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耳忍小忿以成大事
2013/6/24 15:30:1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張耳和陳余,都是魏國的名士,秦國滅了魏國,就重金懸賞購買兩人的頭顱。兩人改名換姓逃到陳國,靠當地方上的看門人維持生活。有一天,一個官吏因為陳余犯了過錯而鞭撻他,陳余怒不可遏,欲起而反抗。張耳暗暗踩了他一腳,示意讓他忍耐。那個官吏走后,張耳就將陳余引到桑樹下面,數落他一頓:“當初我和你是怎么說的?今天受到一點小小的污辱,就想因為一個小官吏而死嗎?”
越王勾踐十年臥薪嘗膽,韓信在家鄉淮陰受胯下之辱,都是能忍受小恥辱而成就大業。陳余浮躁淺露,比張耳差得遠了,所以后來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張耳輔佐劉邦成了開國之臣。陳余一直輔佐趙歇王,后來被韓信斬首。
寬容的智慧:“小不忍則亂大謀”。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時而留有用之身。忍一時之小忿,終得有出頭之日。【原標題:張耳忍小忿以成大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浪讀書 2008年09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