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挑舞舞出大別山新年味
2013/9/9 16:29:2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飄呀飄起來……”“俺出一個一(呀), 俺對一個一(呀)。 什么開花在水里(呀)? 你這個花名瞞不過去我(也)……” 噼噼啪啪的零星鞭炮聲中,商城縣吳河鄉高畈村熱鬧起來。這個大別山下的普通山村,以板栗、茯苓、天麻、木耳等聞名。去年,由于市場行情看好,全村獲得了大豐收,再加上國家農村醫保等惠農政策和旅游開發,每家多收入幾千元。昨日,記者來到這里,看到村民們正在演練傳統的舞獅子、花挑舞等,準備給村民自己和外來游客籌備一個精彩的新春。 年將近 村民們忙著洽談生意 。
商城縣是我省著名的歌舞之鄉,革命經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從這里唱遍全國的。新春幾家人或者一個村聯合走村串戶演幾場拿手戲,是這個村近年來常有的事。
正是小年,鄉村公路上車輛絡繹不絕,全是從外地返鄉過年的人。在高畈村口,記者一行正在興致勃勃地看村民排練花挑舞,一輛轎車嘎然而止,從車上走下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漢子。村民們紛紛打招呼,說:“程海,鳥槍換炮了?肯定發大財了吧?”
今年42歲的程海滿面春風,與記者印象中的十多年前的他截然不同。坐上車,程海談興很濃。他告訴記者,現在村里搞了一個黑木耳專業合作社,在村支書吳昌秀的帶領下,合作社現有成員6人,按照產業發展基地化、規模化、品牌化模式,建立了6個大中型種植場,黑木耳種植基地面積達1800多畝。高畈村屬深山區,生產出的“石鼓山”牌黑木耳屬純天然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具有保健、補血、降壓作用,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目前市場售價達50元/斤以上,黑木耳種植已成為全鄉農民增收致富的骨干產業。 村支書吳昌秀指著程海說:“人家忙著過年,我們還在忙著訂單,為鄉民們推銷木耳。” 改民俗 歌舞備戰節日鄉村游
高畈村的村部周圍一座座小樓林立,別墅一般,一股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幾個淡妝的老人,帶著幾個年輕姑娘,扛著一支竹木扁擔,挑著一對花籃,正練習花挑舞。花挑舞又叫“花挑子”,源自信陽固始,廣泛流傳于江淮。嶄新的新農村洋房別墅,成了老人、姑娘們最好的舞臺背景。 高畈村村委會一位干部說,高畈村最近幾年變化很大,不但搞企業,還搞旅游開發。在高畈村石鼓山有很多神奇的傳說和奇石、怪洞。人們能夠從這些傳說里領略戰爭的血腥和變味的愛情,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絕妙。“過年了,城里的人吃喝膩了,會來我們這里看美景、欣賞本地歌舞。” 他說,一個旅游景點的開發,不僅有景,更需要文化的支撐,近年來,在鄉政府和村委會的重視下,高畈村拾起了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改進,以便在節日里來吸引外來游客。 記者看到,大年將近,人們興高采烈,用不同方式表達著心中的喜悅。盤鼓聲、腰鼓聲,聲聲入耳;舞獅子、挑花燈,眼花繚亂。由幾十人組成的民間文藝團體盡情揮灑著胸中豪情。隊中20多位老年人和小孩穿著嶄新的隊服,提著五顏六色的花籃,敲起開心的腰鼓。 領隊程忠和激動地告訴記者:“現在生活好了,心情自然也好了,我們這些老年人帶領孩子聚在一起成立了挑花燈隊,重溫年輕時的夢,既迎接了大年,又傳承了文化。”( 首席記者 何正權 通訊員 劉萬超)(原標題:花挑舞舞出大別山新年味)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信陽網(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