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從義結金蘭到反目成仇:蔣介石與馮玉祥二十年之分合

2013/6/18 9:00:39 點擊數(shù): 【字體:

從義結金蘭到反目成仇:蔣介石與馮玉祥二十年之分合
蔣介石、馮玉祥。

    現(xiàn)有的資料顯示,蔣介石與馮玉祥之間最早的聯(lián)系始于1926年6月3日,當時廣東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闿和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電邀人在蘇聯(lián)的馮玉祥赴廣東共籌“北伐”大計。其后更于1928年2月18日,“互換蘭譜,結為異姓兄弟” 。自此一直到1948年9月1日,馮玉祥在黑海敖德薩港附近因蘇聯(lián)“勝利號”輪船起火去世,兩人交往一共二十年又六個多月。

    正如臺灣“中研院”陶英惠在《蔣介石馮玉祥交往實錄:蔣馮書簡新篇》中所言:“在這二十多年中,他們兩人、時而兵戎相見,時而握手言和,反復較量,可以說恩怨一直不斷,最后終于分道揚鑣,徹底決裂。”

    眾所周知,蔣介石和馮玉祥,在中國近代史上曾是舉足輕重的風云人物,是民國時期左右政局之人,分別代表了中央(黃埔)、國民(西北)兩個軍系的領袖。他們同另外兩大派系閻錫山(晉軍)、李宗仁(桂系)一起,各自手握重兵,雄踞一方。

    蔣馮兩人之分合,影響民國政局至深。正是如此,有關兩人公私來往函電,頗具史料價值。然而,如果不加以詳細的注解,實在難以說明他們二人之間交往的真相。所幸任職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輯注者陶英惠教授,終于為這批函電整理出一條清晰可辨的脈絡。同一封電函內(nèi)容,陶英惠會對照相關書籍資料,力求找出電函所指究竟為何,以及電函內(nèi)容產(chǎn)生的前因后果和各方的真實意圖,讓讀者在閱讀時,對蔣馮兩人的歷史角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并對研究中國現(xiàn)代史者,提供一份難得的資料。

    正是通過陶英惠對1926-1948年間蔣馮書簡的搜集、整理和注釋,不難發(fā)現(xiàn):蔣馮兩人從北伐戰(zhàn)爭時期南北呼應相見恨晚、惺惺相惜而義結金蘭;到中原大戰(zhàn)期間為了不同利益而相互傾軋,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兵戈相向;進而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再度攜手,推心置腹;最終卻在國共內(nèi)戰(zhàn)時期因政見不同而徹底決裂。正所謂,蔣馮之間復雜關系,堪稱中國現(xiàn)代社會變遷的一個縮影。

    北伐時期:蔣“捧”馮到鄭州結盟

    1927年之時,蔣介石和馮玉祥頭上都頂著“總司令”的頭銜,這是早期蔣馮電文多以蔣總司令、國民聯(lián)軍馮總司令開頭的原因。

    不同之處在于,蔣介石當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而馮玉祥是國民聯(lián)軍的總司令。

    蔣介石的崛起同黃埔軍校分不開。孫中山為建立革命武力,于1924年6月成立黃埔軍官學校,任命蔣介石為校長。同年10月,軍校學生平定廣州商團事變,蔣介石的黃埔系開始嶄露頭角。1925年2月,蔣介石率軍校教導團以及粵軍第一次東征,連戰(zhàn)皆捷;6月,蔣介石又討平了楊希閔、劉震寰的叛亂,鞏固了廣東這塊革命根據(jù)地的同時,也為自己后來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馮玉祥成為國民聯(lián)軍的總司令頗有一番曲折。

    馮玉祥本名馮基善,字煥章。1882年出生于河北保定,十一歲因家境貧寒失學,只得住在父親的營盤里自修功課,其父希望替他補上兵額,領得一些“恩餉”以補助家庭用度。當時他父親所在的清朝保練軍是著名的“父子兵”,一般人是很難補得上的。后來營中終于有了一個缺額,管帶苗某就說:“這回該叫馮大爺?shù)膬鹤友a上去。”主管人員問:“叫什么名字?”苗管帶一時想不起來,又怕耽誤這一機會,就隨手寫了“馮玉祥”三字。從此,這個名字就正式使用起來。

    從軍之后,馮玉祥歷任哨長、隊官、管帶、協(xié)統(tǒng)、師長,一直做到陜西督軍、河南督軍、陸軍檢閱使等,以治兵嚴厲聞名。1924年9月,北洋軍閥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馮玉祥以直系部將,率所部自古北口班師回京,與老同盟會員胡景翼、孫岳兩軍會合,號國民一、二、三軍,趁機倒戈,反吳佩孚發(fā)動首都革命。從此,國民軍成為新興崛起的獨立軍系。1925年1月,馮玉祥專任西北邊防督辦,將國民一軍各部統(tǒng)轄于西北邊防督辦署,改稱為西北陸軍。

    1926年初,由于曹錕、吳佩孚的直系聯(lián)合張作霖的奉系在華北夾擊馮玉祥的國民軍,廣東的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指出,“國民軍退出京津,尚未被完全消滅前,英、日兩國比協(xié)定以奉軍對西北之國民軍,以吳佩孚對南方之廣東革命軍,故應聯(lián)絡國民軍,使其退守西北,保留固有之勢力;并于三個月內(nèi)出兵北伐,在吳勢力尚未充足之際,一舉占領武漢。”

    正是如此,1926年6月3日,蔣介石電邀馮玉祥來粵共籌大計。6月11日,人在蘇聯(lián)莫斯科的馮玉祥復電:“我救國軍隊非會師武漢,不能達救國之目的。”并電文派李鳴鐘、劉驥全權赴粵會商。按照陶英惠教授的理解,蔣介石與馮玉祥互通函電,“可能自此始”。

    其后,7月9日,廣東國民政府誓師北伐。這年的9月16日,馮玉祥自蘇聯(lián)歸抵五原,17日就任國民聯(lián)軍總司令。實際上,國民政府誓師北伐之時,國民軍正在與直奉聯(lián)軍酣戰(zhàn)。誓師之后的馮玉祥,收拾殘局,重整旗鼓,正式加入國民革命行列,平定甘陜,出潼關而鏖戰(zhàn)中原。

    這一時期,蔣介石對馮玉祥可謂“贊譽有加”,其在1926年12月6日的電文中就寫道:比聞督師出陜,節(jié)麾載道,風威所播,遐邇欽崇。吾兄救國之赤誠,奮斗之熱忱,西北推為柱石,同僚視為導師。

    1927年,中國的政治局勢已經(jīng)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國民黨分裂成武漢和南京兩派—寧漢分流,再加上占據(jù)北方的張作霖,出現(xiàn)了3個政權對峙的局面。統(tǒng)轄豫陜甘三省,控制著隴海、京漢鐵路交叉口的國民黨員馮玉祥,一下子成為南京蔣介石和武漢汪精衛(wèi)都極力爭取的對象。

    1946年9月14日,馮玉祥攜夫人李德全、參議馮紀發(fā)等八人抵達美國。

    不過,蔣馮最后的決裂是在1947年。 這一年的9月9日,馮玉祥在美國組織“華僑和平民主協(xié)會”,以促進其呼吁美國政府停止對中國之一切援助。其后,又多次在美國街頭發(fā)表演講,呼吁美國民眾不要支持蔣介石。

    1947年11月12日,蔣介石以其反政府言論和行動,過于離譜,撤銷了其赴美考察水利專使名義,令即回國。馮玉祥不予理睬,隨即國民黨開除了馮玉祥的黨籍。1948年元旦,李濟琛領導的“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馮玉祥被選為中央委員之一。

    2月8日,馮玉祥在《紐約下午報》發(fā)表了一封致蔣介石的公開信,信中馮玉祥指斥蔣介石撕毀了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部議案和諾言。要求蔣介石,“下野,立刻離開中國,把所有的交還人民!如果你仍是基督信徒的話,那么,你應該向上帝招認你的罪過。”

    信中,馮玉祥告訴蔣介石,我寫給你這一封信,或者是最后一封信。沒想到,一語成讖,1948年9月1日馮玉祥在黑海敖德薩港附近因蘇聯(lián)“勝利號”輪船起火去世。本報記者 嚴友良【原標題:從義結金蘭到反目成仇:蔣介石與馮玉祥二十年之分合】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時代周報 2013年04月1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