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城歷史名人東漢開國功臣馮異
2012/5/9 15:30:1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百家姓》中,馮姓位列第九。鷹城的馮姓現今雖然未能進入前十大姓,但在生活中并不少見。
在鷹城,提到自己的姓氏,馮姓人格外有理由感到自豪:東漢開國功臣、“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的馮異,就是寶豐人。
“大樹將軍”馮異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乏有特色的將領,他們往往有自己的綽號,比如“常勝將軍”、“威武將軍”、“飛將軍”……“大樹將軍”在其中顯得有些特別。
據《平頂山市志》、《寶豐縣志》記載,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寶豐東)人,東漢開國功臣、“云臺二十八將”之一。關于馮異其人,《后漢書》中有記載。
馮異出身儒生,曾為郡吏,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他早年為王莽效力,后轉投劉秀并立下汗馬功勞。他作戰勇敢,善用謀略,治軍嚴明。馮異治理郡政也很有成績,史稱其在關中時,“懷來百姓,申理枉結,出入三歲,上林成都”。
馮異為人謙退,從不居功自傲,道遇諸將,往往驅車讓路。據《后漢書•馮異列傳》記載,每到一處,安營完畢,將領們總是坐在一起,談論功績并希望受賞。馮異卻常常獨自避坐大樹之下,不參與其中,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后劉秀整編部隊,對將領重新調整,軍士皆言愿屬“大樹將軍”。劉秀對馮異更為欣賞重視。數百年后,南北朝著名文學家庾信還嘆息道:“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兩頓飯和兩個成語
作為一員大智大勇、戰功赫赫的名將,跟馮異有關的兩頓飯和兩個成語為后人所稱道。
劉秀初到河北之時,遭到通緝,饑寒交迫。一日,來到河北饒陽蕪蔞亭,天氣寒冷。馮異到附近的村子里給劉秀弄來一碗豆粥。劉秀喝下,覺得甘美無比。后行至滹沱河邊,遇暴雨。一行人進入河邊的屋子躲避。馮異從房中找到一點麥子和菟肩(一種蔬菜),給劉秀做了一碗菟肩麥飯。劉秀當了皇帝后,還給馮異寫信說:“我時時記著當年將軍在蕪蔞亭端給我的豆粥,在滹沱河邊遞給我的麥飯。這些深情厚誼,我至今還未報答呢!”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和“披荊斬棘”兩個成語,也是因馮異而來。
建武三年,馮異與赤眉軍對峙于華陰,赤眉軍佯敗,后在回奚重挫馮軍。馮異重召散兵,派人混入赤眉軍中,內外夾攻,在崤底的黽池大破赤眉軍。事后,劉秀下詔:“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來,馮異率部打敗延岑等,占領關中地區,在關中三年,威望日著。有人上書劉秀,說馮異在關中權勢過重,號稱“咸陽王”,不利于漢室。馮異惶恐。劉秀特意安慰說:“將軍之于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建武六年,劉秀數次宴請馮異,并指著他向滿朝公卿大臣說:“這便是我起兵時的主簿,曾為我在創業的道路上劈開叢生的荊棘,掃除重重障礙,又為我平定了關中之地!”這就是成語“披荊斬棘”的由來。
在今天的馮異故里,以馮異為商標的翟集米醋是寶豐縣的名產。據傳說,馮異帶兵討伐匈奴,士兵不服北方水土,染病者眾多。馮異命人急調家鄉陳醋萬桶,治好了疫病,打敗了匈奴。
鷹城馮姓知多少
據市公安局戶政處統計,目前,我市共有馮姓居民38920人。記者從新華公安分局了解到,馮姓居民中重名率比較高的有馮娟,共52人,還有馮世超(23人)、馮世豪(22人)、馮強(18人)、馮莉(18人)及馮剛(16人)等!驹瓨祟}:鷹城歷史名人東漢開國功臣馮異】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平頂山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