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繞口令兒歌的今與昔(上)

2013/7/18 16:58:05 點擊數: 【字體:


繞口令兒歌的今與昔(上)

    繞口令兒歌是語言游戲,是人們故意將雙聲詞、疊聲詞集中起來,使發(fā)音變得困難,鍛煉兒童的語言能力。       

  整理民間兒歌,發(fā)現一個現象:許多傳統兒歌都已失傳,但繞口令兒歌不但沒失傳,而且還在擴展、延伸。如今的幼兒教師,誰不會背繞口令兒歌呢?譬如:“碰碰車,車碰碰,坐著朋朋和平平。平平開車碰朋朋,朋朋開車碰平平。不知是朋朋碰平平,還是平平碰朋朋”。“國國和哥哥,樹下分果果。哥哥給國國大果果,國國把大個給哥哥。哥哥讓國國,國國讓哥哥”。“毛毛和濤濤,跳高又賽跑,毛毛跳不過濤濤,濤濤跑不過毛毛。毛毛起得早,教濤濤練跑,濤濤起得早,教毛毛跳高。毛毛學會了跳高,濤濤學會了賽跑”。

  可以看出,這些是現代繞口令,而且是針對兒童的。但讀過之后會發(fā)現,這些兒歌的難度和趣味性,都比不上傳統兒歌——洛陽過去有個繞口令,看起來非常簡單,只有8個字,但背起來難度很大,名字叫《包餃子》:“一瓢面,包瓢半餃子。”你念念,是不是很拗口?

  還有:“山上有個崔粗腿,山下有個崔腿粗。二人山前來比腿,不知是崔粗腿比崔腿粗腿粗,還是崔腿粗比崔粗腿腿粗。”這就很有趣了,短短幾句話,就刻畫了“崔粗腿”和“崔腿粗”兩個形象,一個住在山上,一個住在山下,兩個人都姓崔,又都是老粗腿,這本身就很有趣了。

  當下兒歌中的人物,姓名不具個性,不是“朋朋和平平”,就是“毛毛和濤濤”,最多起到“甲乙丙丁”的分類作用,自身沒有任何特點,只是一個符號而已,若換成“佳佳和麗麗”、“萌萌和瑩瑩”也可以,人物沒有生理特征,也沒有文化個性。

  而傳統兒歌,往往幾句話就能構成情節(jié):“這邊一個人,挑了一擔瓶。那邊一個人,挑了一擔盆。瓶碰爛了盆,盆碰爛了瓶。賣瓶的買盆來賠盆,賣盆的買瓶來賠瓶。瓶不能賠盆,盆不能賠瓶。”看這個繞口令多拗口,卻合乎邏輯:賣瓶的和賣盆的,過去都是挑著擔子游鄉(xiāng)做買賣的,他們走街串巷,路面又窄,擔子又重,彼此難免碰撞,賣的又都是易碎品,于是相互賠償,而這種賠償方式,竟然是“賣瓶的買盆來賠盆,賣盆的買瓶來賠瓶”,多麻煩呀,還不如不賠。這其實是冷幽默,逗人開心的。

  還有拿動物開心的,其一:“白貓黑鼻子,黑貓白鼻子;黑貓的白鼻子,碰破了白貓的黑鼻子。白貓的黑鼻子破了,剝了秕谷殼兒補鼻子;黑貓的白鼻子不破,不剝秕谷殼兒補鼻子。”其二:“樹上臥只猴,樹下蹲只狗。猴跳下來撞了狗,狗翻起來咬住猴,不知是猴咬狗,還是狗咬猴。”其三:“六十六歲的劉頭,蓋了六十六間樓,買了六十六桶油,養(yǎng)了六十六頭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楊柳。六十六桶油,堆在六十六間樓,六十六頭牛,拴在六十六棵垂楊柳。忽然一陣狂風起,吹倒了六十六間樓,翻倒了六十六桶油,折斷了六十六棵垂楊柳,砸死了六十六頭牛,急煞了六十六歲的劉老頭。”  

  更有把人和動物放在一起逗人開心的:“駝子騎了一只驢子,瘸子騎了一匹騾子。駝子的驢子踢了瘸子的騾子,瘸子的騾子踩了駝子的驢子。駝子要瘸子賠駝子的驢子,瘸子要駝子賠瘸子的騾子。駝子罵瘸子,瘸子打駝子,驢子跑到騾子后頭踢騾子,騾子來到驢子前頭啃驢子。”當然,舊式繞口令,產生于舊時代,用詞上不講究,對殘疾朋友不夠尊敬,其中的“駝子”,是指駝背的人。

  專家們說,繞口令這種民間藝術,恰恰是下層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的,而下層勞動人民卻又直接把盲人說成瞎子,把啞人說成啞巴,這是一個事實,大家并不忌諱。譬如過去說書的、說相聲的,本身就是盲人,他們表演時開口就說“瞎子”,說完哈哈一笑,并不介意。還有那首最著名的繞口令:“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手里提拉著五斤鰨嘛。打北邊來了個啞巴,腰里別著個喇叭。南邊提拉著鰨嘛的喇嘛要拿鰨嘛換北邊別喇叭啞巴的喇叭。啞巴不愿意拿喇叭換喇嘛的鰨嘛,喇嘛非要換別喇叭啞巴的喇叭。喇嘛掄起鰨嘛抽了別喇叭啞巴一鰨嘛,啞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著鰨嘛的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是提拉著鰨嘛的喇嘛抽了別喇叭啞巴一鰨嘛,還是別喇叭啞巴打了提拉著鰨嘛的喇嘛一喇叭。喇嘛燉鰨嘛,啞巴嘀嘀嗒嗒吹喇叭。”

  專家們說,其實繞口令和繞口令兒歌并沒有明顯的分別,嘴巴巧的兒童,再復雜的繞口令也能背誦,大人也樂于拿難度高的繞口令來教兒童。有的兒童受到表揚后來了興致,一口氣能背誦幾十首,這是鍛煉兒童語言功夫的最佳游戲,富有情趣,需要技巧,有人學得又快又準確,而有人笨嘴笨舌,常常出錯,譬如把“不讓羊尿羊要尿”,念成了“不讓娘尿娘要尿”,引起哄堂大笑,氣氛也熱鬧起來。【原標題:繞口令兒歌的今與昔(上)】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10-09-28 作者:孫欽良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繞口令兒歌的今與昔(下)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