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燕召公系列報(bào)道之九:甘棠文化召公魂(2)

2013/7/4 10:16:02 點(diǎn)擊數(shù): 【字體:


           
    三、《甘棠》詩旨

    至今膾炙人口的召公問政阡陌、甘棠遺愛的故事和勞己不勞民、為公不為私的精神,都是召公敬德保民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召公被尊為后世清風(fēng)之源、廉吏之祖、勤政之根、民族之魂。《史記》載: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xiāng)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率,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

    《詩經(jīng)-召南》中的《甘棠》詩表現(xiàn)了周人思念召公,愛其甘棠的主題。甘棠這一樹木與召公事跡聯(lián)系在一起,極富象征意義。孔子通過此詩,倡導(dǎo)一個(gè)上下有序、官民互愛的德治社會(huì)。詩曰: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公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毛傳:“蔽芾,小貌;甘棠,杜也;翦,去;伐,擊也。”鄭箋:“茇,草舍也。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zé)﹦诎傩眨股嵝√闹露爺嘌伞吮黄涞拢f其化,思其人,敬其樹。” 

    戰(zhàn)國楚竹書《孔子詩論》論及《甘棠》云:“《甘棠》之保,《綠衣》之思,《燕燕》之情,害(蓋)曰:童(終)而皆賢于其初者也。”(第十簡)

    “保”,報(bào)也,意為甘棠曾是召公休息過的樹木,為報(bào)答召公的恩情,請(qǐng)大家不要砍伐。孔子用一個(gè)“報(bào)”字總括《甘棠》詩旨,即《孔子家語•廟制解》所謂“愛其人猶敬其所舍之樹”,毛詩傳箋“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是也。

    《孔子詩論》還有兩次論及《甘棠》,第十五簡云:“……及其人,敬愛其樹,其保厚矣。《甘棠》之愛,以召公……”;第二十四簡云:“吾以《甘棠》得宗廟之敬,民性固然。甚貴其人,必敬其立(位);悅其人,必好其所為,惡其人者亦然。”

    第十五簡意為,老百姓因愛戴召公而愛護(hù)他休息過的樹木,今后的報(bào)答必然豐厚;第二十四簡意為,從《甘棠》中體會(huì)到祭祀宗廟時(shí)的敬仰之情,這是由民性所決定的。人們尊敬一個(gè)人,必會(huì)敬重他停留過的地方;愛戴一個(gè)人必會(huì)喜愛他的作為;反過來,討厭一個(gè)人也必會(huì)討厭他的行為。

    《孔子家語》亦論及《甘棠》。《孔子家語-好生》“孔子曰:吾于《甘棠》,宗廟之敬甚矣,思其人必愛其樹,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孔子家語•好生》與《孔子詩論》第二十四簡語言相近,唯于《甘棠》“宗廟之敬”下多了一句“民性固然”。

    《孔子家語-廟制解》:“子羔問曰:《祭典》云:昔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四祖四宗,或乃異代,或其考祖之有功德,其廟可也。若有虞宗堯,夏祖顓頊,皆異代之有功德者也,亦可以存其廟乎?孔子曰:善,如汝所問也。如殷周之祖宗,其廟可以不毀,其他祖宗者,功德不殊,雖在殊代,亦可以無疑矣。《詩》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憩。周人之于召公也,愛其人猶敬其所舍之樹,況祖宗其功德而可以不尊奉其廟焉。” 

    《左傳》亦將《甘棠》詩旨定義為“報(bào)”。《左傳-襄十四年》傅士鞅曰:“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愛其《甘棠》,況其子乎?”《左傳-昭二年》季武子“遂賦《甘棠》”,韓宣子曰:“起不堪也,無以及召公。”

    又,《左傳•定公九年》:“鄭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謂子然於是不忠。茍有可以加於國家者,棄其邪可也。《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竿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故用其道,不棄其人。《詩》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猶愛其樹,況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無以勸能矣。”

    關(guān)于《甘棠》詩旨,另有下列文獻(xiàn)資料,特錄供參考。

    劉向《說苑•貴德》:“《詩》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傳》曰:自陜以東者,周公主之;自陜以西者,召公主之。召伯述職,當(dāng)桑蠶之時(shí),不欲變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聽斷焉。陜間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詠之。善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夫詩,思然后積,積然后滿,滿然后發(fā),發(fā)由其道而致其位焉。百姓嘆其美而致其敬,甘棠之不伐,政教惡乎不行?孔子曰:‘吾于《甘棠》,見宗廟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順安萬物,古圣之道幾哉。”

《白虎通•巡狩》:“言召公述職,親稅舍于野樹之下也。”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當(dāng)農(nóng)桑之時(shí),重為所煩勞,不舍鄉(xiāng)亭,止于棠樹之下,聽訟決獄,百姓各得其所。壽百九十馀乃卒。后人思其美德,愛其樹而不敢伐,《詩•甘棠》之所為作也。”

    這里說召公壽百九十余,不知是否屬實(shí),但召公相當(dāng)長壽是可以肯定的。東海有《“仁者壽”說》一文,詳細(xì)解說壽命與道德關(guān)系的密切。

    揚(yáng)雄《法言-先知》:“昔在周公,征於東方,四國是王;召伯述職,蔽芾甘棠,其思矣夫!”

    王符《潛夫論-忠貴》:“周公東征,后世追思;召公甘棠,人不忍伐。見愛如是,豈欲私害之者哉!”《潛夫論?愛日》:“邵伯訟不忍煩民,聽斷棠下,能興時(shí)雍,而致刑錯(cuò)。” 

    王充《論衡-須頌》:“宣王惠周,《詩》頌其行;召伯述職,周歌棠樹。”

    《淮南子-繆稱訓(xùn)》:“召公以桑蠶耕種之時(shí),馳獄出拘,使百姓皆得反業(yè)修職。”;《淮南子-汜論訓(xùn)》高誘注:“奭,召康公,用理民物,有《甘棠》之歌也。”

    《易林-師之蠱》:“甘棠聽斷,怡然蒙恩。”《易林-復(fù)之巽》:“甘棠之人,解我憂兇。”桓寬《鹽鐵論•授時(shí)》:“故召伯聽斷於甘棠之下,為不妨農(nóng)業(yè)之務(wù)也。”

    《韓詩外傳》卷一:“昔者周道之盛,邵伯在朝,有司請(qǐng)營邵以居。邵伯曰:‘嗟!以吾一身而勞百姓,此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於是出而就蒸庶於阡陌隴畝之間而聽斷焉。邵伯暴處遠(yuǎn)野,廬於樹下,百姓大說,耕桑者倍力以勸。於是歲大稔,民給家足。其后,在位者驕奢,不恤元元,稅賦繁數(shù),百姓困乏,耕桑失時(shí)。於是詩人見邵伯之所休息樹下,美而歌之。《詩》曰:‘蔽芾甘棠,勿戔勿伐,召伯所茇。’此之謂也。”

    《漢書-韋玄成傳》引劉歆《廟議》曰:“《詩》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邵伯所茇。’思其人猶愛其樹,況宗其道而毀其廟乎?” 
        
    四、 棠苑記游

    在三門峽市,召公的游魂有一個(gè)優(yōu)美的棲息地:甘棠苑。這是在原召公祠的遺址上重建的人文景觀。

    苑里主要建筑有召公殿、清風(fēng)亭、凈心橋、靜心橋、清心橋、廉風(fēng)洞、洗面池、清風(fēng)亭,另有大量的詩壁碑廊、戒石銘石、幽徑曲水、怪石修竹、浮雕名匾等等。召公大殿有座芙蓉紅大理石召公塑像,高6米余,峨冠博帶,面容慈祥,含笑微微;殿內(nèi)有一黃楊木雕,甘棠樹下,召公在處理政務(wù)。徘徊久之,神馳千古。

    苑里充盈著濃郁的文化氛圍,尤其是召公殿內(nèi)保留有了許多后人紀(jì)念歌頌召公的詩篇,并請(qǐng)了名家書寫。三空君大量別出心裁的畫作,更增添了苑里的畫意詩情。三空惠贈(zèng)兩幅畫作:一《釣云圖》,清高而孤獨(dú);一《御風(fēng)而行》,境界空靈,意在言外。回一聯(lián)曰:運(yùn)水搬柴燒飯去,釣云奔月御風(fēng)行。

    甘棠苑系吳啟民君個(gè)人出資修建。在《甘棠苑記》中,吳啟民先生說明了建苑的目的:

    “民族興盛,匹夫有責(zé)。蹙眉問天之際,深惡污濫虐民之行;痛心疾首之余,潛補(bǔ)苴罅漏之念。不攢金錢著遺恨,有興詩書共人生。然散盡千金能救幾多貧困?說破鐵唇能誡幾許官商!終決計(jì)擲金,修鐘鼓樓,建甘棠苑。矢在彰古賢以揚(yáng)正氣,遏人欲以復(fù)天理。”

    《甘棠苑記》感情沉郁,文字典雅,氣韻生動(dòng),短短的千余字,深度傳達(dá)了召公的品行及作者的情懷。里面不少好句子如:“蕓蕓眾生,有為者幾何?蒼蒼林木,名貴者幾許?”、“但信民心所尊,必萬古流芳,甘棠風(fēng)范,定永世長存。”、“不叫金錢攢遺恨,有興詩書共人生”等等,富有哲理,過目難忘。

    與啟民君聊及《孟子》手援和道援的話題。少數(shù)人溺水,可以援之以手,面對(duì)數(shù)以百萬、千萬、億萬計(jì)的落水者,就要援之以道。儒家之道,是正理真理、良知良制,包括政治和教化。我說過,在這個(gè)時(shí)代,樹起中華文化,推動(dòng)政治改良,都是“道援天下”的大善。誰若致力于這兩方面的工作并有所成就,那將為中華民族立下大功勛,十億人民及子孫后代俱蒙其惠。

    吳啟民君憂民愛世,熱心慈善和文化事業(yè),可謂手援和道援雙管齊下。重建召公祠,創(chuàng)辦甘棠書院,弘揚(yáng)召公精神,舉辦各種文化活動(dòng),都可以視為一種“道援”。啟民之名,大有深意。似乎“名”中注定他這輩子要從事啟迪民智、啟蒙民眾的工作。特題贈(zèng)一嵌名聯(lián)曰:心向召公,魂系中華,激濁揚(yáng)清啟民智;苑建甘棠,樓鳴鐘鼓,推心置腹會(huì)賢人。

    “推心置腹會(huì)賢人”,非虛語也,啟民君既有文化意識(shí)又有商業(yè)頭腦,雄心勃勃,一再表示求賢若渴之意,歡迎廣大儒者及有志、有識(shí)、有德之士與之聯(lián)系。

    召公精神的感召和甘棠苑的熱情邀約,給了我一夜的美好。夜?jié)u漸深了,似是站在召公像前,又似是侍立于召公身邊,而召公正在甘棠樹下處理政務(wù)。忽有一大一小兩頭猛犬從黑暗中躍出,與我對(duì)峙,吠叫不休。我斥之無效、踢之不去,幸召公口發(fā)大雷音,將它們趕跑,天隨之大亮,我從夢中坐起……

    君子道其常不道其怪,但這個(gè)怪夢頗有象征意義,值得記錄下來。犬為人所養(yǎng),本為忠誠的象征,但某些時(shí)候,掙脫鎖鏈的猛犬也有可能兇性大發(fā),危害人類。夢中的猛犬,可以象征某種反儒家、反道德、反圣賢的不良勢力。儒家文化和召公精神的弘揚(yáng)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但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做召公精神的“護(hù)法”和使者,是東海的責(zé)任,也是廣大儒者的責(zé)任。

    參考資料:村塾著《也談?wù)俟罚粡垙?qiáng)《孔子詩論》與《魯詩》考論;周鳳五《孔子詩論》釋文及注解;無名氏:蘇轍《周南》、《召南》考;2011年2—3號(hào)(總第49號(hào))《明珠》甘棠苑專輯以及《史記》、《左傳》、《孔子家語》等。【原標(biāo)題:燕召公系列報(bào)道之九:甘棠文化召公魂】

責(zé)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華燕氏網(wǎng) 2011-11-21 作者:余樟法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邵:周之后裔封邑為氏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píng)論區(qū)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