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生活的主要時期是在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勢之后。他在相對安定的環境里,過著貴公子、王太子和帝王的生活,因此,他的文學創作反映的內容是遠不及曹操豐富的。
曹丕的詩歌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個是描寫男女愛情和游子思婦題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寫得比較好;一個是形式多種多樣,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無所不有。但成就較高的是五言詩和七言詩。
五言詩是建安作家普遍采用的新形式,曹丕的五言詩,如《清河作》寫對深厚的愛情的向往,《于清河cihai2c_0139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寫新婚離別的痛苦,《雜詩》寫游子思鄉之情,都是較好的作品。如《雜詩》其二: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前六句用比興手法描寫客子身不由主流離他鄉的境遇,后四句揭示出滯留他鄉的客子惴惴不安的心情,這些地方都明顯地看出漢樂府和古詩的影響。
他的七言詩《燕歌行》兩首特別值得注意,其第一首寫得尤為出色: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詩人將思婦安放在秋夜的背景中來描寫,把她的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細膩委婉地表現出來,語言淺顯清麗,很能表現曹丕詩歌的一般風格。七言詩,在曹丕以前,只有東漢張衡的《四愁詩》,但第一句夾有“兮”字,曹丕的《燕歌行》要算是現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對七言詩的形成是有貢獻的。《燕歌行》是漢樂府舊題,漢古辭已經不存,但從曹丕以后凡是寫這個題目的也全是七言這一點看來,很可能這個曲調原來就是配七言的。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七言詩的形成和樂府的關系。不過,曹丕所用的七言還是新起的形式,逐句押韻,音節不免單調。到了劉宋時代的鮑照,它才在藝術上趨于成熟。
曹丕也比較擅長散文。他著有《典論》一書,可惜大部分篇章都已散佚或殘缺不全,較完整的只有《自敘》和《論文》兩篇。《自敘》善于敘事,其中寫到一些較量才藝的細事,都能真切地傳達出當時的情景。《論文》則善于議論,其中無論是對當時文人的批評或對文學觀點的表述,都簡明中肯。此外,他的《與吳質書》、《又與吳質書》悼念亡友,凄楚感人,對后來短篇抒情散文的發展是有影響的。曹丕這些散文表現了建安散文通脫自然的共同傾向,但又具有自己清麗的特色。【原標題:曹丕的文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