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岑說,一切主要源于對文學的情結,“不是為了傳世留名,只為圓了童年的夢”。李天岑還說,自己上小學時愛好美術,那時候課本上留白的地方畫了很多花、鳥,還有一些人的大頭像之類。到了初中不知不覺愛上文學,當時看了《紅旗譜》、《野火春風斗古城》、《林海雪原》,這樣就癡迷上文學了,感覺到作家寫書很好,能讓人看了享受,覺得很了不起,自己就夢想當一個作家。有了作家夢之后,也不是一開始就寫小說,先寫一寫詩歌,還有一些通訊報道,還有一些腳本,一些詩歌和通訊報道當時就發表在地方的報刊上,那時候還是初中二年級。
李天岑回憶說,自己有了興趣,就開始鉆研寫小說。那時候是文化大革命期間,正在批判反動學術權威,一批作家也還正在受著批斗,就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潛心下來悄悄地鉆研寫小說。李天岑的表哥家有一本作家談創作的一個小冊子,李天岑想搞創作,就想去借過來學,表哥不給他,他就賭氣以后再不到他家去。文革結束后,表哥告訴他,當時不借小冊子是因為在文革氣侯下寫小說是有風險的,表哥不愿讓他去冒險。后來李天岑從農村出來,參加工作之后,就要求去縣文化館或者縣廣播站,能夠專門地從事寫作,但組織上分配他去了公社,就是現在的鄉,鄉政府,那時間叫公社,去當了公社的團委書記。再后,李天岑當了鎮平縣的團縣委副書記,因為團干部的年齡要求是有限的,年齡一大就要轉行了,轉行的時候李天岑要求到縣文化局去當一個副局長,專門從事文化工作,可是組織上又將他分配到了黨務部門去工作,就這樣一直走在行政的路上。
但是在行政工作道路上,李天岑也一直沒有放下創作,一直沒有丟下手中的筆。記者郭菲兒【原標題:李天岑談文學情結:不為傳世留名 為圓童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