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陣秋風吹來,層林盡染的時節,西峽縣銀樹溝的銀杏葉黃了,銀樹溝變成了金黃色的世界。
秋天是一年中最美好、最富有詩意的季節,秋高氣爽、天高云淡,野外的山菊花開了,樹葉也次第黃了,大自然一下子變得絢麗多彩了。在秋天銀杏樹葉黃的時節,你最好到銀樹溝景區走一走。
銀樹溝的古銀樹群共計100余棵,分布在方圓兩三平方公里內。樹齡最大的距今1500余年,樹齡最小的距今200余年,其中樹高30米以上的有40余棵。距今1500余年的銀杏樹,胸圍6.2米,樹高35米以上,枝下高10米,樹冠覆蓋面積340平方米,年產銀杏果1000多公斤。據碑文史料記載,唐高祖李淵信奉道教,大唐初年這里修建了規模宏大的上下尼姑庵,此銀杏樹就是建庵時庵里的尼姑所栽,唐朝末年兵荒馬亂、戰火紛飛,庵和樹均在戰亂中遭受火災,此后庵屢建屢毀,至今庵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土中,只留下“下庵”的地名,銀杏樹卻在風雨戰火中依然屹立,頑強繁衍,形成古銀樹群落。
走進銀樹溝,一棵棵銀杏滿樹金黃,林間金黃的落葉鋪滿一地,秋風吹來金色的“蝴蝶”漫天飛舞,走進銀杏園猶如走進一個金黃色的童話世界。行走在這個童話世界里,遠離塵世的喧囂,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看著黃葉飛舞,閱讀著森森的銀杏樹,體悟著歷史和人生,那是一種怎樣的人生體驗。看到一棵棵古老的銀杏樹,就像看到一群飽經滄桑的世紀老人,在銀杏樹的身上,我們可以讀到浩瀚的歷史,體味到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的人世百態。
游人一進入這個金黃的世界,猶如無邪的兒童歡呼雀躍,在銀杏樹下拍照留念;文人墨客一進入這個金黃的世界,就陶醉了,在銀杏樹下搖頭晃腦吟詩做文起來;我一進入這個金黃的世界,忘卻了一切煩惱,沉醉不知歸路。(原標題:走進西峽縣銀樹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