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才氣”。馮老說,二月河有些才氣,但一個人能否走向成功,“才氣”是參考條件,不是必備條件。二月河在小學留了一年級、初中留了一年級、高中留了一年級,直到21歲才從高中畢業,老師曾氣得罵他是“廢物”“飯桶”。二月河自己也講:我如果才氣很大怎么會三次留級呢?
再說“運氣”。二月河一直稱馮老為恩師。2002年12月,他在馬來西亞講學時說,沒有馮先生就沒有我的今天。馮老跟我講了這樣一個細節:當年他到河南新野庾信故里考察,住在賓館里。當時二月河用3個月寫了《康熙大帝》前30萬字時,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于是拿著書稿來找他,請他看看自己是不是“這塊料”。馮老用一周時間仔細閱讀了二月河的書稿,提出修改意見,并鼓勵他不要放棄。后來又幫助二月河聯系出版社,組織召開書評座談會。試想,如果沒有馮老的熱情鼓勵和推介,會是什么結果呢?
最后說“力氣”。馮老說,二月河的成功成名,主要因素是自己下了大力氣。正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二月河也曾說過:“如果認準了一件事,每天干它十幾個小時,堅持一二十年,總會弄出點東西來。”
如此看來,一個人要成功,如果不下大力氣,即便你有再大的“才氣”,再好的“運氣”,也是很難成功的。作者:凌晨【原標題:二月河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