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屈春山:矢志不移文學路 癡情揮灑寫春秋

2013/6/27 15:39:29 點擊數(shù): 【字體:

屈春山:矢志不移文學路 癡情揮灑寫春秋
屈春山在“春萌齋”書房查閱資料。
屈春山:矢志不移文學路 癡情揮灑寫春秋
作家學者屈春山。
屈春山:矢志不移文學路 癡情揮灑寫春秋

1991年,屈春山和焦裕祿的扮演者李雪健陪同焦裕祿的女兒焦守鳳觀看電影《焦裕祿》。本版圖片均由屈春山提供。

    在70年的人生歷程中,他當過記者,做過編輯,并在黨政部門任過職;任憑人生的角色如何轉(zhuǎn)換,始終不變的是他對文學的炙熱信念和孜孜追求。這種信念和追求反映在他對設立開封菊會的呼吁中,反映在他對焦裕祿精神的弘揚中,反映在他對李公濤精神的宣傳中,反映在他勤耕不輟創(chuàng)作出的30多部文學專著、影視作品中。他就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屈春山。《開封畫卷錄》、《開封旅游指南》、《宋都風情》、《菊城賦》、《汴梁舊事》、《詠汴詩選》、《焦裕祿》、《包公正傳》、《血灑東京》、《皮定均》、《翰園之父》……元旦前夕,在屈春山的書房里,從一部部作品開始,他熱衷文學、矢志不移的壯闊人生便緩緩展現(xiàn)在眼前。

    大學時代與文學結緣

    屈春山是尉氏人。1960年8月,他接到開封師范學院(即河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中文系60級的一名學生,并擔任該年級團分總支宣傳委員,這為屈春山創(chuàng)造了一個學習鍛煉的好機會。

    當年,年級團分總支創(chuàng)辦了《東風報》,屈春山擔任主編。在那塊版面精致的黑板報上,屈春山發(fā)表了自己的處女作,鍛煉了報紙設計能力,與文學正式結緣。《東風報》版面精致,內(nèi)容豐富,形式新穎,每刊發(fā)一期都贏得師生的一致贊譽,這進一步激發(fā)了屈春山的創(chuàng)作熱情。“河南大學是培養(yǎng)我的搖籃!”提起那段歲月,屈春山充滿感激。

    大學畢業(yè)后,屈春山被分配到位于廣州的中共中央中南局機關報《羊城晚報》,后又到《南方日報》工作。他既當過記者又當過編輯,一干就是10年。其間,他和著名散文家秦牧交往非常密切,秦牧那一篇篇充滿“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的優(yōu)美散文常常吸引著他,并深深影響著他。在這種采編工作中,屈春山逐步走上了文學之路。

    弘揚焦裕祿精神 彰顯時代主旋律

    開封有一句民謠:“古有老包,今有老焦,現(xiàn)有公濤。”令屈春山頗為自豪的是,自己的創(chuàng)作在這3個開封傳奇人物的精神弘揚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74年,中共中央中南局撤銷,屈春山調(diào)到開封地委工作,任開封地區(qū)群藝館副館長、開封地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同時擔任《遍地紅花》(《中岳》文藝雜志前身)主編一職。

    當時,適逢焦裕祿同志逝世十周年。屈春山負責起紀念焦裕祿逝世十周年文藝刊物的編輯工作,開始正式接觸焦裕祿同志的事跡。在編輯過程中,他一個人與開封地區(qū)10個縣的文化館聯(lián)系約稿,并負責編稿、校稿,白天跑、晚上熬,忙得不亦樂乎。兩個多月后,在焦裕祿同志逝世十周年大會上,當裝幀精美的《紀念焦裕祿逝世十周年文藝作品選》分發(fā)后,很多人認識了屈春山,對這個年輕人的工作能力給予了肯定和認可。

    “說句心里話,我對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直懷有深深的感情,覺得開封是焦裕祿精神的發(fā)祥地,自己有責任有義務把他的事跡創(chuàng)作成文藝作品,使焦裕祿精神更好地發(fā)揚光大。”作為土生土長的開封人,屈春山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上世紀90年代初,全黨、全國再次掀起學習焦裕祿的高潮。時任中共開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屈春山根據(jù)市委領導的要求,立即組織成立了電視劇《焦裕祿》創(chuàng)作組,并擔任組長。創(chuàng)作組的同志們團結合作、日夜奮戰(zhàn),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就創(chuàng)作出了電視連續(xù)劇《焦裕祿》文學劇本。經(jīng)過幾個月的艱苦拍攝,由中共開封市委宣傳部和河南電視臺聯(lián)合錄制的電視連續(xù)劇《焦裕祿》很快就在中央、省、市電視臺播出,受到了一致好評,并一舉囊括全國第十一屆“飛天獎”一等獎、全國首屆精神產(chǎn)品“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電視劇獎及中南六省電視劇“金帆獎”一等獎3個大獎。

    《焦裕祿》電視劇文學劇本被在北京的華夏出版社的一位編輯偶然看到,馬上意識到里面所蘊含的巨大社會價值,于是要求屈春山立即改寫為紀實文學《焦裕祿》,并坐等出稿。正值酷暑,屈春山揮汗如雨,親自執(zhí)筆,連續(xù)奮戰(zhàn)15個日日夜夜,終于使這位編輯拿到了滿意的稿子。而該書出書之快、規(guī)格之高,也是始料未及的。20多天后,新華社播發(fā)消息,紀實文學《焦裕祿》出版,鄧小平同志題寫書名,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題詞,時任中組部部長呂楓寫序。不久,弘揚焦裕祿精神的座談會和紀實文學《焦裕祿》首發(fā)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顧委、中組部、中宣部的主要負責同志及河南、山東省委的負責同志出席了座談會,時任中顧委副主任宋任窮作了重要講話,屈春山應邀參加了這次座談會。首都幾十家新聞單位在重要位置報道了此次活動,新華社為此發(fā)了通稿。在第五屆全國圖書“金鑰匙”獎評比中,該書榮獲二等獎。之后,屈春山又應河北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之約,出版了長篇傳記文學《人生楷模焦裕祿》、《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等著作。同時,他還寫了《謁焦裕祿烈士墓》、《錦繡綠洲迎客來》、《蘭考紅色旅游線抒懷》等多篇散文發(fā)表在報刊上,為弘揚焦裕祿精神作出了貢獻。

    呼吁設立開封菊會 展示開封美麗畫卷

作為地地道道的開封人,屈春山對開封情有獨鐘,正如他在《開封頌》一文中所寫:“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就從這兒發(fā)源,而古都開封,正是這座搖籃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熱愛開封,她是我的故鄉(xiāng),她的乳汁哺育了我,是我的根之所在,是我生活的基地、創(chuàng)作的源泉。我要用手中的筆,描繪出今日開封的壯麗畫卷。”屈春山的作品緊緊圍繞開封來展開,在他的筆下,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親切靈動,盡展風情,充滿詩情畫意。而將此體現(xiàn)得淋漓極致的,莫過于他的散文。

    開封是菊城,最能展現(xiàn)開封神韻與風采的便是菊花。在走過30年歷程的今天,開封菊會已經(jīng)成為世界了解開封的知名品牌和靚麗名片。提起菊會,不能不提屈春山,不能不提他的散文。

    那是1981年,屈春山把在禹王臺公園菊展中看到的美好景色精心提煉,揮筆寫就了《爛漫秋花勝似春》。他文章中對大立菊、懸崖菊、多朵菊等作了大量的鋪陳描繪,華麗的辭藻、唯美的意境,令人讀來口舌留香。此文一出,即被當時最為權威的天津《散文》雜志刊登。1982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祖國各地》節(jié)目和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河南風光》節(jié)目相繼播出此文,引起強烈反響,全國人民不禁對古都開封悠然神往,在自古酷愛養(yǎng)菊的開封人民中競相傳誦,引發(fā)了大家的熱烈討論,“把菊花定為市花”、“舉辦菊會”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1983年,開封市七屆人大常委會十七次會議順應民意,決定命名菊花為開封市市花,同時,確定在當年秋季舉辦開封首屆菊花花會。

    1983年10月,開封地區(qū)撤銷,屈春山調(diào)任中共開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并擔任首屆菊會組委會副主任,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菊會。從擺放到布景,他都事必躬親。在開幕式上,他以主持人的身份向國內(nèi)外嘉賓介紹了開封首屆菊會,掀開了開封菊會的輝煌篇章。

    屈春山在許多報刊上發(fā)表文章,多次用激情昂揚的語言對開封“十里長街十里花,十里花香飄萬家”的美景作了詳盡描述,并先后出版了《菊城賦》、《宋都風情》、《詠菊詩選》等專著,大大提升了開封菊花的知名度和古都開封在國內(nèi)外的影響力。

    除了菊會,屈春山的目光所及、筆端所觸,無不展現(xiàn)出對開封的無限熱愛和對開封發(fā)展的歡欣鼓舞。《鼓樓廣場抒懷》中鼓樓的繁華景象、《今日開封更壯麗》中新興工業(yè)的發(fā)展、《開封,這片土地》中對家鄉(xiāng)的熱情謳歌、《我是開封人》中對故鄉(xiāng)的癡迷之情……時至今日,我們?nèi)阅軓倪@些文章中感受到豐沛的情感,感受到開封緊隨時代發(fā)展的強勁脈搏。屈春山是這個城市發(fā)展的見證者,更是記錄者。

    屈春山的散文語言自然流暢,筆法雋永,充滿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他有近百篇散文及小說在中央及省、市廣播電臺播出,光錄音帶就滿滿一架子。屈春山將散文中有關開封名勝古跡的30余篇散文收集成冊,題為《開封畫卷錄》,他寫的35萬字的散文體集《開封旅游指南》,生動描繪了古汴滄桑、古都新貌、名勝古跡、黃河風情、流風遺俗、風味食品等,內(nèi)容豐富多彩,處處“鄉(xiāng)情濃似酒,華章頌汴州”,被譽為一部當代的《東京夢華錄》。1983年和1988年,這兩本書在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后,引起了強烈反響。

    屈春山的散文除在報刊上發(fā)表和在中央、省、市廣播電臺播出外,還有很多散文被選入《探勝錄》、《黃河風情》、《黃河戀》、《歲月有痕》、《霜菊爛漫》、《學生作文描寫大觀》等散文選集里。其中,《“沙城”國槐》榮獲全國“祖國環(huán)境美”有獎征文二等獎,《七步村軼事》榮獲河南電臺“三國勝跡”有獎征文特等獎。

    河南大學任訪秋教授、作家陳雨門先生等名家用“鄉(xiāng)志、鄉(xiāng)俗、鄉(xiāng)情、鄉(xiāng)音”8個字概括屈春山散文的特色。河南大學韓愛平教授這樣評價屈春山的散文:“屈春山對生他養(yǎng)他的故土懷著深深的熱愛和眷戀,他用他那飽含激情的筆,為故鄉(xiāng)開封描繪了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卷。賞讀他那一篇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品,就如同徜徉在古都開封的大街小巷,那鄉(xiāng)情、鄉(xiāng)音、鄉(xiāng)風是那樣的醇厚、親切、質(zhì)樸,讓你不知不覺陶醉其間,在飽賞開封古城醉人美景的同時,讓你得到豐富的知識營養(yǎng)和藝術上的盡情享受,讀后如同飲了一杯濃郁醇香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

    宣傳李公濤精神 塑造“文化愚公”豐碑

    愚公,是神話故事中那位意志頑強的老人;而在開封,街頭巷尾傳誦著“文化愚公”的傳奇壯舉。他就是歷經(jīng)20余年、創(chuàng)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民辦碑林 ”的李公濤。這座精神豐碑的背后,是屈春山持續(xù)發(fā)力的宣傳和關注。

    在中國翰園創(chuàng)建之初,屈春山便被李公濤聘為翰園碑林顧問,并擔任在汴常務顧問主任,為碑林創(chuàng)建獻計獻策。創(chuàng)建過程中,屈春山充分運用新聞媒體,動員和組織大規(guī)模的宣傳報道,大力宣傳公濤精神和翰園碑林建設成就。30年來,《開封日報》、《汴梁晚報》、開封電視臺、開封電臺、開封網(wǎng)站對此報道數(shù)千次。1994年8月15日,中共開封市委宣傳部向全市發(fā)出《關于深入開展向李公濤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通過一個月的集中宣傳報道,掀起了學習公濤精神的高潮。

    屈春山多次陪同李公濤出訪臺灣和韓國。1995年10月,屈春山陪同李公濤去臺灣舉辦“開封翰園碑林碑拓作品展”,他撰寫的《當代文化愚公——中國翰園碑林的創(chuàng)建者李公濤》長篇報告文學在臺灣《中央日報》上發(fā)表,長篇通訊《弘揚焦裕祿精神,甘當文化愚公》在臺灣《世界論壇報》上進行了連載,引起臺灣人民的強烈反響;1998年5月,屈春山陪同李公濤前往韓國首爾參加韓國碑林園舉辦的“98世界美術大展”開幕式;2006年6月,屈春山陪同李公濤參加韓國碑林博物館創(chuàng)建四周年慶祝活動……訪韓期間,韓國前總統(tǒng)金泳三親切接見他們,為此,屈春山撰文《中韓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國翰園碑林訪韓代表團散記》刊登在中韓兩國的報刊上,促進了中韓兩國的文化交流。

    在中國翰園30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中,每次重大活動都有屈春山的身影。1985年,屈春山參加了中國翰園刻碑工程動工典禮大會;1992年,屈春山參與籌備召開了中國翰園建園一期工程奠基典禮大會;1994年,屈春山參與了中國翰園建園二期工程;1996年,中國翰園工程建設指揮部成立,屈春山任副指揮長;2005年,屈春山參與籌備了“中國翰園碑林創(chuàng)建二十周年慶典暨當代文化愚公命名新聞發(fā)布會”……屈春山親眼見證了中國翰園逐步建成的整個過程,他為中國翰園建設付出了不可磨滅的心血和汗水。

    為使公濤事跡家喻戶曉,使公濤精神深入人心,屈春山多次與李公濤徹夜長談,創(chuàng)建中國翰園之初的決心、創(chuàng)建的每一步艱辛、家庭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這些暢談的內(nèi)容為屈春山提供了栩栩如生的寫作素材,并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先后編著出版了《中國翰園碑林》、《翰園魂》、《當代文化愚公李公濤》、《翰園之父》、《名人世界》、8集紀實電視系列故事劇《翰園魂》、大型畫冊《中國翰園碑林》等專著,并撰寫了大量文章在海內(nèi)外報刊發(fā)表,為系統(tǒng)宣傳公濤精神和中國翰園作出了重要貢獻。李公濤在文章的后記中這樣寫道:“大型畫冊內(nèi)容豐富,史料翔實,充分展示了中國翰園碑林二十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歷程,她是創(chuàng)建中國翰園的重要歷史文獻。春山賢弟在編輯過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辛苦,我和全家將永遠感激、銘記在心。”

    為使“文化愚公”的稱號更具權威性,屈春山作為碑林顧問主任,先后在開封、鄭州召開翰園碑林顧問座談會,廣泛征詢意見,并積極向相關部門建議,授予李公濤“當代文化愚公”榮譽稱號。終于,2005年,中共開封市委發(fā)出了向李公濤同志學習的決定;當年6月24日,開封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票通過,授予李公濤“開封市當代文化愚公”榮譽稱號,從而使這一稱號具有法定性、權威性、政治性、榮譽性、號召性、全民性、時空性。在全國眾多的學習榜樣中,以法律程序形成決議的極為罕見。至此,一座開封的精神豐碑被塑造成功。

    此外,屈春山還為眾多人物立傳。為再現(xiàn)發(fā)生在開封——原河南省城辛亥革命這一歷史事件的全過程,屈春山與張欣山不惜耗費10年心血,一舉寫就了長篇歷史傳奇小說《血灑東京》,通過傳奇性的故事情節(jié)、濃郁的開封風土人情,譜就了一曲緬懷開封革命先烈的贊歌,成為在小說美學上達到相當藝術水準的上乘之作,并在《鄭州晚報》連載、河南人民廣播電臺連播,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榮獲河南省首屆精神產(chǎn)品“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圖書、全國第二屆“小說連續(xù)廣播”節(jié)目“西夏杯”二等獎。

    為展示傳奇英雄皮定均的革命形象,屈春山不辭辛苦,用了近一年重走豫西路,寫成了長篇傳記小說《共和國傳奇英雄皮定均》,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并在河南人民廣播電臺連播,深受廣大讀者和聽眾的好評。

    老當益壯 最美不過夕陽紅

    退休后,屈春山并未停下忙碌的腳步,看書、寫作、練書法,也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忙碌而充實。

   受河南人民出版社之約,屈春山花費一年多,到河大圖書館、開封圖書館、開封檔案館查找資料和老照片,出版了含有30多萬字、300多幅老照片的《老開封——汴梁舊事》一書。作為河南老城系列叢書之一,此書圖文并茂,一經(jīng)出版,就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

    屈春山是一位老新聞工作者。2004年5月,開封市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成立,屈春山出任會長,并兼任會刊《黃河風》編委會主任。在他的帶領下,開封市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年年被評為先進單位,屈春山被選為河南省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常務理事。

    此外,屈春山還是河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學會會刊《中原儒學》執(zhí)行主編。《中原儒學》雜志堅持以研究、弘揚、普及儒學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宗旨,其高品位、高質(zhì)量的理論文章,豐富多彩的專欄,文圖并茂、形式活潑的版面設計,受到了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的好評,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期刊。河南省孔子學會連年被評為河南省社科聯(lián)系統(tǒng)先進單位,屈春山也榮獲省社科聯(lián)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稱號。

    一位文友這樣評價屈春山:“溫文爾雅是他的風度,堂堂正正是他的氣質(zhì),正派正直是他的人品,無傲氣有傲骨是他的人格,與人為善、平易近人是他的美德,辛勤筆耕是他的執(zhí)著。”著名畫家王成喜在看了他撰寫的《天南地北開封人》欄目文章后寫道:“同窗之好雙洎情結,君居春萌余臥香雪。夜夢鴻臺日懷古柏,齊握雙管共寫春色。”國學大師王元明在《喜讀春山文章有感》中說:“春山屈氏,爭道真君子。品貌人人夸善美,肝膽凈明如水。擅長書法文章,名家誰不稱揚。錦繡人生何似?如詩如畫輝煌。”

    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強大力量,能夠使他一直勤筆不輟、堅持不懈呢?

    “我的筆名是‘春萌’,春天萌發(fā)出來的枝葉還很稚嫩,我還要繼續(xù)努力,使‘春萌’這棵幼苗茁壯成長,成為參天大樹,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以報答祖國和人民。我很充實、很快樂,閑下來的時候,看著這滿滿一屋子的書和滿滿一架子的磁帶、光碟,是我最美的享受!”面對記者的疑惑,屈春山淡然回答,但卻足以讓人震撼和敬佩。【原標題:屈春山:矢志不移文學路 癡情揮灑寫春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開封網(wǎng)-開封日報 2013-01-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