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宋之問 流謫欽州的唐代著名詩人

2012/5/9 16:23:52 點擊數(shù): 【字體:

 
    宋之問是我國近體律詩定型的代表詩人。他在唐詩格律、音韻的研究及創(chuàng)作實踐上,取得了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被譽為“唐律之龜鑒”、“詩家射雕手”。(皎然《詩式》)《中國文學(xué)史》(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xué)•從上官儀到沈全期和宋之問)說:在武則天時代,“……宮廷里出現(xiàn)了沈佺期、宋之問這兩個在律詩形式上有重要貢獻的詩人。”近代學(xué)者施蟄存也在其《唐詩百話》里說:“沈佺期工于五言律詩,與宋之問齊名,文學(xué)史上稱為‘沈宋’,他們是唐代五言律詩的奠基人。”

    中國文學(xué)史上如此有名的大詩人,其人生的最后旅程是在廣西的欽州、桂州度過的。

    官場生涯 冰炭兩重天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人,約生于公元656年,出生于一個既富文學(xué)修養(yǎng)又充滿宗教氣氛的官僚家庭。父親宋令文起自鄉(xiāng)閭,矢志于學(xué),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自幼工專文詞。公元675年,宋之問進士及第,僅19歲便登臨“龍門”。公元681年,宋之問以才名與楊炯同入崇文館充學(xué)士。公元690年秋,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承應(yīng)“貞觀”,勵精圖治,大舉擢拔青年才俊,敕召宋之問和楊炯分直于洛陽西入閣。不久出授洛州參軍。15年間,宋之問從九品殿中內(nèi)教躋身五品學(xué)士,為時人羨慕。

    宋之問在武后晚年轉(zhuǎn)任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yīng)制詩;曾因“奪袍贈宋”事件得以展露文學(xué)天賦而名聲大噪。據(jù)《隋唐嘉話》載,武后雅好文辭樂章,公元700年春天,游覽洛陽龍門,命眾臣作詩頌揚,并下詔說,誰詩先寫好,就賜他錦袍。左史東方虬詩先成,武則天即賜其錦袍。剛過一會,宋之問《龍門應(yīng)制》詩成,“文理兼美,左右稱善”。武則天吟賞不止,以為宋之問詩高于東方虬詩,即從東方虬手中奪回錦袍轉(zhuǎn)賜予宋之問。宋之問得到武后賞識,不久便成為名滿京華的宮廷才子。“奪錦才”一詞由此成為后人喻指才識超群之士的古諺。

    但是,宋之問為了有更好的升遷,傾心媚附武后的男寵張宗昌、張易之兄弟,成為宮廷文學(xué)的侍從之臣。宋之問和閻士隱等多代張氏寫文章入集。《舊唐書》卷一九○《閻朝隱傳》云:“張易之等所作篇什,多是朝隱及宋之問潛代為之。”

    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與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復(fù)唐,誅殺二張,迎立李顯為中宗。宋之問與杜審言等皆遭貶謫。據(jù)《新唐書》記載,宋之問被貶瀧州(今廣東羅定)參軍,諸事艱難;次年春便秘密逃回洛陽,藏住友人張伸之府內(nèi)。時武則天侄兒武三思通過上官婉兒、韋后的關(guān)系,重登宰相位。武三思掌權(quán)以后,積極網(wǎng)羅親信,迫害異己。張伸之與王同皎等密謀誅殺武三思,被宋之問聽聞。宋之問便使人向武三思告密,得擢升任鴻臚主簿。宋之問為了自身的功名利祿,而出賣對自己有恩的朋友,使朋友招致殺身之禍,“由是深為義士所譏”。 

    公元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發(fā)動政變,殺死武三思父子后,被追獲殺害,政變也隨之失敗。唐中宗追封武三思為梁王。宋之問則上表歌頌武氏父子功德,請造中宗神武頌碑,獲得賞識。景龍二年(708年),轉(zhuǎn)考功員外郎,修文館直學(xué)士,再次成為宮廷文學(xué)侍臣,寫下不少應(yīng)制詩。“及典舉,引拔后進,多知名者”。其時朝廷朋黨爭立,后安樂公主權(quán)盛。宋之問又攀附投靠,引致太平公主的深深忌恨。當唐中宗準備提拔宋之問為中書舍人時,太平公主便揭發(fā)他知貢舉時接受賄賂。于是,宋之問被貶任汴州長史,未行改越州長史。

    唐中宗年間的政治動蕩及本身寵辱無常的經(jīng)歷,已使宋之問心驚膽戰(zhàn),體會到身處政治漩渦的危險。他從矛盾重重的宮廷來到清新秀麗的水鄉(xiāng)越州,開始滌凈心靈。他拜謁了越州會稽山麓的禹王廟,虔誠地寫下了《祭禹廟文》。在歌頌了大禹治水、救災(zāi)救民的千古圣德之后,他誠懇地寫道:“先王為心,享是明德。后之從政,忌斯好佞。酌鏡水而勵清,援竹箭以自直;謁上帝之休佑,期下人之蘇息。”此文反映了在思想情感上,他開始有了轉(zhuǎn)變;付諸行動,他在越州登山涉險,訪察民生,“頗自力為政”,且政績顯著;從此詩歌創(chuàng)作也開始轉(zhuǎn)入了健康清新的軌道。

    流謫廣西 詩風(fēng)大變

    就在宋之問開始走上“新生”之路的時候,又一次宮廷政變將他逼上了絕境。安樂公主希望母親韋后臨朝稱制,自己當皇太女,效法武則天。景云元年(710年),母女倆密謀毒死了唐中宗。六月,臨海郡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又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李旦再次即位。唐睿宗認為宋之問曾附二張及武三思,屢不悔改,“獪險盈惡”,遂下詔將他流放欽州。

    在唐睿宗即位的次年春天,宋之問流貶欽州途中到達桂州。奇麗的桂林山水吸引住了他的興趣。他在桂州逗留了半年多時間。

    在桂州,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深刻反省自己走過的道路:從早年的飛黃騰達到獲罪南遷,從宮廷的奢侈豪華到眼前的異鄉(xiāng)飄零。通過這些回憶深思,宋之問漸漸醒悟,似乎看透了官場榮華富貴的虛幻和人間真情的難求。如今,他最熱切期盼的是得到親人呼喚自己歸去的家書,是實實在在能與飽受相思之苦的親人團聚。他在詩歌《桂州三月三日》里記下了此時的心路:“代業(yè)京華里,遠投魑魅鄉(xiāng)。登高望不極,云海四茫茫。伊昔承休盼,曾為人所羨。兩朝賜顏色,二紀陪歡宴。昆明御宿侍龍媒,伊闕天泉復(fù)幾回。西夏黃河水心劍,東周清洛羽觴杯。苑中落花掃還合,河畔垂楊撥不開……荔浦蘅皋萬里馀,洛陽音信絕能疏。故園今日應(yīng)愁思,曲水何能更祓除。逐伴誰憐合浦葉,思歸豈食桂江魚。不求漢使金囊贈,愿得佳人錦字書。”

    流貶對于官宦來說是不幸的,而對于詩人則是萬幸的。只有經(jīng)過痛楚與艱辛的考驗,才能寫下一些真切感人的詩篇。宋之問的流貶,使他詩歌的題材、情感、主題、意境、風(fēng)格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也使他的心性與詩性發(fā)生了變化。此時宋之問詩里表現(xiàn)出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心理,表現(xiàn)出遷謫失意而驚魂落泊的悲怨之情。

    在貶途和貶所期間,宋之問的詩歌多為山水之作,但這些作品與早期的山水田園詩相比,感情真摯動人,已脫盡綺靡之氣;往往在景物描寫中浸透著浪子的羈愁和落寞,把他的無盡鄉(xiāng)思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滲透了深刻的人生感受。如在《始安秋日》詩里,像洛陽春日般美好的桂林秋天卻令遠離家鄉(xiāng)的詩人愁斷肝腸,更加煩惱和傷感:“桂林風(fēng)景異,秋似洛陽春。晚霽江天好,分明愁煞人。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粼粼。世業(yè)事黃老,妙年孤隱淪。歸歟臥滄海,何物貴吾身。”《經(jīng)梧州》詩中,面對四季如春的南國,已被流放的詩人,也只能發(fā)出無可奈何的嘆息:“南國無霜霰,連年見物華。青林暗換葉,紅蕊續(xù)開花。春去聞鳥山,秋來見海槎。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

    這年秋天宋之問從桂林啟程繼續(xù)前往流放地欽州(今欽州市欽南區(qū))。他乘船從漓江、桂江順流而下,經(jīng)梧州再溯潯江而上,沿途客觀而又真實地描摹出桂東山山水水的綺麗景色和殊異風(fēng)情,抒發(fā)了對廣西大好山河無比熱愛之情懷。如:“放溜覿前溆,連山分上干。江回云壁轉(zhuǎn),天小霧峰攢。吼沫跳急浪,合流環(huán)峻灘。欹離出漩劃,繚繞避渦盤。舟子怯桂水,最言斯路難……”(《下桂江縣黎壁》)

    “停午出灘險,輕舟容易前。峰攢入云樹,崖噴落江泉。巨石潛山怪,深篁隱洞仙。鳥游溪寂寂,猿嘯嶺娟娟。揮袂日凡幾,我行途已千。”(《下桂江龍目灘》)

    脫離了宮廷的羈絆,詩人便恢復(fù)了獨立的主體人格和自我思維,其詩作給初唐詩歌注入情感的血液,而且對中國詩歌逐漸由敘事轉(zhuǎn)向抒情的趨勢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是中國詩史上一次革命。《舊唐書•宋之問傳》云:“之問再被竄謫,途經(jīng)江、嶺,所有篇詠,傳布遠近。”

    宋之問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然而對仕途過度的渴望、對功名利祿的過分沉溺而陷入政治漩渦,過早地斷送了美好的前程。宋之問后以“赦改桂州”。據(jù)《新唐書》說,先天元年( 712年)八月,“玄宗正位”。宋之問流欽州兩年后,被 “賜死桂林”,時年約五十七歲。【原標題:宋之問 流謫欽州的唐代著名詩人】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廣西日報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