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在河南石佛村建起工作室后,他習慣了在紐約3個月、石佛3個月的交替生活。這次回紐約,黃國瑞仍在馬不停蹄地為石佛奔波著,幾件大事也已敲定。“現在有兩件大事完成了,第一,政府把石佛電影院交給河南石佛藝術公社,我們現在正在設計方案,要把這個極具特色的電影院改造成河南石佛當代美術館。第二,石佛藝術家在紐約當代藝術聚集地——蘇荷區的展覽時間敲定,定在紐約時間2008年1月10日至1月24日。這兩件事對石佛的發展將起到轉折性的意義。”
黃國瑞在忙,村里的藝術家也沒閑著。裴凱,24歲,山西長治人,河南石佛藝術公社的一員。在村子里租了一段畫室后,他現在正忙著建自己的工作室。
裴凱今年剛從大學畢業,來石佛村半年多,但他已參加過兩次畫展。“這在過去我想都不敢想。按畫家發展的老路子,有的畫了半輩子也不一定能參加畫展。
走在石佛村里,每條道路上幾乎都能遇到藝術家。據了解,石佛目前入住的藝術家已突破100人。
9月中旬,黃國瑞將從紐約回石佛。這次和他一同回來的,還有美國當代藝術評論家查爾斯,旅美藝術家楊識宏等人,黃國瑞特意邀請他們為村里的畫家做講座。“這種交流和學習會經常發生,希望村里能涌現一批國際當代藝術家。去年我的一幅畫在紐約賣到23萬美元,我希望更多村里藝術家作品的價格能超越我。”黃國瑞說。
記者:在過去的3年里,你覺得你最大的成長是什么?
黃國瑞:河南石佛藝術公社建成后,我開始了在紐約3個月、石佛3個月的交替生活。一邊是國際大都市、當代藝術的聚集地,一邊是純粹的中國鄉土農村,東西方文化的強烈碰撞影響著我的創作觀念和思維方式,我的藝術爆發力也變得更強。
記者:你對自己將來的生活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黃國瑞:石佛步入到科學、有序、健康發展的軌道上和國際當代藝術進行對接,并帶動整個河南當代藝術的騰飛。到那時,我這只“領頭羊”可以隱身了,真正回歸到一個純粹的、休閑的藝術家生活中去。
記者:你對東方今報的成長有什么期待?
黃國瑞:希望貴報能在文化界的報道中起“領頭羊”的作用,對河南的新思維、新觀念給予關注、通過報道加以引導。□今報記者 楊海霞/文【原標題:三浴三釁 叩迎藝術石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