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敬惜字紙(2)

2014/6/13 14:45:01 點擊數: 【字體:


   “敬惜字紙”是消失已久的習俗。在我的記憶中,爺爺走路時,不僅要將小石頭、枯刺枝撥到一邊,發(fā)現路邊有字的廢紙還連連念叨著“罪過、罪過”,必定會彎腰撿起來,回家后,把撿來的字紙放進火缸,焚燒成灰。爺爺說,字是有靈性的,寫過字的紙隨地亂丟是罪過的,踐踏地上的字紙會遭到報應。他很認真地叮囑我,字紙一定要丟進字紙簍,看到地上的字紙一定要撿起來燒掉。看我似懂非懂的,還特別加了一句,這叫“敬惜字紙”。

    據筆者所知,舊時,凡是鄉(xiāng)村集市,大多建有“字紙爐”。這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還相當普遍。本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的趙偉倫先生說,羅江劉家祠堂東邊的弄堂叫字紙弄,就是因為弄內有字紙爐而得名。他告訴我:“字紙爐高2米,寬80厘米,深60厘米。離地1米處開有爐門,兩側的石柱刻有一副對聯,‘毋棄六書片紙,只因一字千金’,南北的爐墻還分別書有‘敬惜字紙,功德無量’、‘付丙爐內,延年益壽’大字。”趙先生說,小時候,經常提著自家雜貨店的字紙簍,走過倉基橋,將簍內廢紙倒進字紙爐里燒掉。讀書時,也總是自告奮勇,每天將教師辦公室的字紙簍送到字紙爐。看到字紙簍里有油印后的蠟紙,他總會偷偷揀出再印一份,然后泄露給同學們,這個秘密一直到六年級的期中考試,全班同學全部考滿分時才被班主任老師徐子性發(fā)現。這以后,教師辦公室的字紙簍都由老師親自送字紙爐焚燒了。

    對于“敬惜字紙”習俗的形成,筆者以為是受科舉制度的影響,“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但更多的應該是出于對文字的崇敬。《二刻拍案驚奇》第一卷詩曰“世間字紙藏經同,見者須當付火中,或置長流清凈處,自然福祿永無窮”。字里行間,就是勸人敬惜字紙。明清時期,社會上有大量的《惜字律》,利用佛教因果報應的說法,強調字是神圣的,敬惜字紙與命運相關。由于字紙被神化,所以派生出許多禁忌:寫有字的紙不可以隨意丟棄,以免不小心遭到踐踏;手不干凈不能觸摸書本,以免褻瀆神靈。久而久之,成為最虔誠的習俗,以為敬惜字紙是善事,可以庇蔭子孫讀書上進,若是踐踏字紙,子孫后代會愚昧無知與文字無緣。凡此種種,反映出中華民族對文化的崇敬程度。從另一方面來說,字紙確實會給人帶來禍福,尤其是興文字獄的封建社會。

    魯迅先生曾揭露過“敬惜字紙”的本質。他在《門外文談》第六節(jié)中說到:“因為文字是特權者的東西,所以它就有了尊嚴性,并且有了神秘性。中國的字,到現在還很尊嚴,我們在墻壁上,就常常看見掛著寫上‘敬惜字紙’的簍子;至于符的驅邪治病,那就靠了它的神秘性的。”這段文字應該是對“敬惜字紙”習俗的最好解答。

    經過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如今的字紙爐幾近絕跡,竹編的字紙簍也被塑料垃圾桶所替代。隨著文化、教育事業(yè)的普及,人們對文字的崇敬和神化的心態(tài)也在慢慢消失,敬惜字紙終究成了歷史。當然,站在對文明的敬重、感恩的角度來講,人人敬惜字紙,形成尊重知識的氛圍,中華文化才得以源遠流長。我們沒有理由不敬惜每一個字、每一片紙,即使從環(huán)保、從保護個人隱私、從珍視自己的情感的角度來說,也是應該以自己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字紙的。

(原標題:敬惜字紙)作者:葉龍虎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寧波日報(2011-10-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