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又曰:“巧謂布置,子知之乎?"曰:“豈不謂欲書先預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穩,或意外生體,令有異勢,是之謂巧乎?"曰:“然"。
又曰:“稱謂大小,子知之乎?"曰:“嘗聞教授,豈不謂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為稱乎?"長史曰:“然,子言頗皆近之矣。工若精勤,悉自當為妙筆。"
真卿前請曰:“幸蒙長史九丈傳授用筆之法,敢問攻書之妙,何如得齊于古人?"張公曰:“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其次識法,謂口傳手授之訣,勿使無度,所謂筆法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紙筆精佳。其次變化適懷,縱舍掣奪,咸有規矩。五者備矣,然后能齊于古人。"
曰:“敢問長史神用執筆之理,可得聞乎?"長史曰:“予傳授筆法,得之于老舅彥遠曰:吾昔日學書,雖功深,奈何跡不至殊妙。后問于褚河南,曰:‘用筆當須如印印泥。'思而不悟,后于江島,遇見沙平地靜,令人意悅欲書。乃偶以利鋒畫而書之,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自茲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其用筆,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真草用筆,悉如畫沙,點畫凈媚,則其道至矣。如此則其跡可久,自然齊于古人。但思此理,以專想功用,故其點畫不得妄動。子其書紳。”
予遂銘謝,逡巡再拜而退。自此得攻書之妙。于茲五年,真草自如可成矣。
“點畫皆有筋骨”,“有筋骨”便“自然雄媚"。作者主張藏鋒用筆,“用筆如錐畫沙”,才能“力透紙背”,這樣便可達到“功成之極"的“雄媚"、“險峻”的藝術境界。顏真卿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又不失個性,創造出特有的“高古”、“森嚴"的風格,既利欣賞又利實用。他的這一追求過程,在這篇文章中體現得十分清楚。
顏真卿(709~785)中國唐代書法家。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顏真卿自幼勤奮好學,有文學才能,他的書法受家庭和外祖家殷氏的影響,同時得到張旭的指導,他又廣泛地向歷代書法名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等汲取營養,經過融會貫通,創造了出類拔萃、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成為代表有唐一代的大書法家,他的書法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起了承先啟后的作用,對后世書法影響極大。顏真卿的楷書具有莊嚴雄偉的氣派,他用筆橫輕豎重,筆力雄強而有厚度;在結構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圓。豎筆向中略呈弧度,剛中有柔,富有彈性感,兼以筆畫重,力足中鋒,更增加他那氣勢宏大、圓潤渾厚的美感。【原標題: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