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出任日本首相僅兩個多月的田中角榮順應歷史潮流,頂住國內右翼的壓力,開始了他的訪問中國、恢復兩國邦交之旅。
毛澤東、周恩來以堅持原則又靈活應對的外交藝術,化解了種種難題。中日兩個鄰邦終于結束了敵對狀態,建立起了睦鄰友好的關系。
在會談中,作為中日兩國共同的文化內容之一,酒成為雙方打破僵局、對話交流的“潤滑劑”。
第一次會談 借酒寒暄
1972年9月25日上午11時30分,白色的“道格拉斯”DC-8型日航專機徐徐降落在北京機場,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為首的51名官員對中國的建交之旅正式開始了。
到機場迎接的有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軍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葉劍英,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日友協名譽會長郭沫若,外交部部長姬鵬飛等。
午餐過后,雙方沒有休息,下午即在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進行第一輪會談。
會談時,以周總理和田中首相為中心,雙方代表團在圍成馬蹄形的沙發上就座,而沒有面對面就座,這是周總理的細心安排。
周總理首先向田中首相表示慰問:“沒有休息就來這里,太辛苦了。”
田中首相回答說:“在賓館飲了美酒,略有醉意。”
周總理和在座的人都笑了。
隨后,雙方開始了第一次正式會談。
當晚6時30分,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行國宴歡迎田中首相一行。主桌上,主人周總理的右手邊坐著田中首相,左手邊坐著日本外相大平正芳。桌上的菜單是:冷盤、燉菜湯、紅燒魚翅、兩吃大蝦、川冬菜豆腐腦、醬爆烤鴨片、八寶飯、點心、水果等。
周總理和田中首相在歡迎宴會上致祝酒辭后,周總理舉杯勸酒:“這是茅臺酒,喝多少杯也不會上臉。”周總理這樣說,是因為他了解到田中首相的酒量不行。
田中首相也實話實說:“我喝兩杯就醉了。”
周總理笑著介紹,茅臺酒比伏特加好喝,喉嚨不痛,也不上火,能消除疲勞,安定精神。
田中首相回答:“茅臺酒雖好喝,但度數太高,連續干杯受不了。”田中的回答引來一片善意的笑聲,歡迎宴會就在這種輕松的氣氛中開始了。
田中角榮兩度來華
事實上,1972年訪華,已是田中角榮第二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了。
第一次,他的身份是侵略者。
田中角榮出生于1918年,是一個“牛馬商”的兒子。1938年,20歲的田中角榮應征入伍,被編入盛岡騎兵第三旅團第二十四聯隊第一中隊,1939年年底隨部隊在日本廣島集中,經朝鮮半島開到吉林省附近駐屯。
1939年5月,日蘇軍隊在諾蒙坎交戰,不過,田中角榮并未直接參加戰斗,只是擔任后勤工作。1940年11月底,田中角榮突患肺炎,被送到野戰醫院。1941年春,他因病情加重回到日本。
因此,田中角榮對中國的了解并不多。在1972年訪華之前,他頗做了一番功課。根據他的秘書回憶:訪華前一個月左右,他每晚8點半就寢,凌晨1點多起床,趁著家人熟睡時讀書,一直讀到凌晨5點左右。
他讀的書包括《你好,中國話》、《中國手冊》、《中國要覽》等。他不僅設法了解中國的情況,還了解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以及中國外長姬鵬飛的經歷,甚至對他們的生活習慣和舉止特征也進行了一番研究。
“言必信 行必果”
27日晚8時30分至9時30分,毛澤東接見了田中首相。一見面,毛澤東就說:“已經吵完了嗎?”
“不,不,談得很融洽。”田中首相忙說。
“不打不成交嘛!”毛澤東爽朗地說。
在與毛澤東交談的一個小時時間里,毛澤東從國際關系講到日本的政治制度和改革,從日本天皇談到中國唯一的“天皇”——武則天的丈夫唐高宗;從馬克思主義談到佛教的思想文化;從四書五經談到家庭;從北京風味菜、龍井茶談到茅臺酒。
最后,毛澤東送給田中首相一套《楚辭集注》。
田中首相后來對記者談起此事時,多次感慨毛澤東知識淵博。
28日下午,經過4輪艱苦的會談,雙方已經基本達成一致:于第二日簽署并發表聯合聲明,恢復邦交。
在談定聯合聲明的細節后,周總理對田中首相說:“我們重建邦交,首先要講信義,這是最重要的。我們跟國外交往,一向是守信義的。”
接著,周總理題“言必信,行必果”6個字,贈給田中首相。
田中首相接受后,也援引日本飛鳥時代的當政者圣德太子(公元574年至622年)的話,揮毫寫了“信為萬事之本”幾個字,回贈周總理,表達信守諾言,恪守聯合聲明的決心。
日本名酒與中國名酒
28日晚,田中首相舉辦了答謝晚宴,宴請周總理等人。
在宴會上,日方以日本名酒“朝日山”招待周總理,并給中方每一位人員贈送了一個特制木匣,木匣內放著日本著名陶器大師松木佐一制造的酒杯。席間,賓主頻頻舉杯,對飲著芳香甘醇的日本名酒。
29日上午10時,中日政府聯合聲明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舉行,中日關系掀開了新的一頁。
當天下午,田中首相在周總理的陪同下訪問上海。當晚,上海市舉行宴會。
因為此時中日已經建交,席間氣氛與田中首相剛到中國時又有不同,雙方都比較放松,氣氛熱烈。
田中首相在宴會上顯得格外輕松,一連喝了幾杯茅臺酒。然后,他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他向周總理提起“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陪同的郭沫若當即向客人介紹了杜康酒的淵源。聽了郭沫若的介紹,田中首相說,茅臺酒已經這么好喝了,那酒中仙品杜康酒豈不是更好喝?
周總理就對田中首相說,我今天請你喝茅臺,等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再請你喝杜康。
1972年9月30日,田中首相結束訪問由上海回日本。
復興杜康 為國爭光
周總理沒有用杜康酒招待客人,是因為當時洛陽杜康酒還處在一種民間作坊的釀制狀態,沒有作為一種產品推向市場。
杜康酒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史載:杜康牧羊于空桑澗,“余粥棄于桑,郁積成香,竟有奇味,杜康嘗而甘美,遂得釀酒之秘”,從此以釀酒為業。杜康被周平王封為“酒仙”,杜康酒被封為“宮廷御酒”,杜康造酒之處被封為“杜康仙莊”。因而才有魏武帝曹操“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感嘆,唐代詩圣杜甫“杜酒頻勞勸,張梨不外求”的自豪,宋代理學家邵雍“吃一輩子杜康酒,醉樂陶陶”的絕唱。
1968年,在杜康故地,伊川白酒廠成立,但在那個糧食緊缺的年代,哪有余糧大規模造酒?
然而,恢復杜康酒生產的工作在田中首相訪華之前就已經開始在洛陽進行了。1971年7月,伊川縣白酒廠釀酒師何修路帶領本廠考察組赴安徽酒廠參觀學習,隨后,洛陽人又多次調查、小試、多次失敗,又試制,努力探尋恢復歷史名酒杜康酒的方法。
田中首相離開中國后,周總理要求恢復杜康酒的生產。當時,他提出了一個很響亮的口號:復興杜康,為國爭光。
當年11月,根據當時輕工部的指示,洛陽人將試制的杜康酒送北京國家輕工部釀造研究所評審,得到高度贊揚:“清冽透明,柔潤芳香,醇正甘美,回味悠長。”
1973年,杜康酒生產由試驗室小型試驗轉入工業試產進展順利,當年試產杜康酒35.7噸。
杜康酒恢復生產并投放市場,在國內引起了轟動和巨大反響,區區幾十噸杜康酒,從洛陽到鄭州、北京,一直到全國,一下子就銷完了。
獻上杜康酒 周公古義長
雖然洛陽恢復了杜康酒的生產,但是,1974年,田中角榮因被指金權政治而下臺,隨后服刑。周總理也于1976年1月去世。
實現周總理的諾言,請田中角榮喝杜康酒,成為洛陽人的心愿。
1979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杜康酒開始打入國際市場。洛陽人得知冶金部組織了訪日代表團,就委托該代表團給田中角榮帶去杜康酒,并寫了一首贈田中角榮詩:“田中原首相,和好利家邦,獻上杜康酒,周公古義長”。
此酒委托日籍華人歐陽如水代為轉送,歐陽先生又寫了《杜康酒贈田中角榮》一詩:“美酒古來唯杜康,河南一飲卌(xì,義:四十)年香,諾言生死無更改,七載做成獻壽長”。
這首詩用甲骨文刻在一只龜板上,以祝田中先生健康長壽。
代表團到日本后,這兩首詩很快在日本傳揚開來,并先后在日本廣播電臺、電視臺播出,在日本形成了杜康熱。
據說,田中角榮接到杜康酒非常高興,吟詠著曹操的《短歌行》,用杜康酒招待親友。
以后,田中角榮還委托日本朋友給洛陽的杜康酒廠贈送來櫻花的種子。(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孟國慶)【原標題:遠古飄來醉人香 美酒古來唯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