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后唐莊宗李存勖的老婆劉氏,亦即劉皇后,是個貪卑之人。據(jù)說,為了掙錢,她經(jīng)常派人從事商業(yè)販賣。她甚至將干鮮果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出售,以證明產(chǎn)品的正宗。劉皇后很有經(jīng)營意識和品牌意識,但作為皇后,這么干實在讓人不齒。在一般人的概念里,小官僚貪財尚可理解,你都是皇后了,還需要這么多錢嗎?手頭的錢都用不完,你還憋著勁兒地掙錢,你到底要干什么?
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都是問題。我不說,你懂的。不過,從一個人的需要,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格局。一個人需要什么,在乎什么,是眼界問題,也是格局問題。有什么樣的眼界,就有什么樣的格局,有什么樣的命運。
來看看宋太祖趙匡胤的兩件事兒。有人偷偷摸摸地送給趙匡胤一根拐杖。趙匡胤說,我還沒到歲數(shù),腿腳也還利索,送我拐杖做什么?那人神秘地演示了一下。原來,拐杖暗藏機關(guān),按動機關(guān),里面立刻露出一把锃亮的寶劍。趙匡胤笑道,東西倒是不錯,但你覺得我需要這個嗎?如果真需要的時候,這個東西還管用嗎?
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對于大人物來說,是件很難得的事兒。
宋朝京城苑東門庫,是貯存毒藥的地方。這些劇毒草藥都是兩廣和四川等地的官員進貢來的,每三年進貢一次。外官進奉,內(nèi)官接收,大家都沒覺得有什么不妥。一天,趙匡胤聽說還有這么一個府庫,便下令毀棄府庫,將毒藥焚燒后棄于遠郊,并做標識以免牲畜誤食。他的理由是,毒藥是前代(五代十國時期)皇帝用來殺害大臣的。如果大臣有罪,當眾公布罪行,明令正法,根本用不著偷偷毒死這種方式。皇帝這么干,法令還怎么推行?王國華【原標題:趙匡胤知道自己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