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灶戲情結

2013/9/9 18:09:57 點擊數: 【字體:


    在江淮地區,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有這么一種戲叫灶戲,在以前那個文化并不發達的年代,灶戲作為人們茶余飯后的娛樂節目,很受人們群眾的歡迎。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灶戲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很多人甚至并不知道灶戲為何物,然而有一位老人,對灶戲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感情。他就是我縣民間老藝人——劉玉武。

    【解說】:這位腳蹬三輪車的老漢是城郊鄉陳廟村人,名叫劉玉武,今年已是86歲高齡了。村民們說,劉玉武有一套絕活,會唱灶戲。劉玉武唱灶戲——20秒(混音)

    【解說】:灶戲又稱灶書,是一種曾在江淮地區流傳很廣的民間藝術。然而,在現代文明的洶涌大潮中,灶戲漸漸地被淹沒了。

    吳曾明(固始縣文化局灶戲研究人員):“灶戲的藝術風格主要特點是匠藝合一。什么叫匠藝合一呢?匠是木匠的匠,藝是藝人,唱灶的藝人既是木匠也是唱灶藝人。” 

    【解說】“木匠不唱灶,手藝行不掉”。從當時流傳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唱灶成了那個時候木匠的一門必修課。會唱灶戲的木匠,東家才會請他。劉玉武做了木匠這一行也就與灶戲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一唱就是半個世紀。(唱戲混音5秒)

    劉玉武:那要說學,我起十多歲都開始,天天在外,這唱灶我也去了,那唱灶這也去了,——我從十幾歲聽灶,我就記,記,到二十多歲了,我最后學木匠,我就開始唱灶,開始唱了,二十多歲唱的,我的唱灶的歷史差不多60多年了。”

    【解說】劉玉武靠著自己對灶戲心領神會,成為了木匠中唱灶戲的佼佼者,繁重而枯燥的木匠活也因為有了灶戲的陪伴,而多了幾份輕松與快樂。

    劉玉武:你白天干一天木匠活,晚上畫上妝,唱男的唱女的,人家男的婦女站一圈,感覺心里痛快高興啊。

    主持人:灶戲的主要劇目《郭丁香》是因演唱灶王爺張萬良和灶王奶郭丁香的愛情婚姻故事而得名。在過去經濟文化都很落后的歲月,生活在淮河流域的男女老少大人小孩不但愛聽灶戲《郭丁香》,而且差不多都會哼幾句。這讓會唱灶戲的劉玉武很是自豪。

    村民:聽過,我不過十五六歲那時候,唱的很好聽,人多的很,好聽,愛聽,——大人小孩都有,就跟那時看電影樣,熱鬧。

    劉玉武:比如說,今晚上我家里唱灶,到挨黑(傍晚)把那個鑼鼓拿到那個外面去,叮哐叮哐敲起來,一敲人家聽說哪里敲鑼鼓,有的知道的就說,某家某家今晚上做木匠活,唱灶,唱戲,你一個傳兩個,兩個傳三個,大伙都來了,那時舊社會,又沒有收音機,又沒有錄音機,電視啥子,過去舊社會沒有這些東西,就是鄉里三兩個人在玩,去的有男女女,去聽那,一來一稻場,一來一大片,在那聽。(加演唱混音幾秒)

    劉玉武:灶戲放下,只有在文化大革命時,起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起那都不唱了,是這個政策不允許,認為唱灶這都是黃調。這沒法子國家政策,你不能違抗國家政策,國家政策不準唱,黃色小調那都不能唱。(加憂傷調子)自己在心里唱唱,回憶回憶。

    【解說】:八十年代初,固始文化界人士就根據劉玉武等灶戲老藝人的演唱和口訴把灶戲整理出來,共1370行,發表在全國性刊物《民間文學》上,當時在文化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

    吳曾明(灶戲研究人員):“1981年在《民間文學》第10期發表,在全國的文學藝術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轟動,因此編者的話開頭就這樣說的:誰說漢族地區沒有民間敘事長詩?《郭丁香》長詩就是可喜的一部。”

    【解說】在城郊鄉文化中心的墻上,掛著兩張珍貴的照片。那是曾經讓劉玉武老人振奮不已的日子。1984年,北京大學的陳教授和一位日本留學生慕名先后來到劉老家中,考察民間文化,調研灶戲藝術。

    劉玉武:“那年北京一學院來過一次,至今夠十七八年了,來一個教授,來一個留學生是日本的小女子,留在中國學中國話。” 

    【解說】:20多年前的這一幕,讓劉老仿佛看到了灶戲的美好前景,他懷著激動的心情,把灶戲的歷史向尊貴的客人一一道來。

    劉玉武:“她說灶戲歷史有多長遠,是誰組成的。接著我就說了,灶戲按照歷史上長遠了,咋說歷史長遠呢,灶戲出是出在洛陽,不遠,俺們河南省,出在洛陽,郭老姐就是郭家灣的人,都是洛陽的人,張萬良、郭老姐都是洛陽人。他最后唱戲三打三笑郭丁香,老郭家人不教唱了,經漢朝漢劉邦坐洛陽,最后他跟霸王他倆征戰,到汝陽,我們固始縣過去叫汝陽,先到為君,后到為臣,最后他們到固始來,到固始縣來把這個戲又發展了。”

    主持人:然而,一恍很多年過去了,劉玉武并沒有盼到任何有關灶戲的音訊。人也衰老憔悴的許多,但他的心里卻始終沒有放下自己鐘愛的灶戲藝術。在2005年10月固始縣舉辦的第一屆民族民間文藝匯演上,喜愛灶戲的潘景娥夫妻倆把灶戲《郭丁香》搬上了舞臺。聽說灶戲后繼有人并且登上了大雅之堂。劉老很是欣慰,這也讓劉老看到灶戲的希望。后來,在文化部門的幫助下,劉玉武與潘景娥兩代民間藝人終于會面了。

    吳曾明:這是我們固始縣唱灶戲的老藝人劉玉武老先生,今年84歲了。

    潘景娥:劉老師,劉老師。

    吳曾明:劉老師,這位也是我們城郊的年輕的唱灶的,才學的,來拜訪您。這是她的愛人,他們都來跟你學,都是你的學生,我們要把灶戲通過他們傳承下去。

    【解說】:在劉玉武老人家的門前,兩代藝人圍繞灶戲的話題談論開來。

    劉玉武:“你們倆唱一段,我算一個,俺們對一對,你貿不然地也不知樹出哪地點,什么樹,也不知長多大,誰買的,什么人說就啥的,什么人說就什么,誰拿錢買的,你要給它找根,根源要挖出來。”
    
    潘景娥:一年倒長幾尺粗,三年倒長幾丈長。

    劉玉武:對對。 什么還陽它還陽,幾片葉子出的土,幾片葉子樹上長,潘景娥:葉子俺忘了,一年倒長幾尺粗,三年倒長幾丈長。

    劉玉武:幾片葉子隔露水,多少葉子隔著霜。 

    潘景娥:就的。

    【解說】;盡管天色已晚,寒風料峭,附近的村民們還是放下了手中的活計,加入到聽眾的行列。

    劉玉武:八步床,八步床,我問你,八卦床倒是什么樹,這樹出在哪山上,張郎不知問丁香,這女的說,八卦床,八卦床,八卦床本是說了樹,這樹出在龍虎二山上,什么年里丟的籽,什么年里出的秧,一年里丟的籽,二年里出的秧,什么出土它出土,什么還陽它還陽,日頭出土它出土,日頭還陽它還陽,幾片葉子出的土,幾片葉子往上長,兩片葉子出的土,對對葉子往上長。(漸低——)

    【解說】老人滔滔不絕地講演著灶戲,仿佛又找到了當年的感覺,也讓我們看出了他對灶戲的深深執愛。老人說,他是一生唱著灶戲走過來的,經歷了灶戲非常紅火的時期,也深深體驗了灶戲遭遇冷落的迷茫與困惑。

    劉玉武:現在,在固始縣沒有了,只有這幾位同志,我知道她們會唱,其它都沒有了,在咱們固始縣里能出演會唱的,恐怕很少很少的。

    記者:“您現在帶的還有學徒嗎?”

    劉玉武:“沒得沒得。”

    記者:“您找沒找人要給它傳授下去呢?”

    劉玉武:“找誰呢,現在今年才算是發生這些事情。” 

    【解說】對灶戲今后的流傳、發展,劉玉武老人有自己的一番想法。

    劉玉武:這個戲,灶戲,要是以后準備演唱的話,這個調子要改,為啥,不改的話,就跟不上樂器。(配樂漸止)

    【黑幕白字】在節目采訪中我們從固始縣文化局得知二00四年,灶戲已被河南省列為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長詩《郭丁香》長詩豐富到4326行、3.5萬余字。(原標題:灶戲情結)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固始電視臺(2007-01-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