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格調高底源于書法家審美修養境界的不同,而多領域廣泛涉獵和對書法理論的潛心研究是走出‘高技能,低審美’誤區的捷徑。”一位著名中國篆刻書法家如是說。
堪與大家比肩
王鴻玉——又一位進入國家書壇一級團隊的河南書法家印證了此話,其書法作品堪與與歐陽中石、沈鵬、吳冠中、張海、黃永玉、劉大為、言恭達等當代大家比肩。
早在2006年出版的68米書法長卷——《王鴻玉篆刻千字文》中,王鴻玉對傳世百代的書法名篇《千字文》做了翔實的注解,并對李陽冰、趙孟頫、文徽明、鄧石如、張大炎等歷代大家篆刻千字文做了頗有見地的賞析評價,這些對書法藝術深入研究的成果是奉獻給中國書壇的寶貴財富,同時也引起了書界前輩的矚目。
近4年來,王鴻玉應全國書畫名家和出版社邀約,先后出版、入編《輝煌六十載——書法五大家》、《新中國書畫六十年》、《名家書畫教材編程》、《藝術之巔》等22本頗具水準的專業和理論研究書籍,其書法創作成就更引起全國書畫界、出版界和收藏界廣泛關注與好評。
王鴻玉入選近期擬出版的《中國書壇三大家》(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暨中國第十屆藝術節而著),另兩位入選大家是歐陽中石和沈鵬;王鴻玉還應邀為《逸品大家》一書書寫書名并應邀入編,此書應邀入編的其他書法家為歐陽中石、沈鵬、王學仲等。
近日,王鴻玉被香港特區國畫院授予“榮譽學士”稱號,并有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中國收藏家協會主編的《中國藝術收藏》,中國網教育中心編輯的《名家書畫教程》,中國五體書法研究會、中國國學研究會主編的《東方印象 走向世界的100位中國大書法家》,中國名家書畫院編輯的《品讀當代藝術名家》,中國文史出版社擬出版的《中國美術年鑒》,中國文化信息協會主編的大型經典文獻《中國創新智庫》等多家單位向其發出入編邀請函。
獨立特行的境界
今年72歲的河南省文聯、書協顧問王鴻玉,學養深厚,博聞強記,其自幼對書法的喜好為他今天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鴻玉善篆刻和行草,尤以筆勢雄強風格的篆刻聞于世。其篆刻筆法、章法、結字于干濕、疏密、濃淡中自如變化,沉穩而不失靈動;其隸書取法漢隸,融入魏碑,莊重古雅;其行草法度嚴謹,用筆蒼勁,韻味醇厚,線條流暢,令觀者有酣暢淋漓之感。
當今書壇泰斗歐陽中石評價道:“王鴻玉是位才氣與激情、實力與學識并舉的書法家,他的書法根植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領悟,墨妙字精、章法流暢、氣息雅靜,營造了無聲之音、無形之象、無言之詩的崇高境界!”
《中國書法》雜志原主編、評論家、書法篆刻家李剛田認為王鴻玉的作品表現出了書法的真精神,即“對書法藝術美一往無前、無掛無礙的追求”“通過對書法美的過程,在精神家園中得到心靈的養憩”“是遠離功利、遠離物欲之后的一種純粹的、一塵不染的藝術創造活動,是承接千載、佇立洪荒之中的一種精神世界的獨立特行”“這正是近年來書法界日漸淡化而正待喚回的一種精神境界,我們應該為這種精神唱贊歌”。
默默前行的黃牛
“王鴻玉為人低調謙和,潛心磨練,淡泊名利,人品高潔。”一位熟知他的朋友說。
鄭州大學教授王振亞稱其是“不求聞達、不事張揚的人”,“他白天繁忙的公務有時累得精疲力竭,但毫無怨言,晚上歸家,不是繼續完成白天未完成的工作,就是伏案翻書學習和研習書法。他不打撲克,不下象棋,有時間就從書堆中尋找為社會做事的本領。他不在同事和領導面前嘩眾取寵,有人監督、無人監督,順境、逆境,他都是一樣學習、工作和創作,像一頭黃牛,只顧奮斗而默默無聞。”
“王鴻玉這位出生于農家的孩子,憑他幾十年的奮勉拼搏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走進了當今中國書壇的一流團隊,為我省的書壇贏得了榮譽,也為中國書界增添了一抹亮彩。”河南省內一位領導說。作者:任子厚 李燕【原標題:王鴻玉——又一位闖入國家一級團隊的河南書法家】