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紅
生于1962年,現任洛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數十次獲省部級以上文學獎項,其中散文集《心韻如歌》獲第八屆全國鐵路文學獎、 首屆國際文學筆會“中山圖書獎”,散文《洛陽風韻》(組章)獲詩意河洛全國文學大獎賽一等獎。《情系大動脈》獲《人民鐵道》報告文學征文一等獎。詩歌多次被收入《中國詩歌年選》和《中國詩歌導讀》。2009年榮獲“河南十佳詩人”稱號。
【詩憶】
生于上世紀60年代初,彼時的精神生活匱乏,課本以外可供他閱讀的書籍少之又少,轉手數人才得一見。趙克紅的文學夢就是在那個匱乏的年代被激發出來的。
多災多難的中國經歷了十年文化浩劫后,進入改革開放初期,文學出現了遍地開花之勢,很多年輕人以親近文學為榮。趙克紅的理解是,人們的思想從禁錮中走出來,從困惑中覺醒迸發。
趙克紅印象中最早接觸到的詩歌更像是口號,即使是進入那個全民熱愛文學的時代,現代詩歌的派系和分類也沒有現如今這么多,雖然也不乏浪漫主義詩人,但是人們更多的是關注現實。
對于最初的創作,趙克紅說,那時只顧埋頭創作,并未過多在意詩作的流派分類,他覺得寫詩首先應弘揚主流,語言盡可能做到唯美,給人帶來愉悅和享受,其次是讓人讀懂,“好的詩作讀完后讓人有一種無比的享受”。
“其實,我們那時候的休閑項目很少,而文學的地位卻很高,我希望自己也能自學成才,加之對文學的熱愛,所以對文學的追求很狂熱。”趙克紅說,在那時,文學是社會的代言人,文學是社會的良知,通過文學創作能改變命運,而詩歌、小說作為當時的文化主流備受推崇,走上文學之路也有一點點虛榮吧。
只要有詩歌沙龍舉辦活動,禮堂里面都會擠得滿滿的,當然趙克紅是有活動必參加的,“我就會大聲地朗誦,斟酌當中的一些詩句,那種感覺、那種氛圍是很熱烈的”。
趙克紅的文學種子遇到了合適的土壤迅速發芽成長,而作為愛好,在文學上的追求對他來說是長久的,是會作為一種信念堅持下去的。“文學就像是我的情人,我會對她矢志不渝。”
【詩作】
別時垂柳
往事如煙
你依然那么深那么深地
徘徊在我的寂寞里
窗外的陽光質地柔軟
夢魂里洗印的那株垂柳
柳葉依然青青,柳絲依然垂垂
沏一杯龍井,氤氳里
裊裊漂浮著你的笑音
別時的允諾
被護城河水日夜低吟
獨自踩著與你攜手留下的溫馨
來到庇護我們的柳樹下
在這里我可以盡情地吮吸你的氣息
你的聲音充滿了整個空間
我一遍遍地用靜默喚你
你留給我的創傷
每每作痛于悵惘時分
煙雨渺渺, 驛路遙遙
我一次次地品嘗別恨
一字不解的“愁”
重重地壓在心頭
那顆被愛浣洗的心
真的只是為了采擷憂郁?□東方今報見習記者 王真珍/文 【原標題:趙克紅:文學就像情人 我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