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宋光生與中州古調板頭曲

2013/7/8 11:24:21 點擊數: 【字體:

宋光生與中州古調板頭曲
宋光生彈琴
 
    宋光生是中州古調板頭曲的傳承人。2006年,板頭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文化部確定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名單,宋光生榜上有名。

  ●中州古調板頭曲

  板頭曲為中州古曲,主要在大調曲子正式演唱之前演奏,其傳播中心在河南鄧州。它和江南絲竹、潮州音樂、山西音樂齊名,是全國四大樂種之一,《高山流水》、《大起板》、《漢宮秋月》等是其代表作。

  板頭曲是南陽大調曲孕育出來的,它是南陽藝人在演唱大調曲“開正板”前演奏的曲子。曾幾何時,村頭大柳樹下或老城小茶館里,藝人們先彈一曲,告訴你“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雞也上樹了,牛也喂飽了,唱曲快開場了,趕緊過來吧”。同時安撫場子里性急早來的聽眾,“別急,先聽一段音樂,等場子里再上上人”。于是,隨著一陣“嘣嘣”聲響,觀眾們或屏息凝聽,或晃腦品味,沉浸在那時而激越高昂,時而如泣如訴的絲弦聲中。

  曲藝界自古就有“板頭曲不養人”的說法。由于掙不來錢,再加上板頭曲對演奏水平要求較高,所以,如今會板頭曲的人越來越少。現在鄧州城里曲友只有20多個,且多為五六十歲以上的人。“照這樣下去,再過十年八年,板頭曲將成為一代絕響。”說到這里,宋光生不無憂慮。

  ●與板頭曲結緣

  在鄧州聽宋光生彈奏板頭曲《打雁》,但見其中指連剔數弦,“數弦一聲如裂帛”,接著如聞受傷大雁哀鳴……宋光生邊揉邊按并加小顫,群雁和受傷雁交替哀鳴,音色多變,強弱鮮明。聽來堪稱絕妙,讓人連呼過癮。

  屈指算來,68歲的宋光生與板頭曲結緣已逾半個世紀。

  1954年,14歲的宋光生拜自家附近大名鼎鼎的古箏演奏家、教育家曹東扶為師學習古箏。后來,他又學習了三弦、琵琶。每到閑暇,宋光生就會走進鄧州老街的茶館里撥弄絲弦,自娛自樂。沒想到,“自娛自樂”卻改變了他的命運。1957年,鄧縣(鄧州原叫鄧縣)成立業余文工團,宋光生因為彈得一手好箏、會數十首板頭曲進了團,從此成了“公家人”。1962年,全省首屆古箏研究會召開,22歲的宋光生在研究會上以純熟的技藝嶄露頭角。從此,他的名字與“板頭曲”連在一起。“文革”時,文工團解散,宋光生到供銷社當了營業員。雖然職業變了,但數十年來,宋光生一直勤練不輟。目前,他是鄧州市大調曲研究會的會長。

  ●讓板頭曲與夢一起飛揚

  2000年退休后,宋光生開班給孩子們傳授古箏,每年都有20來位學生考上專業音樂學院。但宋光生不滿足——“要想改變板頭曲人才缺乏的現狀,應在河南和南陽的高校里,甚至中小學里開設大調曲、板頭曲專業學習和欣賞課。”他認為這才是根本措施。

  板頭曲的學習必須靠耳傳口授,因為其中的許多精妙技法、起承轉合是樂譜根本無法記錄下來的。這讓宋光生常常很是著急。幾年來,他一邊培育新人,一邊著手整理古箏相關技法和曲譜,希望為板頭曲多做些事情。為此,他常常伏案到深夜。今年2月,同心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古箏基礎訓練》一書。目前,他正在撰寫《今之詞古之樂也》(暫定名),考證唐詩宋詞的樂譜。“希望有朝一日看到板頭曲走出國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宋光生最大的夢想。這一夢想產生于2001年,那一年,中國昆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宋光生眼里,板頭曲曲牌最早可追溯至元曲,曲詞雅俗共賞,完全可以與昆曲媲美。習中洋【原標題:宋光生與中州古調板頭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8年09月18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