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倚天屠龍記》所述,這塊碑上所刻的是“唐太宗賜少林寺寺僧的御札”。因為當時李世民尚未登基,因此說“唐太宗”并不嚴謹,說“御札”也欠妥當,實際上這只是一封非官方的信件,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份普通的官方文書,所以署名是“世民”二字。李世民的親筆簽名至今還保留在這塊石碑上,作為歷史的見證,是少林寺最值得向人夸耀的東西。但是,歷史的真實并非如金庸所理解的那樣,而是另有隱情。
作為武俠小說中的第一大門派、中國武術中的第一大流派,少林武功的千年神話,便從李世民的這封信開始。因此要解開少林武功之謎,還其歷史真面目,也必須從正確理解這封信開始。李世民的這封信,是少林寺歷史上的第一次輝煌,其故事后來被定型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模式。
“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是晚清的時候繪于少林寺白衣殿的一幅壁畫(白衣殿彩繪壁畫繪有少林僧人演武圖,有拳術、兵器演練,也有擒拿、徒手對兵器等實戰武技,生動展現了少林武功的豐富性,“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是整個彩繪壁畫的一部分),是電影《少林寺》的取材依據,電影中的鏡頭就是從這幅壁畫切換到隋末的時代風云中去的,說的是少林寺以曇宗為首的十三名武功高強的僧人救護到后方刺探敵情的唐軍主帥李世民,幫助唐軍打敗王世充,攻下東都洛陽,擊殺王世充之侄王仁則。后來李世民至寺頒賞,并特準其設立規模很大的僧兵組織。少林僧人的武功因此聞名天下,少林寺從此成為中國武學的重鎮,成為武人景仰和崇拜的地方,成為諸多武術流派的發源地,是天下武學的淵藪。
簡單地說,就是金庸小說中表述的一段話:“少林寺眾僧于隋末之時,曾助李世民削平王世充,其時武功便已威震天下,千余年來聲名不替”(《鹿鼎記》第二十二回)。這不僅是金庸的理解,也是中國民間武術界的共識,關于少林武功的觀念基本上是建立在這一個基點上的。因此,這個歷史事件不僅對少林寺關系重大,而且對中華武學影響深遠。然而,這種理解與歷史的實情相距甚遠,其中的許多隱情被遮蔽了。
要解開被遮蔽的歷史隱情,關鍵的一點是需要對“十三棍僧救唐王”這一幅壁畫和它所指的故事模型進行深度的解剖,這包括對這個故事中的諸個要素——“十三”、“棍僧”、“救唐王”進行分析,以及對少林寺為什么要幫助李世民軍隊的動機的分析,還要了解這幅壁畫的繪制時間和時代背景,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剝落歷史畫卷上斑駁的油彩,還其本真的面目。(原標題:十三棍僧的傳說)
來源:新浪網 作者:洪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