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超化吹歌”傳承青黃不接

2013/6/21 16:15:17 點擊數: 【字體:


    中新網鄭州9月14日電(崔巖新)河南省新密市超化吹歌被稱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它保留了許多中國傳統音樂的符號,2007年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日,記者在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鎮采訪時了解到,就是這個有著中國民族器樂活化石美譽、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的吹奏樂表演形式卻面臨著會演奏者寥寥,傳承青黃不接的困局。

    超化寺吹歌,又稱超化吹歌,起源于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利用我國上古時代發明的樂器——管子為主奏樂器,結合笙、笛、簫等吹奏樂,配合韻鼓、云鑼、鑼、釵、鈸、編鐘等打擊樂器,進行演奏的中國古代民族交響樂。

    據了解,早在5000年前的黃帝時期,超化吹歌的主奏樂器管子就已經發明;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超化吹歌的前身“鼓吹曲”,就已經是高貴的皇家音樂;到了1500年前的超化寺鼎盛時期,超化吹歌即已進入超化寺,成為寺廟音樂;歷史進入600年前,明代早期,吹歌這種古代中國音樂的形式,已經公然地走出了它高貴的象牙塔,流入民間,超化鎮在這時就有“吹歌社”出現,服務于超化地區的寺廟和神社。

    經過一代代傳承,超化吹歌,到現在,仍然完整保存了30多個曲牌,分為宮庭類型、寺廟類型、民間類型,體現了宮庭音樂的典雅,寺廟音樂的莊重,民間音樂的歡快喜慶。它們仍然保留著許多中國傳統音樂的符號,也因此超化吹歌被稱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2007年,超化吹歌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記者了解到,由于超化吹歌比較難學,它的傳承面臨著斷代、青黃不接的困局。

    鄭州市音協負責人對記者說,超化吹歌很復雜,學起來比較難,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學,所以會吹著寥寥。現在,在整個十幾個人的吹歌隊伍中,有商人也有農民,他們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也只能是偶爾吹吹。

    另外,吹歌的行規很嚴,到現在,超化吹歌還保留著“不為紅白喜事演出”的傳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流行和推廣。

    超化吹歌面臨的困局已經引起了河南省新密市相關部門的重視。新密市陸續建立了保護組織,制訂了保護措施和計劃。完【原標題: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超化吹歌”傳承青黃不接】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0-09-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