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的不只是技藝更是精神(2)
2012/6/15 11:39:0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練掌握平樂郭氏正骨醫術的專家已年近七旬,在此背景下,醫院迫切需要培養一批熟悉、掌握平樂郭氏正骨醫術的年輕傳承人。黃明臣介紹,與其他“非遺”的傳承不一樣,“平樂郭氏正骨法”的傳承不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醫院,“以整個醫院來傳承和發揚正骨醫術。”
2009年6月,醫院下發了《關于在我院評定第一批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傳承人的通知》,通過個人報名、資格審查、演講答辯、公示等嚴格的評審程序,評出了7名“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傳承候選人11名。醫院將對傳承人和候選人定任務、定目標并給予經費補助,為其提供著書立說和傳習帶教的平臺及機會,提供與其他非遺保護醫藥項目的醫院進行交流學習的機會。而管理委員會每兩年還將對已評定為傳承人的人員進行復審,如沒有履行傳承人的職責,將取消其傳承人資格。
在創新中傳承大醫精神
醫院副院長、副主任陳汴生曾跟隨郭春園學習平樂郭氏推按法,也是當年跟隨郭春園南下創業的弟子之一,如今已是平樂郭氏正骨醫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告訴記者,傳承人的職責不僅是要把“平樂郭氏正骨法”傳下去,還要不斷總結經驗、進行創新。
在日常實踐和工作中,醫院的傳承人們也在不斷豐富“平樂郭氏正骨法”的內涵。
陳汴生在工作中發現,白領階層由于生活壓力增大,長時間伏案工作,導致頸椎發生改變,“頸椎正常的情況是有生理弧度的,但是由于長時間伏案后就會發生變化,生理驅動變直,這樣很容易引發一些頸椎疾病。”基于這種情況,在接診這些患者的時候,醫生不僅要治療好頸椎疾病,還要幫助患者預防頸椎疾病。在通過研究和試驗后,陳汴生在研習平樂郭氏推按法的基礎上,發明了一項實用新型國家專利“頸椎小圓枕”,只要每天使用“頸椎小圓枕”兩個小時,半年后頸椎疾病不僅會治愈而且不會再發生,“小圓枕”目前也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楊澤晉表示,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并非一成不變的保留和傳承,更需要創新。據介紹,自2001年起,醫院共獲得省、市級科研立項15項。其中,“熟地強筋合劑劑型改革——— 全國名老中醫郭春園祖傳驗方制劑整理提高性研究”,獲得廣東省建設中醫藥強省重點科研項目立項,“平樂郭氏合力推按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獲得省級立項。近年來,醫院在運用傳統平樂郭氏正骨醫術的同時,不斷吸收、引進先進的骨科治療技術,“比如學習廣州中醫學院的先進技術。在一些研討會和交流會上學習其他醫院先進的治療手法和技術等。”陳汴生說。
記者在跟平樂骨傷科醫院交談的時候,每一個醫生都會提到一句話,“能吃藥的就不打針,能保守治療的就不開刀,能開小口的就不開大口”,這一治療理念正是從老院長郭春園那傳下來的。2005年2月因病不幸逝世的老院長郭春園,從醫60余載,帶出了197名高徒,不僅在其古稀之年獻出13個祖傳秘方,而且他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更為眾人所敬佩,“幾十年來他在給病人看病的時候都堅持‘能吃藥的就不打針,能保守治療的就不開刀,能開小口的就不開大口’這條準則,不為病人開大處方,”黃明臣介紹,“在郭老的眼里,病人沒有貧富貴賤之分,都是一名需要救治的患者。對于一些窮困的病人,他常常會給予更多的關愛——— 不但精心為他們療傷,還經常悄悄地為他們墊付醫藥費。患者找他看病,掛號的看,沒掛號的他也照樣看,一心為患者著想。”
郭春園這種“醫者父母心”的高尚醫德和大醫精神不僅在深圳廣大骨傷科患者中傳為美談,也是他留給醫院的一筆遺產。王琪告訴記者,他來醫院的時候老院長已經不在了,但是老院長的精神在每個醫生心中都已經發芽、生根,“新來的同事會再在日常工作中通過與其他同事的交流,學習這種精神,讓自己在接診中貫徹這些治療理念,多為患者著想。”
在實際工作中,醫院通過不斷創新和發揚“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傳承郭春園的治療理念。“比如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受益,醫院門急診在醫務人員數量緊張的情況下,動腦筋、想辦法,成立了平樂郭氏正骨門診,主要承擔所有急性骨折、脫位及各種跌打損傷的中西醫結合診治。該科主要以中醫手法復位治療骨折為主,對所有需要手法整復的骨折病人均采用骨折無痛整復技術,解除人在整復過程中的痛苦。”楊澤晉說,“平樂郭氏正骨醫術”的精髓是骨折手法整復,根據骨折的不同類型采用不同的接骨方法,使骨折正確復位,“這樣避免了手術之苦,具有創傷小、骨折愈合快、費用低優點,深受患者的歡迎。”還有在治療小兒骨創傷方面,小兒骨科采取的“手法整復經皮鋼針內固定”方法,是郭春園老院長傾入一輩子心血,甚至生命,總結、創新出的一種符合現代科學理念的微創治療方法,在國內具有領先水平。王琪表示,相比做手術用鋼板固定幾千元的花費,這種“手法整復經皮鋼針內固定”方法只需要幾百元,“真正做到了痛苦小,花費少,療效好。”
需引入社會資本擴大市場
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不一樣,“平樂郭氏正骨法”既包括技術、程序、醫術、藥物,同時還包含孜孜不倦的醫學探索和大醫精神。陳汴生表示,除了用各種嚴格意義上的方式方法來保護和傳承這種傳統技藝和文化外,最主要的是要對醫術進行推廣和發揚,讓醫術解決更多疾病的痛苦,滿足老百姓的需要,也就是擴大“平樂郭氏正骨法”的醫療市場。然而,現在平樂骨傷科醫院的規模比較小,遠遠不能滿足深圳市民的需要,“不僅醫院病床經常爆滿,而且科室的發展也受到限制。”陳汴生說。
記者了解到,作為深圳市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圳市政府也積極進行扶持和資助,“截至目前,醫院的傳承項目已經得到深圳市政府30多萬元資助,雖然這筆資金對于傳承這項工程來說杯水車薪,但我們看到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重視,也讓我們有信心、有責任把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下去、深加工,讓老百姓受惠。”黃明臣說。而在醫院專科建設方面,深圳市衛生部門也是積極扶持建立特色專科等。
平樂骨傷科醫院在深圳的發展有一個特殊的模式,因為其行政上隸屬鄭州市衛生局,業務上歸深圳市衛生局領導,該醫院建立起一種“國有民營”的發展模式,也就是醫院的公立性質不變,但是其所有權與經營權徹底實現分離。于是,平樂醫院徹底“斷了奶”,只能在競爭激烈的深圳市場上自找“活路”。陳汴生介紹,下一步平樂將在專科建設、專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2011-7-20 作者: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