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畫虎第一村”的河南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村年產繪畫作品3萬多幅,暢銷海內外,全村1300多人中有一半以上從事以畫虎為主的工筆畫創作.這一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使原來以土坯房為主的村子變成了旅游景區,更讓這里的農民變成了藝術家。
剛參加完畫展回來,河南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村農民畫家肖彥卿就急急忙忙鉆進了自己的畫室,他正在創作一幅長5米、有六條龍、寓意風調雨順的作品,這幅作品每套5000元。“現在村里人都因畫虎富起來了,更重要的是村里的風氣好了,文化氣息濃了。”肖彥卿說。
王公莊村的富裕已是遠近聞名,而這里散發的藝術氣息才是最吸引人的。在王公莊村頭的農民繪畫藝術中心里,農民畫家們創作的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虎畫精品展現在游人面前,有威猛的虎嘯圖,有氣勢恢宏的“百虎圖”,有面帶殺氣的老虎覓食圖,也有憨態可掬的小虎玩鬧圖,讓人禁不住贊嘆:曾經手握鋤頭的雙手拿起畫筆來同樣也能描繪出如此美妙的畫卷。
目前,王公莊村的村民平均每人約一畝地,絕大多數人沒有放棄土地,種地依然是他們的一項重要活動。“搞創作也不能天天呆在屋里呀,到地里干點活,就當是找一下創作靈感。”24歲但已學了10年畫虎的村民趙全喜說。
趙全喜留著小胡子,齊肩的長發,看起來很有藝術家的風范,別看他這么年輕,但已在馬來西亞辦過個人畫展,他先后跟隨被譽為王公莊村“四大虎王”之一的王建民和畫虎名家孟祥順學習畫虎技巧。
在趙全喜的畫廊里,他正在創作一幅長200米的“千虎圖”,要在上面畫2011只形態各異的老虎,“現在訂單太多了,根本接不過來,光這幅畫就做了兩個月了,還得一個月。”
“現在王公莊出名了,銷售渠道也多了,可剛開始我賣畫的時候,那是挨家挨戶敲別人的門,5塊錢一幅都很少人買,自己吃飯都顧不住。”肖彥卿說。他是村子里最早出去賣畫的一批人,那時候,只要有人要,什么小動物都畫,如今,他已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的會員、村里的“四大虎王”之一。
現在,王公莊村已經形成了自銷、網售、店賣、經紀人銷售、入村求購五位一體的銷售體系,在全國各大城市都有“民權虎”的銷售網點,在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分布有他們的經紀人。
“訂單并不是最重要的,等賺的錢多了,我想到中央美院等大師云集的地方去進修,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趙全喜很樂觀地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王公莊村里的這些年輕畫師并不滿足于現狀,他們有著更高的追求。據肖彥卿介紹,目前,村里已有多位農民畫家自費到高等藝術院校進修、學習,村里的這種學繪畫、學藝術的氛圍非常濃厚,這是這個村子充滿活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按照當地政府的規劃,正在建設王公莊文化產業示范園區,除了建設更多畫廊外,還將建設培訓學校、工筆畫研究中心以及農家樂等項目。
主抓文化建設的商丘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曹鳳禮說,文化產業是一個能實現多贏的產業,既能實現經濟效益,又使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豐富了,好多問題就自然化解了,它的社會效益就會顯現出來。(原標題:用握鋤頭的手追尋藝術之夢--民權畫虎村速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