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芨。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走進召公島,就想起《詩經》中的一首詩《甘棠》,大意是說:“茂盛又濃密的甘棠樹,不可砍也不可伐,召公在樹下辦過公。茂盛又濃密的甘棠樹,不許剪也不許折,召公在樹下休息過。茂盛又濃密的甘棠樹,不能撅也不能彎,召公在樹下住宿過。”
召公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到基層去,深入各縣、鄉進行調研,并在田間地頭處理民間事務。有一次,他帶著幾個隨從,風塵仆仆地巡行到一個村莊,就在村頭甘棠樹下的石頭上坐下來,聞訊而來的百姓誠惶誠恐,竭力勸他住進村里最好的房子。召公卻說:“我一個人受點優待,就要讓很多百姓辛苦,這可不是仁政啊!”在甘棠樹下,無論訴訟還是政務,召公都處理得非常得當,上至官員下至百姓,“各得其所,無失職者”。
召伯在那棵甘棠樹下到底處理了什么公務,民間演繹著各種故事。有說召公剛在甘棠樹下坐定,就見一女子呼天號地地奔跑,后面跟著幾個氣勢洶洶的男子。召公一問,原來是一富戶的惡奴在為主子搶親。召公大怒,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圈,將幾個惡奴囚禁在里面,又傳來那個富家子弟杖擊四十,并命令他棄惡從善。處理了這件事后,召公舉一反三,認為民間的婚姻嫁娶得有個制度,于是制訂了娶親“六禮”,并公布施行,民間婚俗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由此開始。
還有說,召公在甘棠樹下歇腳,看到一個奴隸主用木棒毒打奴隸,并罰奴隸站在太陽下曝曬。召公就問奴隸主:“你為什么打他們?”奴隸主說:“他們弄壞了工具。”召公說:“你卻弄壞了掌握工具的工具。”奴隸主啞口無言。有些人為了一個女人、一塊耕地、一樹野果,打得頭破血流,召公便讓女人自己挑選丈夫,并將耕地和野果平均分配。在春秋農忙的時候,召公就把監獄中的犯人放回去勞作,而犯人也都在農忙過后自覺回到監獄服刑。除了處理公務,召公還做了許多幫助百姓的事。有人的房子塌了,召公拿出錢來給眾人,讓他們幫忙修繕;有人打獵受了傷,他讓隨行的醫生留下,為傷者治病……
召公離開村子的時候,百姓們站在那棵甘棠樹下送行,久久不愿離去,還紛紛夸贊:“這樣的好官太少了,他從不擾民,也不貪拿百姓的東西,就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如果天下的官員都像召公這樣的話,就太好了。”由于百姓非常懷念召公,所以不許任何人動那棵甘棠樹,也就有了《詩經》中的那首詩。從此可以看出,召公作為一個國家官員,開創了下基層現場辦公的先河,在老百姓中享有多么高的威望。
遠古流傳下來的詩文和傳說,應當給當代人一個深刻的啟示: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為官一任,到底是白還是黑,是清廉還是貪婪,是造福一方還是遭殃一方,就看你離開那里以后,人民對你的懷念、對你的評價如何。【原標題:甘棠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