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歐陽修的性丑聞

2013/6/14 17:36:56 點擊數(shù): 【字體: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詩詞散文俱佳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可謂生前風光,死后流芳。但是,他也曾經(jīng)有過十分煩惱的事情。這便是,他跟外甥女張氏,還有兒媳婦吳氏之間的丑聞。

    宋王铚《默記》記載,歐陽修有個外甥女張氏(其實是他妹妹的丈夫與其原配所生之女),年幼喪父,寄養(yǎng)在歐陽修家,后來嫁給歐陽修侄子歐陽晟。歐陽晟在虔州司戶任滿返回,帶著仆人陳諫同行。路上,張氏跟陳諫私通。事情敗露后,被關(guān)押在開封府右軍巡院。張氏畏罪,為了給自己開脫,審問時,講了許多自己未出嫁時跟歐陽修之間的曖昧事情,“語多丑異”。

    另一種文獻《行營雜事》的記載有所不同:歐陽晟赴任,走到宿州。赴郡宴返回時,發(fā)現(xiàn)船只不見了。到了京城,才抓住了偷船的人。案子由開封府審理,發(fā)現(xiàn)歐陽晟的小妾跟艄公有私情。這事被歐陽晟的妻子知道后,她想要鞭笞張氏。不料,反而被張氏引誘,也跟艄公私通起來。

    跟兒媳婦吳氏之間的丑聞,我沒有看到具體的記載,只看到司馬光《涑水紀聞》“有謗其私從子婦者”和高晦叟《珍席放談》“言官誣其私子婦吳氏”兩處文字。

    也許,會有不少人對歐陽修究竟有無丑事抱有濃厚興趣。而我認為,在真相已然無法確知的情況下,在時間已經(jīng)過去一千多年之后,研究一下“謗”“誣”之興起的各種可能的原因,比作出某種猜測更有意義。因為,這可以了解社會人心,可以古為今用,鑒往知來。王羲之《蘭亭集序》有言,“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常言道:無風不起浪。理論上講,起浪之風,可以有三種:一是當事人的行為事實,二是利害關(guān)系所致,三是情理邏輯的推演。男女茍且之事,通常發(fā)生于避人耳目的閨閫密室,難有令人信服的證據(jù),如錄音、照片、視頻、證物(染了精斑的褻衣)之類東西。因此,時隔千年之后,能說一說的,也就是第二第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只能存而不論。

    歐陽修不是普通人,他有名,有權(quán),有個性,因而能招嫉妒,招憎恨,招報復。

    歐陽修有四件事,可以招致嫉妒、憎恨和報復。

    第一件事是才華出眾命運亨通。科舉高中、詩文俱佳、仕途通達、桃李遍天下,這些情況人所共知,心寬心正者發(fā)為愛慕,發(fā)為景仰;心窄心邪者發(fā)為嫉妒,發(fā)為憎恨。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木秀于林風必吹折之……此乃古今通律,無需多說。

    第二件事是進言觸犯權(quán)貴利益。王铚《默記》云“歐公慶歷間為諫官,大忤權(quán)貴”。這指的是歐陽修擔任右正言、知制誥期間,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歷新政”,歐陽修參與改革,在吏治、軍事、貢舉等方面都提出過改革的主張,觸犯到了權(quán)貴的利益。另外,在“濮議”之事上,歐陽修也得罪不少高官。宋仁宗無嗣,駕崩后以濮安懿王允讓之子趙曙繼位,是為英宗。英宗繼位不久,宰相韓琦等人便上書建議討論英宗生父的名分問題。過了兩年,英宗下令討論這一問題。在歷時18個月的討論中,侍御史呂誨、范純?nèi)省未蠓馈⑺抉R光、賈黯等人主張稱仁宗為皇考,而韓琦、歐陽修等人則主張稱濮王為皇考。也就是說,歐陽修主張崇奉血親。這當然是合乎宋英宗心意的立場,但是,跟一大批崇奉帝位傳承的大臣構(gòu)成了立場沖突。這些人雖然很快遭到了貶斥,但勢力仍在,影響未滅,其中有些人日后又重返朝廷,執(zhí)掌大權(quán)。

    第三件事是主持考試得罪舉子。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至和(1054—1056)嘉佑(1056—1063)年間,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間有“為文奇澀”的風氣,有些人甚至連句子都寫不通順。歐陽修想要革除這種弊病,扭轉(zhuǎn)不健康的文風,利用主持考試的機會,“凡文涉雕刻者,皆黜之”。因此,放榜的時候,平時有一定名聲的舉子劉煇等人,名落孫山。這引起許多人的不滿,“士論頗洶洶”。考試期間,歐陽修跟同僚范鎮(zhèn)、梅堯臣等人相互酬唱,寫了不少詩歌。因此遭到了舉子們的抨擊,認為考官們耽于酬唱,沒有仔細評審考卷。打那以后好多年,科舉考試期間,考官們都不敢再做詩。

    第四件事是貶人祖宗惹惱后裔。錢世昭《錢氏私志》記載,錢文僖為西京留守時,一次舉行宴會,時任河南推官的歐陽修由于寵愛的妓女遺失金釵,遲到了。錢文僖在讓歐陽修作詞換金釵之后,有所告誡,希望他行為上有所檢點。結(jié)果,歐陽修不但不領情,反而心生怨恨。后來撰修《五代史》《十國世家》時,“痛毀吳越”。而且在寫《歸田錄》時,“說文僖數(shù)事,皆非美談”。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錢氏在說歐陽修心懷怨恨進行報復,他這一番說法,我們也分明看到,錢氏后人對歐陽修主持撰寫的《五代史》《十國世家》中對吳越國的評價,非常不滿意,是耿耿于懷的。明沈德符《野獲編》記載,歐陽修擔任主試官時,出了《通其變而使民不倦賦》的考題,當時人們認為多了一個“而”字,錢氏作詩有“試官偏愛外甥兒(生而)”的句子,這是“劾歐公外甥女曖昧事”。

    第二、三、四項,宋人文獻都已經(jīng)有明確聯(lián)系到歐陽修丑聞的,即宋代已經(jīng)有人認為,歐陽修的丑聞,是有人故意捏造的。其中,最為言之鑿鑿的,是王铚的《默記》所記載的。開封府右軍巡院在審理歐陽修外甥女張氏與人私通一案時,軍巡判官孫揆只是判了張氏跟仆人陳諫私通,沒再牽扯其他事情。當時宰相得知后大怒,再命太常博士蘇安世前往復查。于是,又把張氏牽扯到歐陽修的陳年舊事全都翻了出來。宰相不過癮,又派了宦官王昭明前往監(jiān)督。目的是為了利用王昭明曾經(jīng)受過歐陽修的鄙視,借刀殺人。但是,王昭明去了之后,看到安世提供的勘案文牘,大為吃驚,說自己在皇帝身邊,沒有三天不說到歐陽修的,現(xiàn)在看了這些文牘,明顯可見是為了迎合宰相意圖,羅織罪名,“加以大惡”。他表示擔心,怕自己將來會因此不得好死。蘇安世聽說后,也非常害怕,不敢更改孫揆所判,最后只是就歐陽修挪用張氏資產(chǎn)購買田產(chǎn)立門戶之事進行判決。

    清官難斷家務事,皇帝也止息不了丑聞的傳播。曾敏行《獨醒雜志》記載:歐陽修執(zhí)政期間,御史大夫拿丑聞說事,歐陽修本人上書力辯。宋神宗曾幾次給他寫親筆信:“春寒安否?前事朕已累次批出,詰問因依從來,要卿知。”又:“春暖久不相見,安否?數(shù)日來以言者誣卿以大惡。朕曉夕在懷,未嘗舒釋。故累次批出,再三詰問其從來事狀,迄無以報。前日見卿文字辨要明,遂自引過。今日已令降出,仍出榜朝堂,使內(nèi)外知為虛妄。事理既明,人言亦塞(“塞”字又改為“釋”),卿直起視事如初,毋恤前言。”

    從情理邏輯上推演,說歐陽修有那樣的丑聞,并不突兀。歐陽修跟宋代一般文人士大夫一樣,生活奢侈,愛好聲色,喜歡狎妓,作過不少抒情艷詞。身正不懼影子歪,身歪難求影子正。說這樣的人有點男女曖昧之事,洽乎情理,合乎邏輯,也能滿足人們普遍有的“唯恐天下不亂”、喜歡窺探他人私生活的心理。

    不過即使是在文人士大夫普遍風流的宋代,跟晚輩外甥女有染,也是莫大的污點,是嚴重違背道德倫常的穢行。歐陽修的丑聞,一定曾嚴重困擾過他,也困擾過他的家族及其子孫。時過境遷,在我們今天看來,丑聞幾乎只是人們茶余飯后的閑談資料,大多數(shù)人聽后,一笑了之,很少有人愿意扮演道德家,因此鄙視、憎恨歐陽修,不再讀他的詩詞文章,而對那些曾經(jīng)拿歐陽修的丑聞說事的人肅然起敬,刮目相看。歐陽修之所以為歐陽修,這是因為他做過一些漂亮的事情,寫過一些漂亮的文字。歐陽修主持科舉考試的時候,黜落若干已經(jīng)有些文名的舉子,也許有偏頗之嫌。但是,那一榜,他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這幾位日后在詩文上都有非凡的建樹,都躋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其中蘇軾更是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超級巨星。這足以證明,歐陽修是識得千里馬的伯樂,不是誤人子弟的平庸考官。

    當代頗有幾位從事文字寫作的名人,也受到了某些負面新聞的困擾。這里,我真誠奉勸他們:辯解、訴訟,都解決不了問題,基本上是無益的。做幾件漂亮的實事,寫幾篇經(jīng)得住時間考驗的文字,才是當務之急,要緊之事。【原標題:歐陽修的性丑聞】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聊城新聞網(wǎng) 2013-05-20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