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寺為啥有九龍口的說法呢?實際上就是九條龍,白天藏在南(龍山)黃龍洞內休息,夜晚順著九雜路出來護航(指慈航大士東渡眾生),后人便把這九條路口稱為“九龍口”。據說:楚國在這里建國后,楚莊王的三女兒“妙善”公主不享榮華富貴之樂,不愿招駙馬,只愿修行學道。于“白雀寺”出家后到“香山寺”修行證果。只因“妙善”慕道真心,感動上界諸天神。有詩曰:只因真心感上蒼,諸神領旨各奔忙。果然作善有天眷,白雀如來不可量。八路神仙皆到此,飛禽真龍來護航。當時村里的老年人,經常三五成群跑來看龍,他們還見到過布衣布鞋,平宜近人的葉縣令“葉公沈諸梁”從龍山步行走來,雜在人群中,共同觀看真龍。飛龍,一聲呼嘯,紅、黃、藍、白、紫各種光束,一暗一明。爬龍順著九條路爬行。景觀十分驚人。從此,“葉公沈諸梁”回去后,畫出來的龍,活龍活觀,“葉公好龍”這個故事,因此而得勝名。故在平頂山市地方大事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楚封沈諸梁(字子高)于葉邑(治今葉縣舊縣),稱“葉公”治葉期間,率民興修水利,灌溉農田,葉民深感其德。從此,“葉公”受到人們的敬仰和尊重。
平頂山龍山位于市區西部,新新街以北3公里,距白雀寺7公里,海拔464米。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帝孔甲七年劉累遷于魯縣(即今魯山縣)。劉累是堯的后代,投師于豢龍氏學習養龍,因技術學的好,夏帝孔甲封他為御龍氏的嘉獎。所以,我市成為龍的故鄉,在龍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成為龍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上述“葉公沈諸梁”從龍山步行走來,雜在人群中,共同觀看真龍,就是這個地方。當時有“養龍”和“飛龍”之說:“養龍”是在地上爬行。“飛龍”是在天上飛舞。總之,“葉公沈諸梁”在這個地方,觀看過龍的活動,是可能的。【原標題:“九龍口”與“葉公”沈諸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