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后的日子里,魏巍的名字越傳越廣,傳向了世界。
我也有過軍旅生活,因此我對這位軍旅生活作家崇敬至深。和許多讀者一樣,我讀過他的代表作《誰是最可愛的人》和他的一系列優秀作品,他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事跡,對我啟發至深,鼓勵之大。
魏巍創作長篇小說《東方》之前,曾在邢臺體驗過一段生活。九十年代初,我將他在邢臺體驗生活的這一經歷,寫成文稿,刊登在了《牛城晚報》上。
轉眼又一個春季。偶然的一天,我突然一個奇想從腦海躍出:“將自己搜集編寫成的抗日戰爭故事集成文稿,寄給魏巍看看,哪怕他能給我一句評語也好,對自己也是很大的啟發進步……”我按照打聽到的準確地址,給魏巍寫去了信。
信發出后,我后悔不該寫那封信。心想人家魏巍是全國著名的大作家,自己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讀者,人家怎能瞧得起自己?會給我復信嗎?恨自己當初不應該那樣冒失。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信發出不久,魏巍便委托他的女兒魏平給我寫了回信。信中說她爸爸近幾年疾病纏身,視力受到影響,難以看長篇文稿,代向我表示歉意。
這一封不到百字的信,我覺得意義極大,我十分理解他老人家的身體現狀,他雖沒答應為我看稿,可對我的唐突并沒惱怪,反而讓我深受感動。我將信的內容及信封下沿“北京軍區政府部”七個大字,端詳了好幾遍。
我覺得,此信來之不易,我要將它當作一件寶貝存放起來,作為永久的紀念。
2008年8月下旬,我從《牛城晚報》上看到轉載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文《“最可愛的人”魏巍走了》一文,讓我的心陡然難受起來。
這篇消息還告訴讀者,北京軍區要在大禮堂設靈堂,連續七天進行吊唁,紀念這位著名的作家。我當即寫出吊唁信,寄給魏巍女兒魏平,對他的父親這位當代革命作家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在發給魏平的信中,我寫了這么幾句話“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我曾給你爸爸去信一封,請求你爸爸為我看書稿。你爸讓你給我回信,說他已年老有病,因視力差不能看長篇文章,讓你向我說明情況并表示歉意。雖沒得到你爸爸這位高師的指點,但能給我一個回信,我就感到十分感動和滿足了。這事讓我一生難忘。”
讓我沒想到的是,二十天后,魏平連著寄來兩封信,還寄來一本十六開紙大的書,書名《魏巍》。那本書是用又厚又白又光的高級紙張印成的,書中有一幅幅魏巍不同生活側面的圖片,有簡潔的文字解說,上面記載了魏巍一生所走過的輝煌路程和他的閃光生活片斷。
魏平在第一封來信中,將我向她說那一年她爸爸讓她與我復信,直到她爸爸去世后,我給她寄去追悼信一事連在一起,說“……你能將復信一事,在心里牢記這么多年,可見你的真誠!”
魏平為我寄信又寄書,我非常感動。這年11月的一天,我進京到中國文聯出版社聯系出書一事。辦完事后,我想乘車去看望魏巍老伴和他的女兒魏平,可能否見到她們,我心里沒數。
來到軍區南大門時,已是下午4點鐘。我向警衛室哨兵出示了身份證還有魏平給我的復信。
哨兵客氣地對我說:“老師傅!很理解你的心情。可首長離世不久,家里人生活需要安寧,一般別去打擾他們。你去吧!”我心想也是,別打擾她們了,還是走吧。
可走了一截路,我有些不甘心,又轉身重返軍區門口。再一次懇求說:“我從邢臺那么遠來了,還是讓我看一看魏巍一家人吧……”許是被我的誠心打動了,哨兵竟爽快作答:“這樣吧!我給軍區政治部打個電話,叫政治部給他家打個電話……”
魏巍家人來了電話:“你是邢臺來的那位同志吧?你剛才轉來的花生米我收到了。”我一聽是一位大娘的回話(魏巍老伴)心里一陣驚喜,便用重音回答:“是!大娘。”隨之大娘又問:”你在軍區哪個大門前?”我告訴她在南門。她讓我在那里等會兒,隨時派車來接我。約10分鐘過后,一輛白色小車駛來。車停了,從車里出來一個小伙和一名解放軍。小伙說他是魏巍的外甥,專門來接我的。隨后,我和他們上了車。
小車沿著好大的山坡,繞來繞去,轉了不少彎子,到魏巍家院旁停下。魏巍的家院,坐落在半山腰上。
我在魏巍家停留時間雖很短暫,受的啟發卻一生難忘。我看到著名作家魏巍的家,陳舊的房子里沒一件像樣的家具擺設,比平民百姓的家還一般。在屋里的一面墻上,掛有一張魏巍的遺像,是灰黑色,像是鉛筆畫。在另一屋的墻上,掛有一幅上書:“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毛主席詩詞。
我與(魏巍老伴)大娘說了一會兒話后,我問她女兒魏平在家沒?她說魏平在婆家,到這里來,坐車至少一小時,一個月才來一次。眼下一個外甥住在這里,和一鄉下保姆照料她的生活。我這次來本想與魏平見一面,然而遺憾的是卻沒見成。
離別時,大娘說:“你在家吃飯吧?別嫌不好!給你做點家常便飯。”這一句聽起來很平常的話,感動了我這么多年!我雖沒吃飯,但心里卻無比高興。
我走時,她的外甥用小車送我出了北京軍區的大院,還為我找了一家住宿的旅館。袁炳淑【原標題:我與著名作家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