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輕人就是著名作家二月河。他從廢品站挑書找資料,源于在“破爛王”那兒買書的經歷。之前一天,二月河到街上辦事,遇到了一個收購廢品的老漢,其人力拉車上有幾捆廢舊書報雜志。二月河喊停老漢,隨手翻了一下他收購的書,翻出了一本《普希金詩選》,再翻,《魯迅的故事》。這本五十年代印刷的書,他還是第一次看到。再撥拉撥拉,居然有《閱微草堂筆記》、《紅樓夢批注》等幾本清人著作,令他喜出望外。
二月河是個嗜書如命的人,看到好書就邁不動步。老漢見他愛不釋手,就說:“這些舊書是論斤收購的,5分錢一斤,值不了啥子錢,交到廢品站都糟蹋了。你喜歡都拿走吧,也算沒有糟踐了圣人心。”二月河一聽,心里真是樂開了花,他謝過老漢,執意給了老漢兩元錢。
老漢本不打算要錢,看到這人如此愛書,還慷慨大方,就愿意幫助他,說道:“年輕人,你要想找更多的書,跟我到收購站庫房里去,那里面多得很。”
二月河更高興了,他殷勤地替老漢拉車,一起來到廢品站。老漢與收購站的人很熟悉,熱情向他們介紹了二月河,說明了他想選書的想法,師傅們當即爽快地領著他到了后面的庫房。
“愛看書是好事,看有沒有你滿意的?你需要什么,隨便挑,盡管拿。不然的話,這些書馬上就毀了。”師傅指著小山似的一大堆舊書爛報說。
二月河顧不上多搭話,一下子撲到了書堆上。轉眼,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收購站師傅看日已偏西,就去催促二月河。看到二月河在書堆中滿頭汗水又灰頭灰臉的滑稽模樣兒時,不禁笑起來。二月河僅用幾塊錢,就買了數十本可心的書。
自此之后,二月河便成了廢品收購站里的“常客”,有閑暇就要去翻揀一番。他對那滿地堆的銅錢古幣、佛像羅漢、大刀古劍等不看一眼,只搜羅自己要的文史資料。就這樣,他挑揀了《文達公遺集》、《聊齋志異》、《子不語》、《儒林外史》、《南山集》等,甚至還有《三圣經靈驗圖注》、《文昌帝君惜字功罪律》、《推背圖》、《奇門遁甲》等奇書,他都收集起來,研讀得津津有味。二月河后來說,那時真有點像一只饑餓的羊,到了一片草地,見什么草都拼命吃。看風水陰陽宅之類的書,真的就是垃圾書、沒用嗎?不見得。他相信開卷有益,只要是書就有東西可以學。每本書都可以告知你所不知道的東西。
就是這般暈頭暈腦地讀書和搜集,二月河積淀了豐厚的文史哲素養。創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時,有條件系統地連綴貫串一下,也就成了有用的知識。譬如,他寫到一個街頭算命瞎子,這些知識就用上了。在他的煌煌巨著里,俠、妓、盜、卜等三教九流,包括琴棋書畫、吟風弄月、酒肆勾欄、說唱賣藝、抽賭狎妓、引車賣漿等清代社情風俗,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可以說,廢品站里的搜羅積累,為他創作宏大繁雜的“落霞三部曲”(即《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奠定了堅實、雄厚的基礎。魯釗【原標題:歷史小說作家二月河廢品站“淘書”寫出“落霞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