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能夠與自己從小就喜愛的豫劇相伴,李英的內心無疑是充滿快樂的。這來自于對戲曲藝術的執著和付出,也來自于廣大觀眾對她發自內心的質樸的情感。從藝30年來,李英先后主演了《秦雪梅》、《竇娥冤》、《繡花女》、《梨花歸唐》等近20部大戲。因扮相俊美、唱腔清越、功底堅實、表演逼真,深受觀眾喜愛和專家好評。她是第七屆“香玉杯”藝術獎得主,曾獲第一、二、三屆“祥符杯”和“菊城杯”戲曲大賽表演金獎及“十佳優秀演員” 等榮譽稱號。這些成就是對李英的藝術造詣的證明。
更讓李英動容的是廣大戲迷朋友對她的淳樸的情感。她清楚地記得,有一回,在一個偏僻的小鄉村演出后,厚道的農民連夜給劇團送來了7只燒雞,說要給演員添菜。后來才知道,這是鄉親們開著拖拉機趕到幾公里外的鎮上,敲開燒雞店的門,把僅有的7只燒雞全買回來了。還有一次,在鄭州小李莊演出,一位老太太顫巍巍地走到后臺,給李英送去了自己家的石榴和炒花生。她說,自己趕了幾公里的路,就是想看看李英……每次下鄉演出,總會有很多熱心觀眾寫信或發短信、打電話給李英,鼓勵她,贊美她。老百姓的口碑和夸獎,給了李英極大的動力。
但是,在享受藝術帶來快樂的同時,李英憂愁。身為開封市豫劇院副院長,她為豫劇的現狀和出路感到擔憂。雖然每年劇團都外出尋找市場,到鄉村、廠礦、工地跑場子,但是由于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和傳統戲曲本身的限制,劇團的生存現狀仍然不容樂觀。
因為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劇團編排的高質量的新劇目非常有限。沒有新劇目就很難打開新市場,沒有新市場就沒有新的創收渠道。這樣就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因為工資水平上不去,人才培養方面也出現斷層,年輕人很少愿意投身于這一行業。說到這些,李英的表情凝重起來。在李英看來,豫劇在中原地區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群眾基礎,一定會有發揚光大的一天。而對于她本人來說,不管外部環境怎樣變化,她都會為豫劇的傳承和發展出一分力,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豫劇人!驹瓨祟}:樂與憂的堅守——記開封市豫劇院副院長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