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百家講壇新書 “翻案”澶淵之盟

2013/7/23 16:07:37 點擊數: 【字體:


百家講壇新書 “翻案”澶淵之盟

百家講壇新書 “翻案”澶淵之盟


    趙冬梅《千秋是非話寇準》認為北宋向遼付歲幣不屈辱

    近日,百家講壇主講人,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趙冬梅的《千秋是非話寇準》(電子工業出版社)在中關村圖書大廈首發。趙冬梅明確表達了與以往歷史教科書不同的觀點,“今天的歷史學者普遍認為,澶淵之盟并不是屈辱的。從內容上看,基本上是合適的,而且,它有利于兩邊的老百姓,因為不打仗了。”

    趙冬梅:30萬歲幣“值”

    趙冬梅的研究顯示,和談之前,宋真宗對宋朝的談判代表、小官僚曹利用說,如果契丹人索取財物,即使100萬也可以。宋真宗說的100萬,可以是銀70萬兩,絹30萬匹,或者銀30萬兩,絹70萬匹。但寇準明確告訴曹利用:“許給契丹人的也不得超過30萬。”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在澶州簽訂了“澶淵之盟”,契丹同意維持現有邊界不變,宋朝“每歲以絹20萬匹,銀10萬兩”送給契丹做軍旅費用。領土方面,“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宋真宗知道結果后非常高興,將曹利用連升數級。

    趙冬梅經過計算認為,30萬歲幣僅相當于宋朝政府一年現金收入的1.53%,如果把宋朝政府的全部收入都算上,還不足0.4%。澶淵之盟簽訂之前,宋朝在河北的常規駐軍僅工資就需要大約1500萬兩,還不包括常規開支。澶淵之盟簽訂后,宋朝在河北邊防和內地大幅裁減軍隊,剩下了費用幾百萬兩。“結論很明顯,用每年30萬的歲幣來換取和平,宋朝方面不但不虧,反而賺了。從這個意義來講,澶淵之盟的‘歲幣’跟1840年以后不平等條約中的‘賠款’還是有本質區別。”

    宋史專家:條約平等,給錢屈辱

    至于之前歷史教科書“屈辱”的說法,趙冬梅認為,“我們從1840年以后,一直處在不平等條約的時代,在那個背景下產生的歷史教科書,心氣兒不夠平和。寫作者看到漢民族和異民族簽訂的條約,有類似于割地、賠款的內容,就說是屈辱的。但是今天的歷史學者普遍認為,澶淵之盟并不是屈辱的。在古代的中原王朝和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之間,通過和親等方式處理民族關系,是一部分內容。澶淵之盟從內容上看,基本上是合適的,而且,它有利于兩邊的老百姓。如果這些年的教科書還說屈辱,那么內容就滯后了。”

    著名宋史研究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王曾瑜認為,“這個條約比較平等,但宋朝要給契丹錢,多少有一點屈辱。”

    以往歷史教科書稱屈辱

    以往的歷史教科書中對澶淵之盟的描述,都定性為“屈辱”。記者查閱發現,1982年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版初級中學《中國歷史》課本(第2冊)第58頁的原文如下:

    “1004年秋,遼統治者大舉進攻北宋。遼軍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城下,威脅宋的都城。……宰相寇準主張堅決抵抗,要求皇帝親征……北宋統治者無心抵抗,宋遼進行了議和活動。結果,北宋接受了屈辱的條件,答應送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遼軍撤走。這就是歷史上的‘澶淵之盟’。”

    而大學歷史課本(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的《中國古代史(下冊)》第26頁這樣描述:

    “契丹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九月,遼圣宗、蕭太后率20萬軍隊大舉南下……北宋政府沒有統一的部署和指揮,各城孤軍作戰,于是契丹乘虛深入,一直打到黃河北岸的澶州附近……宋真宗抵達澶州后,雖鼓舞了宋朝軍隊的士氣,但他急于議和,于是與遼朝簽訂了屈辱的‘澶淵之盟’。合約規定:宋遼約為兄弟之國,兩國以白溝河為界,宋歲輸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稱為‘歲幣’。”

    ■ 名詞解釋

    澶淵之盟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圣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后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此后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盟約締結后,宋、遼之間百余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原標題:百家講壇新書 “翻案”澶淵之盟】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京報網 2012-02-29 作者:張弘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