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振華 引我走好中醫路
2013/7/2 16:41:5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我來自仲景故里河南省南陽市,懷揣著當一名好中醫的夢想,工作之余堅持自學,經過艱辛努力,于2007年考入河南中醫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在此之前,我雖然先后進修過西醫心血管病和腦血管病,掌握了一定的西醫診療技能,但中醫是我的根,我下定決心,無論遇到什么情況,我一定不放棄中醫。
工作多年后,臨床上遇到了很多困惑:為什么有的中醫師“嘴上千般妙,臨床不見效”?為什么有的中醫師對患者舌象、脈象的診察流于形式?究竟如何辨證、如何施治?誰能為我指點迷津?這個問題成了我心中多年解不開的結。
感謝我的碩士導師劉愛華教授接納了我這頭笨“驢子”,使我懂得許多“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道理,她還為我引薦了她的導師李振華,使我有機會在跟自己導師學習的同時能拜李老為師。
李振華老師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國醫大師。他出身中醫世家,幼承庭訓,少年即堅定了學醫志向,繼承了家傳的診治經驗,并熟讀《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著作及歷代醫學名著。文理、哲理、醫理皆通,醫德、醫術堪稱一流,行醫六十余載,查舌驗脈,如神如炬,辨證論治功底深厚,享譽醫界。
名老中醫是塊寶,不但是病家之寶,更是我們中醫人之寶。我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決心遵從李老教導,承襲李老經驗,務勤不惰,學習不怠,臨證不已。
李老是中醫內科的大家,擅長脾胃、肝膽病的診治,治學嚴謹,精研醫理,善于辨證施治,擅用中醫理論解決疑難危重癥,經他治愈的疑難雜癥患者數不勝數。他常說,目前很多醫生療效不好,不是因為中醫不行,而是醫生沒有真正地按照中醫的方法去做。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中醫,首先要有中醫思維,其次,必須注重傳統中醫理論特別是經典的學習和運用。聽李老論醫道,使我收獲頗豐。
李老非常重視脈診。他說,切脈是中醫四診之一,可以據脈象判斷患者的寒熱虛實,病在何臟何腑,為辨證施治提供重要依據。切脈診病,簡便驗廉,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切脈準確能得到患者的信賴,可驗醫者技之精拙。現在不少人不深研切脈之術,忽視疾病在脈象上的表現,按寸不及尺,甚至以聽診器代替切脈,以西醫實驗室檢查來處方用藥。李老非常擔憂,這樣下去,中醫將走向消亡。
我們跟李老師侍診,只要時間允許,他都會手把手地教,一句一句地講。他說,把脈要先總按,即寸、關、尺三部同時按下,后單按寸、關、尺,細取浮、中、沉,仔細品味脈的胃、神、根。李老從脈象形成的原理,到脈診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根據脈象來判斷疾病的病位、性質和邪正盛衰、進退預后等,都不厭其煩地講解。經過他的點化,抽象的脈法在我們指下也漸漸變得明了起來,當我們據脈診說出患者的其他癥狀時,患者無不交口稱贊。
中醫四診合參才能確立病機,正確施治。脈診重要,舌診同樣重要。我跟師后體會到,只有四診參合才能準確認識證候,才能提高療效,我在李老指點下對舌診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比如,舌體胖大,舌質淡,苔薄白,此為脾胃虛寒之證;舌體胖大,舌苔白膩,為脾胃氣虛、陽虛寒濕阻滯;舌體胖大,舌質淡,苔膩則為脾虛濕阻;舌體胖大,舌苔黃膩則為濕熱蘊結,并據苔黃之輕重、舌質顏色的紅絳與淡白,辨其濕或熱的偏盛。
李老認為,中西醫都是科學,而中醫學是東方文化的瑰寶,其理論核心是整體觀、對立統一觀、恒動觀、辨證觀、取類比象等。李老精于辨證論治,要訣在于他善于尋找四診信息與證候的“敏感點”。疑難雜癥和急危重癥有時會無證可辨,這就要我們善于尋找“敏感點”,從復雜的四診信息中提取核心信息,以“四兩撥千斤”之力來截斷或逆轉機體的病理狀態。他將中國科技大學朱清時校長論述的復雜事物的研究方法引入中醫的辨證論治中,對于研究辨證論治的規律很有意義。李老主張醫、易結合,“醫者易也”,醫源于易,易歸于變,臨床辨證要“知常達變”,證變法變方亦變。李老臨證,用方加減謹守病機,靈活多變,每獲良效。
李老常常囑咐我們,學中醫做學問要熟讀《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著作及歷代醫學名著,力求作到勤、恒、精、博、悟。勤,即學在于勤,勤學不輟,勤于思索,勤求古訓,能者為師;恒,即學持以恒,學無止境,堅持不懈;精,即對經典著作、醫學名著、學術理論、診治經驗做到精研細讀,銘記醫理,多臨床實踐,謹慎診治,實踐出真知,知在于行:博,即博學多聞,涉獵廣泛,博采眾方,讀有關醫學書籍,力求文理、醫理、哲理三通;悟,即達悟,也是以上四步的結晶,即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在長期臨床實踐產生心得體會的基礎上,方可心有所悟。達到臨證通變以知常,執常以應變,學古不泥,隨證施藥,以至有所創新。這也正是李老一生心血的高度概括。
在李老的教導下,通過口傳心授,精心指導,耳濡目染,使我對于中醫的認識、理解及臨床運用中醫的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更覺出中醫學博大精深,學無止境,深感拜李老為師是我醫學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李振華老師是中醫大家,老人家總以濟世濟民之德,傳軒岐之道,授活人之術,毫無保留地提攜后學。他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豁達向上的人生觀、對中醫事業的摯愛、對中醫事業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無不向我們展示著他的人格魅力,他的精神時刻激勵著我們中青年醫生,為岐黃醫術的興旺昌盛而努力奮斗。【原標題:國醫大師李振華 引我走好中醫路】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2012年0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