙。時值寒冬臘月,朔風如刀。陪行的曹仁心里直嘀咕:人家罵了你,你倒帶厚禮去請人家,這叫什么事呢?二人打聽著,七拐八拐,找到聚魁街荀彧的住宅,沒料到竟是“鐵將軍”把門。曹仁樂了,心想:人不在該返回了吧?可瞅瞅曹操,竟恭候在門外一動也不動,他也只好恭立等待。過了許久,不見有人回來,曹仁實在凍得忍耐不住了,就想砸開門進去看個究竟,馬上遭到曹操的嚴厲喝斥。又恭候了一個時辰,曹操的胡須上都結了冰,心想今日人家可能不回來了,只得掃興而歸。過了幾天,曹操又讓曹仁帶上禮品,兩人一同再次去請荀彧。這次又很令人掃興,荀彧仍沒在家。曹操一如前次,恭立等候。不巧,天空紛紛揚揚下起了鵝毛大雪,雪花很快埋住了曹操和曹仁的腳背,等有一個多時辰他們的腳都凍僵了看看仍沒人回來只好又一次怏怏而返。
曹操走后有人將來人的相貌和情形告訴了荀彧,荀彧聽了只是點點頭說:“知道了。”此后曹操一直忙于軍務脫不開身未能再請荀彧。轉眼到了次年二月。清明節這天荀彧攜帶紙馬供品只身來到城東祖墳掃墓。他擺好供品點燃紙馬跪下磕頭時忽覺身后不遠處也有人在磕頭不由心中一怔暗想:他又來了!但仍裝作不知頭也不回?牧T頭他立起身拍拍膝蓋上的泥土盯著墳默不作聲。這時他感覺身后那人已站起身佇立在不遠處。荀彧約摸時間不短了再不能不回頭了于是回頭一瞧果見那人與所聽到的拜訪他的那個人相貌無二:一身錦服美髯飄胸……他故意問道:“你是何人?來此作甚?”那人打躬施禮道:“荀公金安!吾乃譙郡曹孟德曾幾次到府上恭請先生怎奈孟德福薄均未能見。今料荀公定到祖塋致祭便再次來請實已恭候多時不敢打擾。”荀彧聽后不覺心中發熱面上卻淡淡一笑:“荀彧乃山野村夫學疏才淺不懂治國安邦道理。曹公你請錯人了。”曹操急忙又打躬施禮道:“誰不知您胸藏經天緯地之才腹隱安邦定國之謀荀公何必謙辭?孟德決心已下非先生不請。”邊說邊又一躬身。荀彧說:“曹公不恨我罵你嗎?”曹操連連搖頭:“荀公指帖子嗎?罵得有理.孟德治軍不嚴該當如此。”荀彧終于點頭答應出山。曹操大喜即請荀彧去軍帳一敘。荀彧推說患有腿疾行動困難.曹操立即伏身請荀彧上背他要把荀彧背出墓地。荀彧也不客氣便伏到曹操的背上.曹操把荀彧背出墓地又親自牽過馬來扶荀彧上了馬。自此以后曹操和荀彧食同桌寢同舍終日形影不離。從曹操兗州平亂、西迎獻帝、官渡大捷到平定冀州……舉凡軍國大事荀彧都提出過人的建議尤其在戰勝袁紹集團的戰役中他的計謀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曹操稱其為“大賢君子”數次上表為其加官晉爵。
曹操納言
曹操在許昌時經常領兵到許田打獵。有一次士兵們將一群鹿趕到河灘曹操在馬上拈弓搭箭射向鹿群。弓響箭落兩只鹿應聲倒在地上。士兵們一片喝彩曹操也為一箭射死兩只鹿感到高興不禁捻須仰天長笑。曹操笑聲沒落從荊棘叢中鉆出一個壯士上前深施一禮說:“丞相在上那公鹿是我射中的請還我。”曹操很掃興白了壯士一眼說:“有何證據?”壯士說:“鹿脖子上有箭。”曹操命人將公鹿抬來驗箭。哪知曹操的部下為了討好曹操早把箭拔了。曹操見鹿脖子上沒有箭臉陰沉下來:“壯士箭在哪里?”“哼!人說曹丞相是非分明卻原來如此。”那壯士冷冷說了一句轉身揚長而去。曹操回許都以后特意設了一箭射二鹿的慶功宴。宴席上聽到的是一片恭維聲。事后曹操的兒子曹植把父親和那壯士爭鹿的事說給母親聽。曹操的妻子卞氏深知曹操的稟性她憂心成疾茶不思飯不想一日瘦似一日。曹操見妻子生了病傳來名醫為她診治。卞氏一不叫診脈二不服藥說自己并沒有病。曹植告訴父親說母親得的是心病心病得用心藥治呀!曹操再三向妻子懇求,問她有啥心事。曹妻還是啞巴進廟門——一言不發。曹操急了,將袍子一撩跪在地上說:“你要再不言語,我可就跪著不起來了。”曹妻見他心誠意切,就開門見山說:“你能一箭射二鹿嗎?沒看見那箭一支是從鹿脖子穿過去的,而另一支是從鹿背下穿過去的?”我也不相信,可部下都這么說,弄得我騎虎難下呀!” “你呀!”曹妻責備地說,“你可知道要天下人對起你,你必須先對得起天下人。這樣欺世盜名,還擺慶賀宴,咋能得到民心呢?”曹妻一番話,說得曹操口服心服。他親率部下去找那位射鹿的壯士陪情?赡菈咽繉Σ懿俚男袨樘粷M,早隱姓埋名過安逸日子去了。曹操為改正自己的過錯,就在爭鹿的地方筑了個土臺,取名納諫臺。自此,曹操善納人言,遇事總以謙虛的態度與屬下商量,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啟發眾人暢所欲言。有時屬下意見尖銳,曹操開始聽不進去,而一旦被說服,則又愉快地接受;有時曹操固執已見,后來發現自己錯了,便主動作自我批評,向當事者誠懇致歉,能改正的及時改正,所以屬下都愿意向他出謀獻策。
曹操學驢叫
曹操在許都的二十五年間,打破了兩漢以來世家大族壟斷政權的陳腐用人制度,開創了一代用人新風,使天下許多智能之士云集許都。“建安七子”就是其智囊集團中的重要成員。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且不說王粲的理財才能,只說他的文章寫得就很有特色。他的詩賦注重鍛字煉句,風格清麗。他寫了題為《七哀詩》的五言詩,真實地描繪了長安附近的慘狀;他的一首《登樓賦》名揚天下,留芳于世。他在曹操手下,參與開創了“建安文學”這個中國文學史上稱之為“文學自覺”的新時代。后人將他和曹植相提并論,合稱“曹王”。王粲有一怪癖:喜聞驢鳴。一旦閑暇,他便游覽城郊四野,穿阡越陌,尋聞驢兒嘶鳴,一飽耳福為快。建安二十二年,王粲病逝,曹操非常悲傷,賜厚葬之。王粲葬后七日,曹操仍悲傷不已,命文武百官素服相隨,與他一起去王粲墓前祭奠。曹操率文武百官,文不乘轎,武不騎馬,徒步來到王粲墓地,隆重地舉行祭奠儀式。祭奠完畢,曹操哭訴道:“仲宣(王粲字)賢弟,為兄看你來了,你為啥這么早就遺我而去,我真舍不得你呀!”曹操說完又哭,哭完又說:“賢弟呀,我知道你生前喜聞驢鳴,今天,為兄我為你學幾聲驢鳴,你可要聽著哪。”說完,只見曹操繞著王粲的墳墓轉了三周,每轉一周學驢嘶鳴一聲。學完驢鳴,曹操忍不住大放悲聲。眾文武官員見狀無不悲傷,也都學曹操的樣子,繞王粲的墳墓轉了三周,并學驢嘶鳴三聲。
曹操學驢嘶鳴,名為吊唁死者,實給生者看罷了。由于曹操大力招納人才,禮賢下士,許多文臣給他出了不少良策,許多武將為他血灑疆場。他先后起兵討董卓,滅袁術、袁紹,挾天子令諸侯,成為當時北方的實際統治者。
春秋樓建造秘聞
關羽保護二位皇嫂到許都后,曹操為了籠絡住關羽,把他長期留在自己身邊,打算專門為他造一座別致的閣樓,供他讀《春秋》與安歇。曹操下令召來許都的能工巧匠,精心繪圖制樣?梢粋月過去了,連一個圖樣他也沒有看上。后來,曹操急了,又下令限期三天,再繪制不出滿意的圖樣來,定斬不饒!幾位工匠不敢怠慢,人人提心吊膽,覺也睡不好,飯也吃不香。可是繪來繪去,也繪制不出一個滿意的圖樣。工匠們正在犯愁為難時,外面來了位老漢,自稱也是工匠,說是到這兒找點活兒干,好養家糊口。有個工匠沒好氣地說:“去去!別忙上加亂啦!”也有工匠客氣地對他說:“要說親不親,咱也是同行哩,不過俺們正為繪不出圖樣發愁,誤了期限就要殺頭哇!您老就先到別處去找活去吧!”那老漢哈哈笑道:“伙計,這繪圖制樣我能不能幫點忙呢?”那個沒好氣的工匠忙說:“好呀!”說著隨手把圖紙和筆扔給老漢。不料,那沾了墨汁的筆一下子扔在老漢的衣衫上,老漢扭頭不見了。轉眼間,兩天過去了,圖樣還是沒有繪制出來,工匠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坐臥不安。正在他們愁眉不展時,有人發現那天扔給老漢的圖紙上似乎寫著什么,細看是一行小字:“有事帶紋銀五兩,前來福祿客棧尋魯人。”有人說他一個外地老頭,能有啥能耐?也有人說:“有病亂投醫,咱不妨去拜訪一下,說不定還能碰上位高手呢!”于是工匠們便帶著大伙湊的銀子,到城里魯班廟附近尋到福祿客棧。掌柜說客棧里確實住過這么一位老漢,不過人已經走了。“走了?”大家后悔遲來一步。掌柜說:“師傅別慌,那老漢臨走時交待,他走后會有人替他交住店錢,然后把一件東西交給付錢人。”工匠們心想,這老頭還真會算。掌柜還告訴他們,那位老漢人挺古怪,成天關住門,也不知搗鼓些啥。
工匠們與掌柜說話間來到老漢住過的客房,發現床上留有一包袱。打開一看,一下子心涼半截,原來是一截破圓木料!工匠們氣得把包袱往床上一扔。也就在這功夫,他們發現從圓木料上呼拉拉掉下幾片碎木片,仔細看,里面竟是一座閣樓模型。于是,他們重新把圓木料復原,把銀子交給掌柜后,興沖沖地趕回去。這天限期已到,幾位工匠來到丞相府,親手把那個包袱交給曹操。曹操打開包袱,發現里邊原來包著一截圓木料,氣就不打一處來,嘴里喝道:“來人!把他們推出去斬首!”啪的一聲把那木料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摔,那幾片碎木片落下來,現出一座巍峨樓閣模型。曹操一下子看呆了,忙命人把幾位工匠帶了回來。曹操仔細看那樓閣,只見它層層四角挑懸,閣樓的每門窗都能推拉自如,真是神工鬼斧一般!曹操高興極了,賞賜了幾位工匠,并命工匠按此圖樣施工,不得有誤。
工匠們高高興興地走出丞相府,異口同聲地說一定酬謝那位魯恩人。可是他們四處打聽,也無人知道這“魯人”是何人,住在何處。于是,他們只好來到魯班廟,燒香還愿。這時,有人無意之中發現魯班神像衣衫上竟沾有墨跡,觀其面相,與那個“魯人”差不多,這才恍然大悟,慶幸遇到了魯班師爺顯靈。工匠們慌忙跪拜魯班,謝魯班幫他們度過了難關。不久,樓閣就造好了,曹操給它取名叫“春秋樓”。除以上所述外,還有如:“五色棒”、“藏兵洞”、“張飛審鍋”等大量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在當地群眾中流傳,經久不衰。
四、三國民俗
三國文化在許昌的傳播和影響深遠而久長,曹操的戰略思想、關羽的仁義風范等三國文化,已融入許昌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講三國故事,讀三國書,掛三國畫,以三國的人和事類比生活中的人和事,是許昌人平常日子中的底色。許昌人在正式的酒席中,入席者一定要先碰三杯,酒席才算正式開始,寓“桃園三結義”之意,以示真誠。酒桌上劃拳,喊到“三”,一定是喊成“三桃園”。許昌的企業、學校、商標多喜采用與三國文化有關的詞語命名,如“三國大酒店”、“建安中學”和“春秋酒”等。新建街巷與三國相關聯的街名眾多,如建安大道、魏文路、灞陵路等。
三國時期的一些地名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如鄢陵縣的“馬欄”村,相傳是當年曹操的牧馬草場,《鄢陵縣地名志·馬欄》載:“東漢末年曹操屯兵牧馬于此。”鄢陵縣的“議臺”村,相傳是當年曹操聚集群臣議事的場所,《鄢陵縣志》載:“議臺……世傳曹操所筑。嘗集官僚議事于此。”鄢陵縣還有“任營”、“前營”、“后營”的村莊名,均為三國時期,曹操軍營的駐扎地。許昌縣的“哭佗”村,今更名為“呼佗”。相傳華佗死后,其妻千里尋夫至此痛哭不止難以前行,故得此名。再如魏都區的“碾上”村,相傳許下屯田時,這里是曹軍碾米的集中場地。此外尚有“運糧河”、“槍桿劉”、“陳曹”地名等流傳至今。
千百年來,散布在田野之中的三國遺跡,還有從三國時期流傳下來的這些村名,潛移默化影響著許昌人的生活,在個別地方痕跡更濃一些。例如華陀墓每年清明都有一支李姓后人前往祭奠。相傳華陀之妻攜女尋夫,哭死在華陀墓前之后,華佗的女兒就出嫁到當地一李姓之家,從此開始了這支李姓祭奠華陀的習俗。還有,在許昌城東20公里有一個郗莊村,郗莊村東有一村叫韓莊。這兩個村子世代不通婚,仇是在三國時期結下的。郗莊是漢御史大夫郗慮的原籍,現村東有郗慮墓。郗慮與中護軍韓浩為好友,郗慮與漢獻帝密謀曹操,被韓浩告發,郗慮被曹操家滅九族,挖地三尺,現郗莊村的一個大坑相傳就是當年抄家時所挖。韓莊為中護軍韓浩原籍,從此后兩村世代為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可郗莊、韓莊兩個村莊似乎仍未走出千年之前往事的陰影,笑不起來。
與《三國演義》“抑曹尊劉”的觀念不同,許昌百姓對曹操的謀略和才智是認可的,曹操在人們心中是個很有本事的人,文武雙全,在當時無人能比。他們對劉備,看法反倒是有些保留。流傳于民間的許多說法,都是諷刺劉備的。如果誰沒有能力了,誰愛哭了,大家都會說:“啥本事,就會哭,哭得跟劉備似的”。誰家的孩子不爭氣,人們又會拿劉備的兒子劉禪作比:“真是扶不起來的劉阿斗”。就連對待人才的問題上,也都是充滿了諷刺色彩,如“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等。
許昌人對于關羽和張飛的尊敬是華人世界中共同的,許昌關帝廟和張公祠香火都很旺盛。2000年4月、2001年10月許昌分別舉辦了首屆和第二屆關公文化節。參加文化節的有來自新加坡、臺灣和香港的學者、專家和知名人士,有來自湖北、江蘇、山西、福建和河南各地市的文化、文物、旅游、新聞出版界的領導、專家等,盛況空前。(原標題:許昌:三國文化之鄉)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荊州新聞網(201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