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是各姓氏宗親聯系的紐帶,但并非所有譜族都真實可靠,其中偽造、篡改、遺失的不在少數,曹氏一族在三國時就是例證。曹操及子孫曾“三移其祖”,雖說有其政治目的,但一千多年來一直被傳為笑柄,身世與后裔變遷至今仍有許多謎團。
比如:曹操在曹氏家族中應該是一位重量級人物,在陳壽和羅貫中的筆下,是“漢室奸賊”,亂世“奸相”,這種說法延續至今。2009年,河南安陽曹操墓的發掘,才使“受冤千年”的曹操得以昭雪,“一代梟雄”以及他的豐功偉業被后世所接受。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不管是曹氏宗祠家廟中的楹聯還是家譜族牒,都很難見到曹操的影子,更少有宗親把曹操列為先祖,南方一些宗親雖稱是曹植后裔,卻不把先祖上推至曹操,在他們看來,把曹操作為先祖,似乎是一件很 “丟人”的事。
源流諸多與三國梟雄無關
曹氏,屬多民族大家庭,宗親約900萬,在中華姓氏中為大姓。從大的分類來看,來源主要有二,一為姬姓曹,系黃帝后裔;其二為少數民族改姓。在黃帝一脈的后裔中,又有以官職、國等為氏的分別,以山東為例,同一地區的曹氏就有不同的來源分支。
曹氏最早的來源,出自夏禹賜封陸終第五個兒子。相傳大禹治水時,陸終的第五個兒子安,因輔佐夏禹治水有功被封為曹官,即看押犯人的官員,安后來便以官為氏。這便是曹氏的第一個來源,第一個得姓始祖也由產生。
曹氏的第二個來源出自姬姓,系顓頊的后裔。相傳顓頊有個叫吳回的曾孫,他的后人被封至曹國(非西周時所封的諸侯國),后裔及國人便有以國為氏。西周時,武王改封吳回的后裔曹挾于邾國,戰國時,邾國被楚宣王所滅。之后,邾國人有的以國為氏,改朱氏;也有的仍以曹為氏,是為曹氏。
此外,以國為氏的曹氏宗親,還有源自西周初期所分封的曹國。周武王克商后,把自己的弟弟振鐸封于曹邑,為曹伯,后建曹國(在今山東省菏澤、定陶、曹縣一帶),史稱曹叔振鐸。據史料記載,曹國共存在636年,有26任君王10伯16侯,公元前487年為宋景公所滅。曹國被滅后,振鐸的后代就用原來的國名作姓氏,因此,也有曹氏把鐸尊奉為曹姓的受姓始祖。
除了黃帝一脈的曹氏之外,各少數民族中也有不少以曹為姓的宗親,是今天曹氏家族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來源。歷史上,匈奴、滿族、蒙古族、藏族、瑤族、阿昌族、布朗族等民族,都有改姓曹的記載,今天以曹為姓的少數民族,除了上述民族之外,還有彝族、哈尼族、納西族、回族、錫伯族等族,這些少數民族的改姓,壯大了曹氏家族群體,也讓這個家族的宗親數量,位居今天中華姓氏第26位。
中華姓氏中,每一個家族的形成,都歷經漫長的演變過程,每個望族都能從史前文明那兒找到根源所在,但曹操一脈雖在三國時為望族,但這支宗親卻如無源之水,前無史料記載,后因王朝更替、宗親被戮殺,加之非氏族出身而被歷史所遺忘,長達數百年之久。王朝興盛時,族人曾千方百計從上古文明那兒找淵源,但曹操及子孫曾“三移其祖”,不但未被世人接受,一千多年來還被民眾看做笑柄,這讓許多曹氏宗親覺得臉上無光。
曹操這支宗親的來龍去脈,至今仍有不少學者研究,試圖弄清它的淵源與播遷歷程。
有關曹操一脈的溯祖追蹤,《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是這樣記載的:“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后。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這段話再清楚不過地點明了曹操之父曹嵩是中常侍曹騰的養子,至于其“生出本末”已不可考。
對于《三國志》,史學界一直認為其中的記述是比較可靠的,作者陳壽同太史公司馬遷一樣,下筆十分謹慎,穿鑿附會的傳聞一概不寫。曹嵩的生父究竟姓甚名誰,因為無法考辨,陳壽才以“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一語定論。
實際上,這支曹氏連曹操及其子孫都不清楚自己的祖源。當曹丕從漢獻帝手中奪取皇位之后,為了論證“漢魏禪代”是堯舜禪讓的再現,曹丕、曹睿父子從“漢家堯后說”出發,苦心炮制了“魏家系舜后之說”,以至于從曹操至曹睿五代之內,出現了三個祖源,分別是指祖“漢相國曹參”、祖“曹叔振鐸”、祖 “舜”。
“蒙冤”千年曹操被“平反”后仍不受后裔待見
作為政治家、文字家、軍事家,曹操對歷史的作用在近年來得到廣泛認可,除了學者之外,民眾也逐漸接受了“奸相”豐功偉績。應該說,曹操是被歷史昭雪的,但他受冤決非偶然,一是大環境所致,其二,他的作為著實令人痛恨。
中國最早最大的“盜墓集團董事長”、“漢室奸賊”、亂世“奸相”等諸多“光環”,讓這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的后人不敢以后裔自居,提起他,大多敬而遠之,宗親寧肯把先祖追至曹植,也不想在族譜中提到他,這讓曹操一代梟雄,在九泉之下頗感冤屈。
今天,很少有宗親能將族譜直接追溯至曹操,其原因有二,一是歷史原因,其二是因為曹操的出身及其令人難以啟齒的行徑。
曹操祖父曹騰是東漢桓帝的中常侍,其閹宦的身分素為士人所詬病。東漢以治經起家的高門世宦自詡為清流,而將宦官出身的士人視為濁流,曹操屬于濁流,被四世五公出身的袁紹斥為“贅閹遺丑”。盡管曹操最終打敗袁紹,統一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權,但曹氏家族的宦官出身仍是他們無法擺脫的陰影。在重門第、講血統的時代,他們雖貴為皇族,卻為衣冠望族所不齒。
此外,曹操為了“統一中國”,曾組建了一支秘密部隊,并設“掘金校蔚”一職,用于挖掘位于河南永城的西漢梁王墓群。據史料記載,曹操等人僅從梁孝王劉武之妻子李王后地宮中,就運出財物72船,“掘金校蔚”在過去的一千多年間,也一直被盜墓者尊為鼻祖。
歷史上,曹魏后人的下場十分凄慘,曹魏皇帝被司馬氏廢弒后,宗室慘遭屠戮。據《三國志》記載,曹魏王朝的最后三個皇帝都沒有善終,且后裔也無處可尋:齊王曹芳被司馬師所廢;高貴鄉公曹髦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其所殺;陳留王曹奐,雖將皇位禪讓于司馬炎,暫時保全的性命,但在嘉平元年(公元 249),司馬懿以太尉王浚謀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為由,迫其自殺。
在高平陵政變中,司馬懿不僅誅滅曹爽三族,而且“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曹氏宗室在經歷司馬氏的血腥鎮壓和清洗之后的,不僅枝葉凋零,而且也迅速淪為庶門細族。
唐代之前,出身與門第決定一個人的前途,而家族官員的高低與多少,直接影響這支宗親的社會地位。曹操后裔淪為布衣庶族之后,與“四姓”絕緣,魏武子孫沒落蕭條,從此飛入尋常百姓家。唐代之后,門第之別有所放松,庶族可以通過科舉擠身士族。按照古時的制度,五品一上官員才可設立祠堂,撰寫族譜,但曹氏一族像營養不良的韭菜,遲遲未有人擠身五品以上官員,這讓曹氏家族在歷史上消沉長達幾百年。
諸多因素,讓今天的一些曹氏宗親無法將曹操列為先祖,古時是不想,現在是無法追尋。
2009年,河南安陽曹操墓的發掘,讓曹氏家族揚眉吐氣,不僅學者再次審視這位曾經叱咤風云歷史人物,就連普通民眾對他另眼相看,曹操及其兩個兒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開創的建安文風與宋時的“三蘇”齊名。現在,“亂世奸賊”之名越來越弱,還有不少曹氏宗親愿驗DNA,用來驗證與曹操的關系,從而將先祖追溯至曹操。
撰曠世巨著《紅樓夢》曹雪芹留名
除了曹操一脈存在的諸多疑問,曹氏家族另一位名人曹雪芹,不管是作品還是他本身,一直都有無盡謎團。自清中期以來的兩百多年間,有無數的專家學者,通過各形式欲與其對話,但似乎都無法真正伸入他的內心世界,這不僅是宗親后裔的心病,也令許多專家學者深感遺憾。
河南學者李懷通,將書房命名為“師石齋”,以《紅樓夢》中的“石”為師,深入研究《紅樓夢》三十余年,不但收藏了清嘉慶年間至今數百個《紅樓夢》版本,還整理、雕刻出一千多方印章,以此來解讀曹雪芹,解讀《紅樓夢》。
在我們的視野范圍內,《紅樓夢》是一部古今中外沒有能與之并肩的曠世巨著,英國查韋斯稱其為“一部蓋世無雙之作”,美國《大百科全書》將其稱為 “世界文學領域獨一無二的不朽巨著”,除此之外《紅樓夢》還被翻譯成德、日等幾十種語言,在美、英、法、日等國也都備受到關注。
兩百多年來,《紅樓夢》這部巨著曾受到世人殷愛,從清代學者的“天下第一奇書”到現代承認它是“文學領域的世界屋脊”,學者對其的研究從未中斷,但其中仍有許多疑問難以令人釋懷。
李懷通心中最大的疑問是:曹雪芹在著完《紅樓夢》前80回著完之后,距去世還有10年,這10年間資料早已整理,為何未動一筆。李懷通猜想,是曹雪芹家族被抄的緣故:“古時抄家是很殘酷的,財產全部充公,男的全部發配充軍,女的無論尊卑,全部賣掉為奴。曹家在當地勢力過大,沒人敢賣,女人全部拉到北京拍賣。曹雪芹正是親身經歷了那聲家庭變故,悲痛之余,無法下筆。”
對于曹雪芹著書的真正含義,李懷通也有自己的看法:它是曹雪芹給大清開具的一張死亡診斷證明。
《紅樓夢》手抄版本有十一種,現存最早的是清甲戌本,即1754年(干隆19年)。如果說《紅樓夢》是曹公歷時10年、增刪5次屬實,上推10 年則為1744年,是清入關整整百年,自大清入關至曹公揮筆之時整整三萬六千五百天,與女媧煉石36500塊相合,不妨稱其為“紅樓時代”,曹雪芹就是用這一特殊的方式給大清國獻上的一份“厚禮”,實際上是大清沒落的豐碑,一曲末世的挽歌。在康干盛世之時,用一塊石頭無材補天的嚎哭來警示王朝的沒落,不能不說曹公是用心良苦,費盡了心機。
因此,李懷通認為,《紅樓夢》是曹雪芹為康干盛世下的大清國開具的一張診斷證明。他的看觀點是否可靠暫且不論,但,書中有多處暗示這種痕跡卻是事實:“榮華不繼”、“盛宴必散”、“一代不如一代”、“子孫不肖,后繼無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等論述,著實耐人尋味。
清初,文字獄盛行,為了逃避文綱,曹雪芹不得不以種種方式隱寓其真意,但又怕讀者不解其中真味,這在開篇時便稱“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皆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為避免讓人對號入座,小說多處稱無朝無代可考,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如果從這方面說,曹雪芹在寫作時可謂用心良苦。
兩百多年來,對曹雪芹及《紅樓夢》有疑問的絕非李懷通一人。猜測仍在繼續,研究還在進行,一個無盡的疑問,無盡的謎團包圍著整個曹氏家族,讓學者著迷,讓宗親遺憾。歷史無法重演,這些謎團也許永遠無法破解。這便是曹氏,一個疑云叢生的家族,一個永遠法理清來龍去脈的姓氏。(記者 王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