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七夕牛郎織女鵲橋來相會

2014/12/22 9:57:13 點擊數: 【字體:


  “七夕”與牛郎織女的傳說

  農歷七月七日之夜,稱“七夕”,中國民間有“乞巧”的習俗,故七夕又稱“乞巧節”。

  民間傳說,七夕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據說,牛郎是南陽城牛家莊的一個孤兒,依哥嫂過活。嫂子馬氏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條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游戲,在河里洗澡,老牛勸牛郎去取織女的衣服,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于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只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王母娘娘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

  由于農歷的七月七日正當雨季,所以這一天常常下雨,人們便說這是牛郎織女的眼淚。農村中的一些少男少女還會趴在豆角架的下面,據說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因為牛郎織女的故事美妙動人,所以直到今天,人們還常常以“牛郎織女”來描述夫妻的恩愛。

  牛郎會織女年畫

  七夕之夜,婦女們還要向織女乞求智巧。如《荊楚歲時記》所載,南北朝時的乞巧方法是“結彩縷穿七孔針”,婦女們來回用絲線穿針,穿得快的自然就巧了。明清以后,更流行“丟巧針”的游戲。其方法是在七月七日這天的上午,取一碗水在日光下曝曬,頃刻之后,水面便產生一層薄膜。此時把平日縫衣或繡花的針投入碗中,若針浮在水面上,便是得巧了。

  七月七水

  傳說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就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這一天常常都會下雨,而且這些雨水就是老人們常說的牛郎織女相會時所流下的眼淚,在民間人們就會在這一天,把家里的能盛雨水的壇子放在院子里,或者放在露天的陽臺外接這些雨水,因為傳說這些雨水能做藥引子;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用一個深一點的瓦或者瓷壇子盛接雨水,然后買一個和這個壇子大小相宜的冬瓜塞到壇子里面去,然后把壇子口密封起來,然后把壇子存放在屋里陰涼的地方,等些日子后打開,里面就成了一壇子七月七冬瓜汁了,相傳這樣的七月七水喝了能去火;夏天小孩身上長痱子,也可以用這些冬瓜水嘗上珍珠末涂抹痱子,療效甚好。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2010-09-2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