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閻連科:獨立精神,是書院生命的靈魂

2013/7/3 10:03:46 點擊數(shù): 【字體:

    ——在“萬松浦書院”成立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參觀了萬松浦書院,情景很讓人意外,讓人驚訝和振奮。張煒先生用十年時間在這里開墾出一方凈土,這非常不容易,了不得。萬松浦書院將來會和張煒的許多作品一樣,在這個喧囂的社會里,漸漸地顯出它不可替代的價值。或者說,萬松浦書院,就是張煒的作品之一,是他更為重要的作品,是一件更有價值的、有可能傳世的作品。

  真的是沒想到萬松浦有這么好,坐落在兩萬畝的松林中間,又背對大海,聽松濤看海浪,是塊讓人靜心思考的地方。書院,這種文化與思想的圣地,大概只有在山東半島這里才能建起來,因為今天建書院,它不光是文化的象征,更是經(jīng)濟的象征,必須有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做后盾,而膠東半島,龍口市,恰恰有這樣的能力。當然,單單是經(jīng)濟發(fā)達還不行,深圳、廣州、珠江三角洲和江浙一帶,為什么沒有建起書院來?因為那里沒有張煒這樣的人,稀有張煒這樣有品性的作家。無論如何說,萬松浦已經(jīng)站立在海邊了,站立在兩萬畝的松林中間了,站立在山東這塊古老而充滿了文化與思想的土地上了。下一步,就是要看書院的發(fā)展了,和孩子生出來了,成長、成熟才是孩子最重要的生命內(nèi)容一樣,發(fā)展與成熟,將成為萬松浦書院今后最重要的生命內(nèi)容。

  我是一個不讀書的人。最早知道書院兩個字,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河南的登封縣是文武之地,武有少林寺,文有嵩陽書院,從此就對少林寺和嵩陽書院懷有很深的敬仰。后來去參觀少林寺時,看到人山人海,武校林立,那里完全成了旅游勝地,不免有些遺憾,覺得一個清靜之處,忽然成了繁華鬧市,成了鬧市一景,就有說不出的滋味。再去看嵩陽書院時,那就不光是遺憾和說不出的滋味了。因為嵩陽書院那里連參觀游覽的人都沒有,因此沒錢修繕書院的房舍,呈現(xiàn)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完全破敗的景象,連看大門的老頭都在那殘磚斷瓦上打瞌睡。看了這幅過分清靜、寂寞,甚至已經(jīng)“無用”的圖景,你心里有說不出的疼痛和無奈,反而覺得是少林寺那樣熱熱鬧鬧好。因為熱熱鬧鬧,少林寺就會永遠存在,而嵩陽書院的過分落寞和清靜,你就擔心它有一天會消失。從生活中消失,從那片土地上消失,只留下紙頁上干巴巴的一行有關嵩陽書院的記載。

  應該說,書院的生命力,在現(xiàn)代生活中已經(jīng)不是那么旺盛。正因為它生命力的萎縮,萬松浦的建立才顯得尤為珍貴。如何讓書院在現(xiàn)代生活中重新煥發(fā)朝氣,顯示它新的文化價值,我想這是萬松浦在現(xiàn)代社會中生存的關鍵。就是說,萬松浦書院,是今天的書院,而不是上一世紀或幾百上千年前的書院,這是它的價值所在,也是它生命的靈魂所在。

  而我們究竟該給萬松浦賦予什么樣的靈魂,這是非常重要的。

  毫無疑問,書院的靈魂,就是它的獨立精神。精神獨立,是書院存在的根本理由,是書院之所以稱為書院的根本理由。這個精神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必須是今天的社會,未來的社會,是今天的文化和未來可能的文化。比如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它們都有自己的校訓,雖然也都是兩句話,但那兩句話不是兩句口號,而是學校的精神,是它們教學的根本宗旨,是教學的靈魂。回到萬松浦書院上來,萬松浦需要這樣兩句話,需要這樣的精神,這樣的一種與社會和文化密切相關,又相對獨立、對立的精神,只有這樣獨立甚至對立的精神,它才有可能顯出它不可替代、不可泯滅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

  當然,萬松浦的精神是什么,剛才張煒、李銳等都說了許多。十年建院,不用說張煒也為此考慮了十年,也早已成竹在胸。這個精神是什么,如何才能獨立,甚至對立,這是書院的生命靈魂,無疑張煒對此的思考要比對他那些作品的思考更用心,更縝密。張煒的每一部作品,都充滿了獨立的現(xiàn)代文人的氣息,萬松浦的獨立精神,不用我們大家擔心,也肯定是充滿了獨立的現(xiàn)代文人的憂慮與思考。

  這里我想說的第二點是,書院的創(chuàng)造與承傳。我覺得自古至今,書院大概都有兩大任務,一是創(chuàng)造,二是承傳。創(chuàng)造什么?這是書院的根本,獨立精神不是一句空話,它要靠創(chuàng)造來體現(xiàn),來建立。一切的文化與思想,其實都是獨立的思考。只有獨立的思考,才能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文化與思想。可這個創(chuàng)造,可能不是某一個人的思想,它必須是一群人、一代人的思想的碰撞與集中。當然,這一群人,首先是要有品性的人,有責任的人,愛思考的人,有學問的人。像我這一類,讀書少,又不愛動腦筋,壓根和創(chuàng)造沒有關系,如果要硬說去創(chuàng)造,那如果不是垃圾,也是酸了的剩飯和剩菜。如果說到咱們在座的作家,應該說張煒和李銳屬于創(chuàng)造型的、有思考的那一類,其余別的,我們幾個都不行,只會和思想打哈哈,而不會和思想有一場認真、嚴肅的對話。

  再說承傳。承,是和傳統(tǒng)思想、傳統(tǒng)文化的承接,是把思想向傳播的轉移。在這里,傳,或說傳播就尤為重要。沒有傳播,思想就是死的思想。或者說,思想也許是活的,卻是被關在屋子里的思想。關在屋子里,那是要發(fā)霉的,腐爛的。只有讓思想行走在、飄蕩在陽光下、風雨中,思想才會強大起來,豐富起來,才會逐步地、一點一滴地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對人們的言行發(fā)生提升和改變的作用。比較起來,創(chuàng)造可能是一少部分人的事,一小群人的事,甚至是幾個人的事,但承傳卻是很多人的事,無數(shù)群體的事,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事。在傳播這個環(huán)節(jié),人數(shù)越多越好,方法越多越好,在老百姓中越普及越好。

  比如各種平面媒體、電臺、電視臺、網(wǎng)絡等這些現(xiàn)代的傳播工具,都應該是萬松浦書院傳播自己精神與思想的手段,都應該是可借以利用的現(xiàn)成的傳播資源。

  除此之外,我以為更為重要的,是書院要有自己獨立的、獨到的傳播系統(tǒng)。從某種意義來說,有自己獨有的傳播系統(tǒng),比能夠利用社會上的各種傳播系統(tǒng)更重要。因為自己有了某種傳播系統(tǒng),傳播就會水到渠成,就會一蹴而就,就會使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方式進入自己想要進入的那部分人的頭腦中、生活中。比如說,《當代作家評論》和蘇州大學合辦的“當代作家講壇”就是很成功的一個范例,是一個很值得借鑒的形式。這一點,林建法先生有豐富的經(jīng)驗,可以讓他介紹一些具體的做法。我們假設一下,如果萬松浦書院也有一個講壇,就叫“萬松浦講壇”,但這個講壇不光是開設在萬松浦書院這個地方,它更多的時候是開設在各大院校,開設在電視上和其他的媒體上,那就有可能使萬松浦的思想由星星之火轉化為燎原之勢。尤其是各大院校的講座,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成功地給大學生們開設一次講座,其實勝過一本書、一本雜志在地攤上賣掉了一千冊、一萬冊。因為大學生們不光是接受對象,他們還可能是最好、最理想的傳播者。所以說,如果萬松浦書院能在大專院校的文科中首先辦起類似“當代作家講壇”那樣的“萬松浦書院流動講壇”或“萬松浦講壇”那樣的活動,應該是相對容易的,效果也是較為明顯的。【原標題:閻連科:獨立精神,是書院生命的靈魂】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浪讀書 2013年02月01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閻連科:我為什么害怕書店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