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風行水上》中的散文無論在內容上,還是文體上,對于當代散文創作來說,都具有創新意義。作者調動了他作為小說家的一些寫作技巧用到散文上,如講究敘事的故事性、懸念、動作性細節,掌握敘事節奏,讓文本好看,引人入勝。作品竭力追求表現生命原生態的豐富性和粗礪感,盡可能地保持住特定環境下的氣味、色彩、感覺、情景,讓現場感、質感、生命的鮮活感更為突出。另一方面,盡可能保持作家自己的當時當地的真實感覺,以強化真實性和感染力。各篇文章涉及鄉土、動物、植物、環保、人物等方面,筆墨自由,情趣盎然。
鄭彥英說:“哪種方式更能傳達生命個體對世界的感覺,我就用哪種方式,不經意忽略了散文寫作的規范和防守,卻完整地記錄下了生命的原生態感覺。北宋蘇洵說:‘天下之無營而文生者,唯水與風而已。’這組散文的寫法也是‘無營’的。”鄭彥英覺得這些散文像未曾切割的毛邊書一般,保留了生活的本真面目,故稱之為“毛邊散文”。這些“毛邊散文”在雜志上發表后,在讀者中產生了較大的反響。
鄭彥英這樣表達他對漢文字的熱愛:“在我的幼年時期,我就對漢文字產生了發自內心的崇敬。這種崇敬直接促成了我對學習的不斷努力和上進。如今,漢文字已經成了我安身立命之本。在日漸喧囂的塵世里,我讓自己安靜下來,我要用我熱愛的漢文字,表現出我眼中和心中真正的世界。我嘗試過多種表現方式,歷經數年,最后發現,完整地記錄、表現生命感覺的原生態,會讓我在寫作中激動并快樂著。這種激情和快樂,滋潤著文字,也滋潤著我的生命,并期待著去滋潤讀者的眼睛和心靈。” 楊文【原標題:鄭彥英:開創“毛邊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