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樓鄉:建起一座大棚 堆起一座“金山”
2013/8/28 16:36:0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走進“蔬菜之鄉”——洛陽市洛龍區李樓鄉,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映入眼簾:一座座日光溫室整齊排列,一個個塑料大棚透著綠色,菜農們正在忙著育苗、移栽、施肥,豐收的喜悅掛滿臉龐。該鄉主管農業的副鄉長張治國介紹說,目前,李樓鄉的蔬菜已形成“一村一品”產業格局:太平村的黃瓜青翠欲滴,董村的番茄紅似朝霞,萬年青村的蒜黃色如黃金……
李樓鄉是洛陽市有名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近年來,為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擴大種植規模,李樓鄉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的規模化種植模式,實現了生產方式“由院到園”,生產規模“由百到千”,產品經營“由散到整”,農民收入“由千到萬”的轉變。目前,全鄉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3萬畝,占可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蔬菜大棚3600多座。改造老菜田6000多畝,引進新技術24項,推廣新品種25個。農民人均純收入4130元,是2004年的15倍。
為促使蔬菜種植成規模、上檔次,李樓鄉結合實際,制定了蔬菜專業村的發展規劃,即在萬年青、董村、北王、向陽、太平等蔬菜種植大村,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重點發展示范村。并對樓村、三官廟、五郎廟等村的老菜田進行改造,擴大潘寨、石人、夏莊等村的菜田種植面積。鄉政府還出臺優惠政策,推動農民投資農業促進蔬菜產業化發展。董村在多方努力下,今年又調整出25畝土地,新發展日光溫室10座,使董村富硒番園區規模已達158棟310余畝;同時北王、樓村、楊村、董村各個專業生產園區還新增塑料棚
近100座;石人、樓村、齊村還建起了香菇專業生產園,每個園區規模都在15個棚左右。
為加快新品種引進步伐,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應用轉化,從源頭上把好蔬菜生產關,李樓鄉建成了標準化集中育苗溫室大棚1座和轉培養塑料大棚14棟,井、渠配套完善,并設有催芽室、培訓中心、展示大廳等,具備了開展工廠化集中育苗條件。幾年來,該鄉先后引進韓秀912、博杰等黃瓜新品種及真優美、斗牛士、粉帥等番茄新品種。并與山東壽光合作,引進黃瓜、絲瓜溫室生產管理模式,提升蔬菜品質。
李樓鄉鄉、村兩級先后邀請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市農科院、杜邦公司、雷力公司等院校、企業的教授、專家到該鄉舉辦技術講座,培訓農民達5100多人次,并將董村、樓村、北王、萬年青村作為農民科技培訓試點村,先后舉辦培訓20余期,發放無公害蔬菜教材4000余冊,做到了村村有專家、戶戶有能人,增強了農民發展無公害蔬菜的意識。
與此同時,引導各村成立種植協會,狠抓品種引進、管理培訓、銷售等環節。目前李樓鄉已成立了蔬菜協會,村級還成立了番茄種植協會、黃瓜種植協會等。
為暢通銷售渠道,搞活流通,區、鄉兩級多方籌資500多萬元建起了李樓蔬菜交易中心,年交易本地菜7萬噸,年交易額近1億元。目前以李樓蔬菜交易中心為主體的李樓鄉無公害蔬菜基地認證工作已進入在監測、審批、確認階段。
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而且也拉動了鄉域經濟的發展。去年,全鄉GDP完成49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245萬元,分別是2004年的16倍和22倍。(安東生)(原標題:李樓鄉:建起一座大棚 堆起一座“金山”)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網(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