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連池先生去世后,朱超倫、耿玉卿、虎美玲、李樹建、任宏恩、賈廷聚、程林遠等河南藝術家紛紛前往吊唁,寄托哀思。
朱超倫(作曲家):
小蒼娃,曲劇界中一魁首
若論海連池老師的表演,莫過他塑造的小蒼娃這一角色。海老師刻畫的小蒼娃,不僅有丑角的幽默,更散發著善良、正義的力量,這也是大家都喜歡這一角色的原因。海連池老師創立的海派藝術,更是別具一格,我和他不是一個劇種的,但我希望海派的后人們能踏著海老師的腳步,創造出曲劇新的經典。
耿玉卿(作曲家):
有天分,聲音堅實穿透力強
海連池老師出身草根,家境不好,卻與曲劇有著“天生喜歡、天生聰明”的緣分。他的聲音堅實渾厚、穿透力極強,在那個沒有麥克風、“吐字不清等于鈍刀殺人”的年代,聽海老師唱戲無疑是一種最簡單的享受。生活中,海連池老師簡單樸素,不講究吃穿,為人也大大咧咧。正是這種來自農村、渾然天成的習慣,讓老海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渾身上下都是戲。
虎美玲(豫劇表演藝術家):
很執著,舍不得停下演出
老海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人,一心搞藝術,一直到老。我經常勸他:“退休了,身體不好就不要累著自己。”可他一直舍不得停下演出,經常一天演出兩三場。海老師對人很樸實,不做表面功夫,說實話、做實事。
李樹建(豫劇表演藝術家):
去茶樓,只為培養年輕演員
在曲劇界“有精神缺精品”的現實困境下,海連池老師的去世,無疑是河南戲曲極大的損失。一曲《卷席筒》,讓全國人民都知道河南有個曲劇。作為曲劇界的領軍人物,海老師60多歲時每天都還要去戲曲茶樓演出,他不缺這個錢,只是為了跟年輕演員多接觸,培養年輕演員。
任宏恩(豫劇表演藝術家):
疼老伴兒,鄰里相處樂于助人
我和海連池老師是鄰居。他身體一直都不好,大把大把地吃藥,在一起鍛煉時,走個三四百米都要歇好一會兒。他老伴兒身體也不好,家里請了兩個保姆。老海一直很擔心老伴兒的身體:“我不能走了,我還要照顧她和孩子。”平時鄰里相處,老海很樂于助人,大家都愿意和他接觸。老海走了,我失去了一個好鄰居,失去了一個好戰友。
賈廷聚(豫劇表演藝術家):
忍病痛,從來都是快樂的
海連池老師做過兩次大手術,摘過一個腎。可是面對病魔,他都可以用不屑一顧來形容。別人生病都喜歡呈現自己的苦痛,可是海連池老師卻從不多談自己的病,看著他總是快樂的、堅毅的,跟沒事兒人一樣,該演出就去演出,誰也擋不住。
程林遠(評論家):
老小孩兒,臺上臺下一個樣
海連池老師就是個老小孩兒,一喊他“小海兒”,他就樂呵呵的。臺上臺下他都一個樣,喜歡冷幽默,喜歡和大家插科打諢,沒有那種藝術家居高臨下的距離感。□見習記者梁寧【原標題:朱超倫耿玉卿等河南藝術家緬懷老朋友海連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