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余霞散成綺:桑凡先生八十掠影

2012/6/25 16:45:34 點擊數: 【字體:

余霞散成綺:桑凡先生八十掠影

桑凡先生近照
 

    正是桃紅柳綠的四月,我隨開封市老藝術家協會化漢三會長一行,去拜訪仰慕已久的桑凡先生。
 
    與古老文廟相望的文興苑西隅,是桑凡先生親筆題寫的“暫園”。園內幾竿青竹,一襲紅楓,櫻桃花剛謝,西府海棠卻一片爛漫。耄耋之年的桑凡先生精神矍鑠,一臉親切的微笑如暖人之春風,剛正之中透出一種氣朗神清的灑脫和淡定。
 
    桑先生出生于1931年,原籍淅江山陰世家,其父定居汴梁,在先生二歲半時不幸早逝,母親乃杭州錢家女兒,文章、刺繡皆精,還擅唱昆曲。聰穎好學的桑凡,早年在京、滬讀書學藝,浸潤于詩、書、畫、印,這該是相依為命的母子最大的雅樂和美“食”。他七歲時從前輩陳鄂年習楷書,八歲隨鄒廷鑾先生學漢隸及沒骨花卉,九歲時篆刻名家壽石工成為他第一位磕頭拜堂的老師。這都為先生的藝術人生奠定了深厚堅實之根基。
 
    桑凡先生的書法、繪畫、制印堪稱三絕。
 
    桑先生之楷書胎息晉唐,尤得褚遂良鐵畫銀鉤遒勁溫婉之真諦,亦受薛稷、薛曜瘦勁奇偉書法的影響,謂之“買褚得薛”。桑先生笑曰,一次去西安大雁塔,沒進塔就脫帽鞠躬,同行者皆奇怪,先生肅然目光所至,是大雁塔南門兩側鑲嵌的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記》,兩石碑文皆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所書,人稱“二圣三絕碑”。桑先生的楷書兼容并蓄,并自成高格,正如佟培基教授所言:“作品筆端將晉人閑曠縱逸之韻度,元人嫵媚妍麗之體態,匯入唐人淵深精奧之法度中,而又遒勁雍容圓潤清朗,用筆極為精密且怡然天真,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和文化底蘊。”桑先生新版的《桑凡書畫印刻作品拾零》,沒有名家作序,沒有溢美之詞,只有原汁原味的作品,其中泥金小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斗方一件,風骨秀逸,精妙絕倫。
 
    先生兼善多體,篆書最為書壇稱著,其以泰山刻石為根,取法唐人又借徑清人,中軸突出,對稱嚴整,筆勢靈動,方圓絕妙。小篆體勢修長,上收下展,柔中有骨,神韻橫溢。品桑先生“身比浮云月影溪光堪證性;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之長聯篆刻作品,那種婉約典雅、雋永清新之格調,如月影溪光,似松聲竹色,讓人賞心悅目,又回味無窮也。難怪日本書道界評論:“現今小篆,首推桑凡”。

 余霞散成綺:桑凡先生八十掠影

    二桿墨竹,仿佛在搖曳葉尖的雨珠;數葉幽蘭,似乎可聞淡淡的清芳。紅梅疏枝橫斜,黃菊獨傲秋霜。桑先生的扇畫、指畫,多是寥寥幾筆的小寫意,卻意境清幽靜遠,情趣躍然紙上,讓我想起先生客廳上的所掛的一幅對聯:“閑種野花成小圃,醉題拳石當名山”,有的是陶淵明那種“采菊東籬”的優雅和恬淡。
 

    在河南書法篆刻史上,桑凡先生的篆刻印文起著承上啟下,包前孕后的作用,先生與李白鳳、于安瀾、龐白虹等老一代大家創造性地傳承躬耕于中原印壇,并熱忱培養了大批學生。先生刻印起步甚早,二十余歲已蜚聲藝壇,其作品連續參加全國書法篆刻第一至五屆作品展及“中日書法交流展”等,1983年出任全國篆刻作品的評選委員。桑先生治印,篆法精工,布局典雅,鐵線白文皆骨骼清韻,已升至極高的藝術境界。
 
    非常有傳奇色彩是,桑凡先生如此卓著的藝術成就皆是“業余”所為,“正業”是糧油生產的工程技術人員,他于開封解放前夕即不滿17歲時參加工作,承擔起養家糊口之重任,又自學高等數學和工程機械等,至今回憶起和工人師傅一起“折騰”生產設備、工藝流程使產量翻番,老人仍感到興奮和欣慰。在工廠和機關數十年,他忙碌而認真地畫設計圖紙修機器故障寫報告總結,辦公桌容不下一張宣紙,也不能有寫寫畫畫的閑情雅致,所以老人說自己身份是個“退休公務員”而不是藝術家。
 
    可那個與80載生命融入一體的心靈深處的聲音,總在呼喚他指引他尋覓遨游于書畫藝術之海。他談到了勤奮基礎上的“交流”和“自悟”,談到了找對老師和學習大師及創新突破、形成自己“過人之處”的辯證關系。我說到流傳坊間的桑先生的一則趣事:70年代,夜黑人靜,白天“勞動改造”一天的桑凡,尋尋然來到賀志伊先生的陋巷老屋,見主人已熄燈睡下,不甘離去,便躡足至窗臺下恭敬問:“賀先生您睡著沒?您不用起來。我問您,那荷花的側葉第二筆該如何下?”賀志伊朗聲口述了,桑凡重復一遍,以手指在身上摹畫過又疾疾離去。我問可有此事,先生笑而默認。
 
    先生將自己書房取名“斫心室”,意在藝無止境,重在不斷雕琢心性追求。先生自己的作品,總不輕易拿出,數番細挑毛病,再翻閱古人,思索這一筆那一劃如何寫“得勁”,不滿意的則一撕了之。先生更多地是在深情回憶師長之佳話:那位前清進士又留過洋的詩詞書法大家靳志先生,90高齡還專致臨帖,問之則語重心長曰:年輕時臨帖是一種體會,如今老了更是一種領悟,這就是溫故而知新。桑先生還伸出大拇指稱贊武慕姚先生說:武先生常常將吸過的煙盒展平,翻過來在上面摹寫,然后深思良久。因為無論腹稿、紙稿,推敲時間要長,厚積薄發;但刻寫要快,求得活潑流暢。這些老輩們鮮活的一幕幕小插曲,讓人不禁心潮涌動:千年古汴風雅,大概就是這樣承傳延續的吧。

 余霞散成綺:桑凡先生八十掠影

拍攝于鄭州綠博園之宋園
 

    更讓我敬重的,還有老人的謙遜平易低調。桑先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開封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其傳略被收入《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錄》第二十三卷,2004年榮獲河南省“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然而他多次拱手婉拒采訪,從不愿抬出自己老師,唯恐自己作品有瑕疵而影響老師聲譽,更不愿提及名人大家對自己的評價,說那是“拉大旗作虎皮”。 在其《書畫印刻作品拾零》中自謙道:“曾學書畫印刻。唯性魯鈍頑劣,雖經師長們口傳指授,終未能領略藝術的奧秘,胡涂亂抹的所謂作品,皆瓿拋物也。”他說,謙虛有真假之分,真謙虛是你知道這里面學問太深啊!
 
    與老人淡泊名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桑先生多才多藝的情趣生活,他清晨五點起床爬樓梯,他不為投資只為清玩的收藏,他喜唱京劇又拉得一手好京胡,每周五晚經孩子們“特批”,與著名書法家韓偉業先生及名醫郭大夫等京劇愛好者過把京劇癮,這不,案頭是《霸王別姬》的打印劇本,他受委托正在刪減人物便于大伙兒演唱……人如其字,字如其人,那種淡然本然中對生活的真情摯愛、方正大氣下藝術的俊朗飄逸,如此和諧又自然地造就了這位可愛可敬老人的生命之樹,他本身不就是一幀高雅高貴的藝術大作嗎?
 
    這株根深葉茂的長青之樹矗立于中原高天厚土之間,其闊大的背景——“余霞散成綺”。它取自南北朝謝朓的詩句,也是桑凡先生篆書的代表作品之一。【原標題:余霞散成綺:桑凡先生八十掠影】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議政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