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藍天詩人”的心靈吟唱

2013/7/9 15:14:36 點擊數: 【字體:

讀完鞏懷書將軍這摞厚厚的詩稿,心緒久久難以平靜。我似乎很難把這些激情澎湃、對生活充滿摯愛之情的詩句與一個本該含飴弄孫、安享晚年時光的退休將軍聯系在一起。這一串串優美的詩句,沾著邊關巡邏小路的草花芬芳,牽著藍天飛翔帶來的五彩云霞,帶著軍營生活的繽紛剪影,和著金戈鐵馬的鏗鏘韻律,同時呈現在讀者面前。讀之,仿佛覺得作者依然置身在生活的沸騰浪潮中。而只有熟悉了解的朋友才知道,鞏懷書將軍從帶兵的領導崗位上已退下來數年之久。我想,如果沒有對生活、對軍營的癡情和熱愛,是決然不可能在退役多年后依然用一腔激情和澎湃的熱血吟唱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和經歷的生活時光的。

  熱愛生活,生活必然會給予他豐厚的饋贈。這部厚厚的題為《銀頭盔》的詩作,便是生活對一位軍旅詩人的最好的回報。很多人難以理解,一個年逾花甲的老同志,在退休多年后為什么始終能保持一種生命的激情?為什么能在中央級報刊上以很高的頻率不斷用詩歌發聲?為什么一個白發老者在后生晚輩圈里有那么多情投意合的文朋詩友?按照鞏懷書將軍自己的話說,年老年少只是一種心態,年老了,如果你的心態不老,永遠保持青春心境和生活激情,那么退休不過是你第二青春生命的開始。否則,你念念不忘年歲的增長,常常屈指掐算自己還有多少未來時光,時時在老人圈里發著老者的慨嘆,那可能真的是老了。讀鞏懷書將軍的詩,你感到的是一個智者的思考,但更多的是詩行間散發著的蓬勃激情。鞏懷書是一位“藍天詩人”,因為他的詩作大多寫的是他當飛行員及四十余年軍旅生涯的空軍生活。他熱愛軍隊、熱愛空軍、熱愛藍天,他的詩作《除夕,我在天上閱讀祖國》、《從這里出發追趕太陽》、《師長看孩子放風箏》以及《仰望雁陣》和《在九天上哨》等,都是他藍天題材作品的優秀代表。

  鞏懷書又是一位“戰士詩人”,許多年來,不管他身處何地,官居何職,他心中始終有一種戰士情結。這不僅表現在他數十年軍旅歲月的戰士情懷上,更表現在他對士兵生活發自心靈詠唱的優美詩行中,《刺殺場上的吼聲》、《聽連隊喊口號》、《除夕夜的哨兵》、《新兵照相》以及寫老兵退伍的《送班長的時候》等等,諸多軍營生活場景,都那么自然逼真地進入他詩的視野,戰士的情感,來自于一個戰士自覺的使命和責任意識,這個使命和責任,來源于他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的愛。單說“哨兵”這個題材,他從“月下”、“巡夜”、“除夕”、“大漠”、“守歲”、“界碑”、“節氣”、“白楊”等十幾個小側面加以詠唱,他聽到看到的是哨兵的光榮和責任。戰士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與“戰爭”、“和平”、“使命”、“責任”這樣一些關鍵詞那么自然流暢地聯結在一起。我想,如果沒有對“兵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不可能把一個普通士兵的言行舉止與祖國榮譽如此緊密地融為一體的,是不可能把哨兵崗位賦予如此之高的思想內涵的。

  鞏懷書更是一位哲理詩人,他的許多詩作,從詠史、詠物、記人、敘事中讓人領悟諸多哲理,給人諸多人生啟示,平中見奇、平中出新是他鮮明的風格。兵馬俑、左公柳、烽火臺、北方的白楊樹、陜北的土窯洞,一情一景,都能引發他對歷史和現實的深沉思考。看到“左公柳”,他就像看到一面面維護祖國統一的旗幟,排列大道兩側的一棵棵柳樹,他認為那是“工整小楷抄寫出的邊塞詩行,讓人讀得血管膨脹、沖擊胸膛。”他看太行山,覺得那是“一張譽滿全球的抗日名片”,“從中讀出了民族的希望、堅定的信念”。他詠夕陽、看夕陽,看到的不是嘆息和憂傷,而是夕陽下的黃牛,看到的是雄心不已、老當益壯。他從延安時期毛澤東穿補丁衣服的照片上,讀懂了中國共產黨人讓天下歸心的真正原因,他說“穿補丁衣服的人贏得人民敬重”,而“嘲弄補丁的人終究被歷史嘲弄。”從一首首詩的字里行間,我們看到一個白發老兵對革命的堅定情懷,看到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坦蕩胸懷。詩言志,鞏懷書將軍的詩,自然也是他對馬克思主義革命信念的抒發和詠贊。

  談到鞏懷書將軍的詩,不能不談及他的詩歌風格。作為一個軍旅詩人,他特別善于運用比興手法,并讓“民歌”格調入詩,且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特色。這一點,在當代中國軍旅詩壇,至少在將軍詩人的隊伍里,他被認為是一位有個性有追求的詩人。特別是他的短句民歌體,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懂好記,讓人過目難忘。說到這兒,想起毛澤東同志論詩時說過的一句話:提倡民歌體,新詩要押大致相近的韻,要能詠能唱。我想毛澤東同志此話決非隨意之談,是他作為現當代史上的杰出詩人對中國新詩的研究和理解。詩歌是優美語言的凝練和濃縮,而新詩要讓普通百姓看得懂,記得住,就不能不考慮民眾的欣賞習慣。唐詩宋詞之所以能千古流傳,就在于它在注重抒情表意的同時,更注重普通民眾的閱讀鑒賞。所以,其優美詩句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能夠傳之久遠。新詩創作善用排比、善用民歌體寫詩,在新中國的詩人隊伍里,郭小川是最杰出也是最優秀的代表之一。他的《將軍三部曲》、《甘蔗林——青紗帳》、《團泊洼的秋天》等,都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不朽名篇。可惜郭小川所引領的一代詩風沒能得到很好的延續和繼承。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之后一批片面強調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所謂只讓小圈子里看得懂的詩人詩作的出現,使新詩漸漸走向了一條“彎道”。而讓詩壇慶幸的是,在這條漫長的彎道上,也有沿著郭小川等一代詩人開創的詩風艱難的跋涉者,在我看來,鞏懷書將軍就是這個跋涉隊伍里的優秀代表。讀鞏懷書的詩,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郭小川。他的許多詩歌,很明顯受到過“郭詩”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他在善用短句,善用比興,善于把握詩歌的韻律和節奏方面,特點顯得更為突出些。如他在《左公柳》里的吟唱,讀之膾炙人口:“從蘭州向西/進入河西走廊/一種別樣的柳樹/像列隊的士兵一樣/站在大道兩旁/相傳當年左宗棠/進軍新疆/柳為路標,指引方向/走一路栽一路/這柳樹便留在了進軍路上/于是左公柳的名字/便在歷史上注冊存檔。”他詠紅軍斗笠:“斗笠/生在井岡/長在井岡/扎根在含鈣的土壤/氣節與紅軍一樣/都是不彎的脊梁。”這樣的詩句,作者信筆寫來,揮灑自如。正是這樣一種流暢的詩歌語言,使他的詩極易在讀者中傳誦,而讓讀者能口口相傳,也正是他對詩歌創作的不懈追求。在雜亂無章的詩歌理念泛濫的今天,鞏懷書將軍的這種執著追求和堅毅品格顯得多么彌足珍貴。

  鞏懷書是一位將軍詩人,但他決非那種附庸風雅的將軍詩人。他不論寫詩還是當將軍,都是一個高尚的有品位的人。人們稱他是“布衣將軍”,不僅是因為他樸素的衣著和平易的品格,還因為他愛社會、愛家庭,用“陽光”心態看待周圍生活中的一切。所以他的詩歌才具有感動人的品格。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個樂天派,憑著陽光心態和摯愛之情,他硬是把身患腦溢血的老伴從無意識的“植物”狀態喚醒,在很長一段時間,鄰居們經常看到他攙扶老伴沿著北京龍潭湖練習走路的情景,當時人們誰也不會相信,這個患大面積腦出血的人,竟然在他耐心照料下成為一個能生活自理的正常人。龍潭湖畔的剪影,是鞏懷書人生品格的印證。愛家庭的人,才能愛社會;愛社會的人,才能愛生活;愛生活的人,才能寫出散發著生活芳香的詩。鞏懷書的詩,是他發自心靈的吟唱。■陳先義【原標題:“藍天詩人”的心靈吟唱】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解放軍報 2007年11月14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